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暗中較勁兒
何氏笑著對金菊吩咐道:
「閨女,青花魚都弄好了?我看你還切了片,是要像上回那樣煮魚片?那今兒這魚你來做吧,儘儘孝心,叫親家大娘和二嬸他們嘗嘗你的手藝。」
金菊聽了,甜甜的一笑。
費大娘笑道:「上回就嘗過了。金菊做菜,真的是繼承那親家母的精髓。親家母,金菊真的是多才多藝。了,樣樣都會,又文靜,又內斂又有孝心。要是她出嫁了以後,你會不會整日以淚洗面了?我說趙大嫂啊,新家的閨女嫁給你們家的瑞同,你們真的是挖到寶嘍?「」
趙瑞同聽見大家都這樣夸金菊,最開心的莫過於他,這就好比有一件珍惜的國寶,任何人可遇而不可求,他全能朝夕相處的與它陪伴,那種無可名狀的優越感,分分鐘都是寫在臉上的,他笑的時候簡直有一點鐘小人得志的樣子,那不過是快樂的時候的真情流露。
要說金菊能幹,這也是有口皆碑的事情,別說是費大娘了,就是有略微有點吹毛求疵的趙大娘,她也是打心裡120個滿意。
可是她也想表現一番,為自己的兒子趙瑞同,贏回一點點的優越感,可是一時半會兒居然無可話說。
她只好好皮笑肉不笑的打了幾個哈哈。
她看見金菊還在殺魚,風輕雲淡的朝前面走了幾步。
趙大娘其實唯一一點,對金菊不是特別滿意的,就是她的性格太過於內向了。
比如說,剛才大家議論紛紛的說東說西。他學上一個孔二愣子似的們在那裡殺魚。我不知道見縫插針的多少穿插幾句話。這要是以後跟著趙睿彤。要想幫他做一下危機公關什麼的,打個圓場什麼的就沒有辦法了。
就知道埋頭苦幹的幹活,也不知道多少說幾句俏皮的話,活躍一下氣氛,就像個悶木頭一樣。
尤其是看見兒子趙瑞同,一雙銳利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金菊,趙大娘心裡更不爽了,還沒有娶進家門兒,兒子就被她迷的七葷八素的,要是以後娶進了家門兒,她要是對兒子吹枕邊風,憑藉兒子的尿性,到時候指不定會聽她的,那她這個當婆婆的,以後的話語權,不是會一點一點的喪失嗎?
兒子被她迷住了!
趙大娘望著二人背影,心中悵然若失,尤其是對兒子趙瑞同,她心裡更是五味雜陳,難怪人們常說,俺娶了媳婦忘了娘了。
這時候,費事大嗓門兒喊的到:
「娘,能開席了。正屋擺一桌,給爹他們坐;娘陪親家大娘在大哥屋裡開席,那安靜自在,好說話;我們屋裡擺一小桌,給娃們吃,隨他們吵去。先上做好的大菜和冷菜,讓爹他們喝酒。熱菜隨炒隨上,吃熱的才有味。魚讓小妹做……」
費氏儼然成了金家的二把手,她三下五除二的的安排的妥妥噹噹,婆婆何氏也沒多說什麼,不疼不癢的點了點頭。
說完他就和妯娌秦氏,四下里去張羅了。
何氏又對客人招呼道:「親家母,親家二嬸,她三嬸,她大娘,咱們先進屋去喝點甜酒,今天就讓他們幾個小的伺候我們這些老的吧。」
趙大娘看見何氏在家裡這麼有地位,說話幾乎等同於聖旨,真的對他有點羨慕嫉妒恨了,他皮笑肉不笑的說:
「還是親家兩個兒媳會說話,嘴巴甜,討人喜。我家那兩個跟木頭一樣,就曉得悶頭做事,公婆跟前不會討好賣乖的。我們家都是男人管男人的事,女人做女人的活,哪懂這些個彎彎繞!」
何氏立即接道:「那真是太好了!我家金菊從來不愛說話的,一心就曉得做事,可對了親家胃口了。親家,往後你可別嫌棄她嘴不甜,不會哄人叫人。」
趙大娘知道和是在故意譏笑他她,有苦說不出來說:
「親家母你多慮了。我不是那樣的人。」
閒言碎語也聊了幾籮筐,也該到吃中飯的點兒了,大家紛紛上桌子去吃飯。
唯獨兩個當事人。
金菊和趙瑞同,剛才在大家七嘴八舌的閒扯中,他們兩個順著院子走了出去,在田間小路溜達溜達。
趙瑞彤不好意思的這些金曲賠禮道歉:
「我娘就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其實他內心一點兒都不壞。可是有時候說話不是特別的忠心。所以有時候就不是特別的討人喜歡。希望你也不要往心裡去。再說了,婚姻是我們兩個人在一起過。也不是你和我的老娘在一起過。有時候覺得合得來脾氣嗎?就可以和公婆在一起多待幾天。要是平時覺得玩不到一起去。咱們就到集鎮上過自己的小日子。」
金菊沒有說話,當然並不代表他沒有認真的聆聽。他其實也在反覆的思考未來的人生,未來的路。
他還是以為金菊內心有芥蒂。所以還在那裡拼命的解釋。其實我娘這個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以後你要是和她熟悉了以後。可能有時候你就不會再乎這麼多了。總之她也是一個特別願意為子女付出的人。
金菊依然沒有答話,不過臉上略微顯得有一點陰沉。
趙瑞同將聲音又壓低一分,道:「我是小兒子,將來我們……住鎮上,不跟他們在一塊,逢年過節回家探望就行了。等幾年,生意好了,我還要去府城開鋪子,那時就更遠了。」
金菊不由得停步看向他,眼中淨是驚異。
果然看她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麼?
趙瑞同只是笑,看她的目光柔柔的。
金菊也對他一笑,快步進廚房去了。
她先紅燒了青花魚,又將兩條武昌魚上了蒸籠,才動手調理魚片。農家作料只能就地取材,沒有豆粉,用兩個雞蛋清勾芡魚片,和薑末小蔥等調拌醃製,放在一旁備用。
紅燒魚和清蒸桂魚都上了桌,她才開始熬水煮魚的湯底。
這裡的人吃不慣辛辣重口味的,她只用了幾個秋後的紅辣椒,和生薑、蒜子、泡開的干筍、新鮮蓮子,再加一勺自家做的豆瓣醬,一起下油鍋煸炒。一面炒,一面四下張望尋找。看見灶台角落放著嫂子炸的小半碗雞油,忙拿了來,剜了兩鏟子在鍋里。一頓猛翻後,香氣撲鼻。她便急忙舀了兩瓢水進鍋,燒開後小火熬了起來。
待加了鹽,湯底熬成了,才將魚片下進去。
只略煮一小會,魚片顏色變白,便示意燒火的二嫂費氏熄了火。
金菊將水煮魚分作三份盛在粗瓷大碗裡,還剩了一些,另用碗盛了,放在廚房小桌上。剩下的事她便不理會了。
秦氏,費氏,忙前忙後的添飯端菜。
男女老少,無論是拜拜叔叔,兄弟姐妹們。每個人吃了金桔做的魚。個個都是豎起的大拇指,尤其是鮮嫩的魚湯,很快就被大伙兒喝光了,特別是德娃子們幾個小屁孩兒,恨不得把盤子也啃掉。
大伙兒對金菊,秦氏,費氏,讚不絕口,這也讓金大浪們老兩口臉上有光,尤其是金大浪,意味深長的咂了一口甜酒。
趙大娘心裡想:「只要是自己的兒子真心喜歡的話。其實自己真的沒有必要做惡婆婆。棒打鴛鴦了的悲劇,這個世界上還少嗎?自己犯不著替兒子把關婚姻。再說娶了兒媳。要不是和他這個老傢伙天天睡在一起。他也犯不著過分的糾結。「」
這麼一想,之前所有的不平不順都煙消雲散,胃口大開。
這頓酒飯直吃到日頭西斜,方才結束。
又坐了會,閒談說笑一氣,看看天色不早,金家人才告辭。
金家人全都出來相送,連金菊也送到水邊。
看著安靜的少女,趙大娘不信邪,心生一念,一定要扭轉她這脾性,不僅僅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而且還要性格樂觀,早晚有一天,他會把他的這些陋習給他掰過來。
因拉著她手笑道:「金菊,我們走了。」
金菊微微一笑,點點頭。
趙大娘笑容一頓,瞟了費氏一眼,又道:「下回你嫂子回娘家,你記得跟她一塊去玩,嬸子殺雞給你吃。冬天我們那有冬筍,炒肉最好吃的。」其親切和藹的神情仿佛親娘。
金菊感動,看著她再次點頭。
費氏氏笑道:「下回我肯定帶金菊回娘家。」
趙大娘一口氣憋在喉嚨里出不來。
目光一轉,卻發現趙瑞同正謙恭有禮地跟金家人挨個打招呼:從岳父岳母到幾個舅兄和嫂子,連德娃子等小娃兒都沒漏下,還摸著金永玉的小腦袋說,下回來帶玩意兒給他們。
娃們一陣歡呼,覺得小姑換了夫婿就是好。
趙大娘深吸一口氣,指著趙瑞同笑道:
「瞧這娃,都捨不得走了。這門親事可是對他心意了。他呀,一心記掛金菊,還說非她不娶。
。那天親事說定了,他爹和他哥哥商量準備聘禮,他任事不管,倒趕著要他哥哥做個什麼『琴案』,說是給清放琴。他兩個哥哥便連夜趕做。兄弟幾個趕了一天一夜呢,才算趕出來了,今兒才帶來了。花這麼大工夫,也不曉得金菊喜不喜歡?」
說著話,眼看著金菊,心想這下該說句話了吧!
金菊聞言看向趙瑞同,盈盈目光流轉,連點頭都忘了。
趙瑞同被那純淨目光觸動,柔情激盪,不能自禁,胡亂對她笑道:「沒什麼好謝的。我就是看見你那天拿著琴,我想一般的桌子放琴不合適,我就想幫你做一個。高矮都合適吧?」
金菊點點頭。
那琴案不止合適,還很雅致,她真的很喜歡。
她的心意,趙瑞同一目了然。
這相知相愛的感覺真好!
唯有一點遺憾:今天人太多太亂,沒能聽她彈琴。
他想也不想原因,就覺得她一定會彈琴。
想到這,他丟給她一個意有所指的眼神。
趙大娘看得氣憤,聽得氣悶:
沒什麼好謝的?
人家開口說謝謝了嗎?
她怎麼沒聽見!
這個兒子,真是氣死她了!
這個兒媳,也氣死她了!
她放棄努力,丟開金菊的手,和二嬸等人上船。
這時,金菊卻開口道:「嬸子走好!」
趙大娘回頭,望著少女不知該笑還是該怎地。
趙瑞同落後一步,最後上船。
他湊近金菊身邊,小聲道:「過幾天我再來。」
這便是他剛才對金菊使眼色的用意了。
他住在鎮上看鋪子,往後來金家比回家還要近些和方便呢,所以眼下儘管不舍離去,倒也不急,早做好以後的打算了。
金菊點點頭,道:「我等你。」
她心裡想到一件事,正要跟他說,只是還沒準備好。
趙瑞同聽了情動纏綿,再挪不動腳。
「閨女,青花魚都弄好了?我看你還切了片,是要像上回那樣煮魚片?那今兒這魚你來做吧,儘儘孝心,叫親家大娘和二嬸他們嘗嘗你的手藝。」
金菊聽了,甜甜的一笑。
費大娘笑道:「上回就嘗過了。金菊做菜,真的是繼承那親家母的精髓。親家母,金菊真的是多才多藝。了,樣樣都會,又文靜,又內斂又有孝心。要是她出嫁了以後,你會不會整日以淚洗面了?我說趙大嫂啊,新家的閨女嫁給你們家的瑞同,你們真的是挖到寶嘍?「」
趙瑞同聽見大家都這樣夸金菊,最開心的莫過於他,這就好比有一件珍惜的國寶,任何人可遇而不可求,他全能朝夕相處的與它陪伴,那種無可名狀的優越感,分分鐘都是寫在臉上的,他笑的時候簡直有一點鐘小人得志的樣子,那不過是快樂的時候的真情流露。
要說金菊能幹,這也是有口皆碑的事情,別說是費大娘了,就是有略微有點吹毛求疵的趙大娘,她也是打心裡120個滿意。
可是她也想表現一番,為自己的兒子趙瑞同,贏回一點點的優越感,可是一時半會兒居然無可話說。
她只好好皮笑肉不笑的打了幾個哈哈。
她看見金菊還在殺魚,風輕雲淡的朝前面走了幾步。
趙大娘其實唯一一點,對金菊不是特別滿意的,就是她的性格太過於內向了。
比如說,剛才大家議論紛紛的說東說西。他學上一個孔二愣子似的們在那裡殺魚。我不知道見縫插針的多少穿插幾句話。這要是以後跟著趙睿彤。要想幫他做一下危機公關什麼的,打個圓場什麼的就沒有辦法了。
就知道埋頭苦幹的幹活,也不知道多少說幾句俏皮的話,活躍一下氣氛,就像個悶木頭一樣。
尤其是看見兒子趙瑞同,一雙銳利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金菊,趙大娘心裡更不爽了,還沒有娶進家門兒,兒子就被她迷的七葷八素的,要是以後娶進了家門兒,她要是對兒子吹枕邊風,憑藉兒子的尿性,到時候指不定會聽她的,那她這個當婆婆的,以後的話語權,不是會一點一點的喪失嗎?
兒子被她迷住了!
趙大娘望著二人背影,心中悵然若失,尤其是對兒子趙瑞同,她心裡更是五味雜陳,難怪人們常說,俺娶了媳婦忘了娘了。
這時候,費事大嗓門兒喊的到:
「娘,能開席了。正屋擺一桌,給爹他們坐;娘陪親家大娘在大哥屋裡開席,那安靜自在,好說話;我們屋裡擺一小桌,給娃們吃,隨他們吵去。先上做好的大菜和冷菜,讓爹他們喝酒。熱菜隨炒隨上,吃熱的才有味。魚讓小妹做……」
費氏儼然成了金家的二把手,她三下五除二的的安排的妥妥噹噹,婆婆何氏也沒多說什麼,不疼不癢的點了點頭。
說完他就和妯娌秦氏,四下里去張羅了。
何氏又對客人招呼道:「親家母,親家二嬸,她三嬸,她大娘,咱們先進屋去喝點甜酒,今天就讓他們幾個小的伺候我們這些老的吧。」
趙大娘看見何氏在家裡這麼有地位,說話幾乎等同於聖旨,真的對他有點羨慕嫉妒恨了,他皮笑肉不笑的說:
「還是親家兩個兒媳會說話,嘴巴甜,討人喜。我家那兩個跟木頭一樣,就曉得悶頭做事,公婆跟前不會討好賣乖的。我們家都是男人管男人的事,女人做女人的活,哪懂這些個彎彎繞!」
何氏立即接道:「那真是太好了!我家金菊從來不愛說話的,一心就曉得做事,可對了親家胃口了。親家,往後你可別嫌棄她嘴不甜,不會哄人叫人。」
趙大娘知道和是在故意譏笑他她,有苦說不出來說:
「親家母你多慮了。我不是那樣的人。」
閒言碎語也聊了幾籮筐,也該到吃中飯的點兒了,大家紛紛上桌子去吃飯。
唯獨兩個當事人。
金菊和趙瑞同,剛才在大家七嘴八舌的閒扯中,他們兩個順著院子走了出去,在田間小路溜達溜達。
趙瑞彤不好意思的這些金曲賠禮道歉:
「我娘就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其實他內心一點兒都不壞。可是有時候說話不是特別的忠心。所以有時候就不是特別的討人喜歡。希望你也不要往心裡去。再說了,婚姻是我們兩個人在一起過。也不是你和我的老娘在一起過。有時候覺得合得來脾氣嗎?就可以和公婆在一起多待幾天。要是平時覺得玩不到一起去。咱們就到集鎮上過自己的小日子。」
金菊沒有說話,當然並不代表他沒有認真的聆聽。他其實也在反覆的思考未來的人生,未來的路。
他還是以為金菊內心有芥蒂。所以還在那裡拼命的解釋。其實我娘這個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以後你要是和她熟悉了以後。可能有時候你就不會再乎這麼多了。總之她也是一個特別願意為子女付出的人。
金菊依然沒有答話,不過臉上略微顯得有一點陰沉。
趙瑞同將聲音又壓低一分,道:「我是小兒子,將來我們……住鎮上,不跟他們在一塊,逢年過節回家探望就行了。等幾年,生意好了,我還要去府城開鋪子,那時就更遠了。」
金菊不由得停步看向他,眼中淨是驚異。
果然看她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麼?
趙瑞同只是笑,看她的目光柔柔的。
金菊也對他一笑,快步進廚房去了。
她先紅燒了青花魚,又將兩條武昌魚上了蒸籠,才動手調理魚片。農家作料只能就地取材,沒有豆粉,用兩個雞蛋清勾芡魚片,和薑末小蔥等調拌醃製,放在一旁備用。
紅燒魚和清蒸桂魚都上了桌,她才開始熬水煮魚的湯底。
這裡的人吃不慣辛辣重口味的,她只用了幾個秋後的紅辣椒,和生薑、蒜子、泡開的干筍、新鮮蓮子,再加一勺自家做的豆瓣醬,一起下油鍋煸炒。一面炒,一面四下張望尋找。看見灶台角落放著嫂子炸的小半碗雞油,忙拿了來,剜了兩鏟子在鍋里。一頓猛翻後,香氣撲鼻。她便急忙舀了兩瓢水進鍋,燒開後小火熬了起來。
待加了鹽,湯底熬成了,才將魚片下進去。
只略煮一小會,魚片顏色變白,便示意燒火的二嫂費氏熄了火。
金菊將水煮魚分作三份盛在粗瓷大碗裡,還剩了一些,另用碗盛了,放在廚房小桌上。剩下的事她便不理會了。
秦氏,費氏,忙前忙後的添飯端菜。
男女老少,無論是拜拜叔叔,兄弟姐妹們。每個人吃了金桔做的魚。個個都是豎起的大拇指,尤其是鮮嫩的魚湯,很快就被大伙兒喝光了,特別是德娃子們幾個小屁孩兒,恨不得把盤子也啃掉。
大伙兒對金菊,秦氏,費氏,讚不絕口,這也讓金大浪們老兩口臉上有光,尤其是金大浪,意味深長的咂了一口甜酒。
趙大娘心裡想:「只要是自己的兒子真心喜歡的話。其實自己真的沒有必要做惡婆婆。棒打鴛鴦了的悲劇,這個世界上還少嗎?自己犯不著替兒子把關婚姻。再說娶了兒媳。要不是和他這個老傢伙天天睡在一起。他也犯不著過分的糾結。「」
這麼一想,之前所有的不平不順都煙消雲散,胃口大開。
這頓酒飯直吃到日頭西斜,方才結束。
又坐了會,閒談說笑一氣,看看天色不早,金家人才告辭。
金家人全都出來相送,連金菊也送到水邊。
看著安靜的少女,趙大娘不信邪,心生一念,一定要扭轉她這脾性,不僅僅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而且還要性格樂觀,早晚有一天,他會把他的這些陋習給他掰過來。
因拉著她手笑道:「金菊,我們走了。」
金菊微微一笑,點點頭。
趙大娘笑容一頓,瞟了費氏一眼,又道:「下回你嫂子回娘家,你記得跟她一塊去玩,嬸子殺雞給你吃。冬天我們那有冬筍,炒肉最好吃的。」其親切和藹的神情仿佛親娘。
金菊感動,看著她再次點頭。
費氏氏笑道:「下回我肯定帶金菊回娘家。」
趙大娘一口氣憋在喉嚨里出不來。
目光一轉,卻發現趙瑞同正謙恭有禮地跟金家人挨個打招呼:從岳父岳母到幾個舅兄和嫂子,連德娃子等小娃兒都沒漏下,還摸著金永玉的小腦袋說,下回來帶玩意兒給他們。
娃們一陣歡呼,覺得小姑換了夫婿就是好。
趙大娘深吸一口氣,指著趙瑞同笑道:
「瞧這娃,都捨不得走了。這門親事可是對他心意了。他呀,一心記掛金菊,還說非她不娶。
。那天親事說定了,他爹和他哥哥商量準備聘禮,他任事不管,倒趕著要他哥哥做個什麼『琴案』,說是給清放琴。他兩個哥哥便連夜趕做。兄弟幾個趕了一天一夜呢,才算趕出來了,今兒才帶來了。花這麼大工夫,也不曉得金菊喜不喜歡?」
說著話,眼看著金菊,心想這下該說句話了吧!
金菊聞言看向趙瑞同,盈盈目光流轉,連點頭都忘了。
趙瑞同被那純淨目光觸動,柔情激盪,不能自禁,胡亂對她笑道:「沒什麼好謝的。我就是看見你那天拿著琴,我想一般的桌子放琴不合適,我就想幫你做一個。高矮都合適吧?」
金菊點點頭。
那琴案不止合適,還很雅致,她真的很喜歡。
她的心意,趙瑞同一目了然。
這相知相愛的感覺真好!
唯有一點遺憾:今天人太多太亂,沒能聽她彈琴。
他想也不想原因,就覺得她一定會彈琴。
想到這,他丟給她一個意有所指的眼神。
趙大娘看得氣憤,聽得氣悶:
沒什麼好謝的?
人家開口說謝謝了嗎?
她怎麼沒聽見!
這個兒子,真是氣死她了!
這個兒媳,也氣死她了!
她放棄努力,丟開金菊的手,和二嬸等人上船。
這時,金菊卻開口道:「嬸子走好!」
趙大娘回頭,望著少女不知該笑還是該怎地。
趙瑞同落後一步,最後上船。
他湊近金菊身邊,小聲道:「過幾天我再來。」
這便是他剛才對金菊使眼色的用意了。
他住在鎮上看鋪子,往後來金家比回家還要近些和方便呢,所以眼下儘管不舍離去,倒也不急,早做好以後的打算了。
金菊點點頭,道:「我等你。」
她心裡想到一件事,正要跟他說,只是還沒準備好。
趙瑞同聽了情動纏綿,再挪不動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