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萬安早要了熱水,給兩人絞了熱燙的毛巾。

  頭等廂有更衣室,沈奚和傅侗文換了乾爽的衣裳,萬安再一人遞一杯熱茶,開始絮叨:“爺,我說你是有些日子沒發燒了,忘記自己的病了是不是?”

  傅侗文接茶杯。

  “燙,您可要慢點兒喝。”

  傅侗文吹了吹浮葉。

  “這去巴黎,可是山遙水遠的,爺你要是每日來上一出,我可伺候不了您了。要不然您把我扔在北京吧,你們北上,我留守。我受不了,我也心臟不好,我看你糟蹋自己的身子就心窄,喘不上氣——”

  “行了,”傅侗文忍著笑,“你這孩子,是二十歲不到的身,八十歲的心,我也受不了你。按你說的,留你在北京。”

  萬安被噎住,眼瞅著臉漲紅了。著急了。

  “你別嚇唬孩子,”譚慶項嘆氣,“瞧萬安這小臉都白了。”

  “不是白,是紅。”培德認真糾正。

  大家笑。

  沈奚比著噤聲的手勢。

  小五爺習慣了醫院的健康作息,這時辰已經靠著車窗睡著了。他的頭,在一頓頓地向左滑。沈奚把羊毛毯蓋到他身上,低聲對萬安說:“你幫五爺把假肢摘了,睡時不好綁的,明日會淤血。”

  萬安鑽到羊毛毯下,解小五爺的腰帶,褪下長褲,看著複雜綁紮的皮繩,不知從何下手。

  “還是我來吧,你看一下。”

  沈奚給萬安做示範,中途里,小五爺突然醒過來,迷糊看到自己的長褲被褪到膝蓋以下,嚇了一跳。沈奚按住他:“好了,睡吧。”

  她給他掩好腰以下。

  “嫂子怎麼親自動手了……”小五爺啞聲道,“該叫醒我的。”

  “你害羞什麼?”傅侗文啜了一口茶,“你嫂子首先是個醫生,還是你的主診醫生,其後才是女孩子。”

  小五爺訥訥著,羞又窘,只好選擇繼續睡。

  到後半夜,只剩火車行駛的聲音。

  沈奚睡得不沉,醒來後,從火車車窗里看到自己的影子,還有同樣醒著的傅侗文。

  “你沒睡?還是剛醒?”她湊到他肩旁,輕聲問。

  “你一醒,我也就醒了。在一起太久,在這方面是相通的。”他答。

  其實也沒多久,倒好像認識了半輩子。

  也許,是加上了沈家和他的淵源吧。

  沈奚挪動雙腿,稍作活動,瞧見杏紅色花瓶旁的兩個小紙袋子,想到了傅侗文直白要求小五爺聯姻的事:“你心腸太硬了,自己弟弟也要逼著去聯姻。”

  “央央是心腸太軟了。”他笑。

  或許吧。

  他接著道:“尋常人家的孩子丟了一條腿,連餬口的差事都難找。我們小五丟了一條腿,卻還能去法國,去做外交事業,已經很幸運了,”傅侗文輕聲道,“我們的國家處於弱勢,外交更是艱辛。當初辜幼薇回來找我,也不止是為我的人,她也看中了我積攢的人脈。”

  他停了會兒,又道:“三哥是討打了,又和你說辜家小姐。”

  “……我器量沒那么小,你說就是。”

  “不說了。”他低聲笑,“總之,這世上沒有白來的好處,我能給他鋪路,但不能扶著他走到最後,還是要靠他自己。你且先睡一會,這些話可以在路上說。”

  倒也是。

  接下來的漫漫長途,也只有閒談能打發時間了。

  “北京政府和南方政府共同派代表出席,主導成員五個,外交總長陸征祥,第二席位是南方代表王正廷,第三席位駐美公使顧維鈞,餘下是駐英公使施肇基和駐比公使魏宸組。”周禮巡在到京後,獲取了進一步的消息。

  五個代表,和五十多人的代表團,這是前往巴黎的外交團。

  對巴黎的和平會議,不管是北洋政府,還是孫中山政府都選擇了一同攜手,面對國際。

  到北京後的幾日,傅侗文也周旋於各國公使之中,在爭取獲得更多的支持,忙得幾乎不見人影。離開北京那日,他匆匆而歸,把隨行人員精簡,不帶任何隨從。

  “我們要跟外交總長的火車同去,人越少越好。”傅侗文解釋。

  “哪怕不帶萬安,我和沈奚也能照顧你。”譚慶項說。

  “不,不,要帶我,”萬安反駁,“我是保少爺平安的。”

  “快去收拾吧,下午的火車可耽誤不得,”譚慶項笑著安撫,“你只當把自己的機會讓給了培德,算譚先生欠你一回人情。”

  萬安鬱悶,但也沒法子。眾人各司其職,相繼散去。

  在上個月,傅大爺重傷不治,死在了上海的醫院裡。大兒子一死,老夫人不願再回北京,獨居在上海的舊公館裡,不准許傅侗文去探望。

  傅家大房算是散了。在外人眼中,不過是同室操戈,是“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的又一次應驗。

  至於傅家的老宅,原本是在傅侗文名下,在徐園之後,傅侗文想將宅子贈與二爺,被二爺婉拒了。他約莫能猜到二爺的心境。傅家曾在北京城叱吒一時,風頭無兩,如今分崩離析,再住這裡也不是滋味,出來進去的讓人看笑話。

  對傅侗文而言,閒言碎語都是無礙的,影響不了他的心情。

  但這宅子,這院子,有太多過去了。他也不想留。

  比方說,侗汌自盡的這間書房。

  他目之所及都是木箱子,是這幾日沈奚帶下人們一起收拾出來的。

  沈奚聽他有意要賣宅院,就趁著空閒,把他的東西都一點點理出來,每個箱子上粘了一張字條,分門別類,按書籍、信箋、古玩和雜物作了區分。

  他把一隻手臂橫擱在書架的隔板上,左手握著一封信,一動也不動。

  帘子被掀開。

  風捲起炭火盆里的灰,夾帶著火星,做了個小風旋兒。隨即隱沒。

  “下雪了,還很大,”沈奚問,“是不是要早點動身?”

  她注意到他手裡的信。

  傅侗文微笑著對她招手,待她近前,將信紙摺好:“猜猜這是誰的信?”

  “……和你信箋往來的人很多,我如何猜得到。”

  “顧義仁。”

  是他?

  難怪方才一進屋,他就在出神,像在琢磨什麼。她想看,又怕顧義仁寫了不好的東西,她再當著傅侗文的面前回顧一番,豈不是雪上加霜?

  沈奚猶豫著,傅侗文已經把信遞到她眼前,低聲說:“他並不知我在上海的地址,所以這封信還是直接寄到了老宅,和過去一樣。”

  這是要她看了。

  沈奚接信紙,慢慢打開。空的。

  她驚訝地上下查看著信紙,又翻過來看:“什麼都沒寫?”

  她還想去找信封。

  “對,”他笑說,“不必找信封,上面沒多餘的東西,和過去他留洋時寄回來的信沒什麼兩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