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好吧,如若姜老太太這般說,姜菱也就不好再為汪絮兒辯解了。畢竟有的時候門不當戶不對的確很難相處,只能互相彼此慢慢適應了。好在汪絮兒這一走應該很久都不會再回姜家村,跟姜老太太的相處自然也會變少,發生矛盾和衝突的機會相應也就少上很多了。
更何況,汪絮兒再不好,肯定比田婉兒好啊!有田婉兒這個先例在,姜菱肯定,姜老太太對汪絮兒的容忍程度肯定會更大的。
第151章
姜菱是在姜家村待足五個月後,才離開的。
原本姜老太太的意思是,直接讓姜菱待到生完孩子。可帝都那邊一直在催齊瀾儘快回去,而且姜菱仔細想了想,生完孩子還要坐月子,坐完月子還要養孩子,怎麼算都感覺這個時間會拖的很長很長。
而且因為姜菱一直留在姜家村,姜家二房和四房也沒能回郡山縣。如此一來,倒是她給大家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乎在很努力的說服姜老太太之後,姜菱和齊瀾坐上了回帝都的馬車。跟他們一起離開的,還有姜家二房和四房。
送走姜菱一行人,姜家瞬間變得很是安靜,姜老太太和姜老爺子差點沒適應過來。不過兩人也是執拗的脾氣,愣是拒絕了跟姜菱他們一起搬去帝都皇城亦或者郡山縣的提議,堅持留在了姜家村養老。
姜家大房也留在了姜家村。相比郡山縣和帝都皇城的繁華和熱鬧,姜大哥和大嫂都更喜歡姜家村。總覺得姜家村更適合他們,一旦真搬出去,他們大房只會給弟弟妹妹們增添麻煩。
倒不如像現下這般陪著爹娘留在姜家村,又能盡心盡力的照顧爹娘,還能靠自己的雙手下地幹活,不也很是舒坦?
因著姜三海和姜菱的大手筆,而今姜老爺子一家已然是附近十里八鄉的大戶人家了。但是良田就上百畝,更別提其他幾百畝並不是那麼好的田地。就這,還是姜三海和姜菱為了避免過於高調給姜家二老和大房帶來災禍,方才收斂著買的。
也因著著實種不過來,難免就要把田地租出去。是以沒過多久,姜老爺子和姜老太太就過上了完全可以躺在家裡什麼也不干、每年就只靠收租子也能過得很是舒坦的快/活/日子。
相較之下,姜家村其他人就只能望而生羨,諸多感慨了。
田婉兒到底還是沒能將她肚子裡的孩子留住。既是她自己不重視,也是因著田家人的厭惡,在一日清晨不小心的摔倒在地之後,田婉兒肚子裡的孩子沒了。
這件事田家人沒有大肆宣揚,卻也還是被村裡的鄉親們知曉了。不過見田家人都一副不願多提的態度,田婉兒自己也是滿臉的冷漠,鄉親們頂多背後議論幾句,便沒了下文。
田婉兒是在半年後消失在姜家村的。此後姜家村再也沒有人見過田婉兒,田家人也沒再費力去找過。按著田家人的說法,田婉兒實在太丟他們老田家的臉,還不如死在外面再也不要回來。
十月懷胎,姜菱平安生下一個大胖小子,立馬榮升為齊王府最被關注的保護對象。就連宮裡幾位大人物,也下了不少賞賜,點名送給姜菱,直把姜菱捧的極高。
齊老太君肯定是不高興的。但她而今身子骨不是很好,精神也不是特別的好,每日再一生氣,最終遭罪的還是她自己。更可惡的是,她再生氣,沒人附和也不過是她一個人的獨角戲,硬生生映襯的她自己很是可憐又可悲。
特別是在姜菱為齊王府生下下一輩嫡長子後,姜菱在齊王府的位置更加穩固,齊老太君根本拿姜菱沒辦法。被逼不得已,她就只能聽之任之,放棄了。
齊王府下一代小世子滿月當日,聖上和太子親臨齊王府,委實給足了齊王府顏面。而這一日姜菱這把的親朋好友到場的除了姜三海夫妻二人,還有於玉瑾和於曉蓮兄妹二人,以及周凌。
於玉瑾三人都是跟姜三海一塊來的。原本只有於玉瑾和周凌來,半路又多了一個於曉蓮。
於曉蓮沒想到姜菱這麼快就傳出喜訊,還順利生下了齊王府的小世子。她比姜菱先出嫁,卻至今沒有傳出好消息,委實對姜菱又羨慕又嫉妒。加之她也不知道何時開始,她跟姜菱的關係慢慢疏遠了。是以她想要藉此機會,再跟姜菱重歸於好。
不過很可惜的是,今日的齊王府真的很忙。姜菱根本沒時間單獨跟於曉蓮說話,最終於曉蓮便只能怏怏的離去了。
也是這一日,於曉蓮終於意識到她跟姜菱的差距越來越遠,已然是她無法夠得到的高度了。
於玉瑾有看出於曉蓮的異常,卻沒有出聲安撫。
以前於曉蓮還沒出嫁的時候,性子是真的單純,也特別的簡單。但是自打嫁了人,於曉蓮越來越極端了,任憑他怎麼勸說都無用。時間久了,於玉瑾索性也不說了。
只有真正摔疼了,才是意識到何為長大。於玉瑾等著於曉蓮自己想通的那一日。等到那個時候,於玉瑾依然會是於曉蓮的後盾。而在此之前,於玉瑾不會/插/手於曉蓮的任何事情。
周凌倒是感慨萬千。沒想到他們這一群人之中,最早有孩子的人居然會是姜菱。相較之下,他和於玉瑾就差的太遠了。還需努力,還需努力啊……
姜菱再次回姜家村,是在三年後。這三年裡,姜菱一直都在找機會回來姜家村,卻始終沒能尋到恰當的時機。就拿去年春日來說,她行李都已經收拾好了,卻趕上汪絮兒有喜。
更何況,汪絮兒再不好,肯定比田婉兒好啊!有田婉兒這個先例在,姜菱肯定,姜老太太對汪絮兒的容忍程度肯定會更大的。
第151章
姜菱是在姜家村待足五個月後,才離開的。
原本姜老太太的意思是,直接讓姜菱待到生完孩子。可帝都那邊一直在催齊瀾儘快回去,而且姜菱仔細想了想,生完孩子還要坐月子,坐完月子還要養孩子,怎麼算都感覺這個時間會拖的很長很長。
而且因為姜菱一直留在姜家村,姜家二房和四房也沒能回郡山縣。如此一來,倒是她給大家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乎在很努力的說服姜老太太之後,姜菱和齊瀾坐上了回帝都的馬車。跟他們一起離開的,還有姜家二房和四房。
送走姜菱一行人,姜家瞬間變得很是安靜,姜老太太和姜老爺子差點沒適應過來。不過兩人也是執拗的脾氣,愣是拒絕了跟姜菱他們一起搬去帝都皇城亦或者郡山縣的提議,堅持留在了姜家村養老。
姜家大房也留在了姜家村。相比郡山縣和帝都皇城的繁華和熱鬧,姜大哥和大嫂都更喜歡姜家村。總覺得姜家村更適合他們,一旦真搬出去,他們大房只會給弟弟妹妹們增添麻煩。
倒不如像現下這般陪著爹娘留在姜家村,又能盡心盡力的照顧爹娘,還能靠自己的雙手下地幹活,不也很是舒坦?
因著姜三海和姜菱的大手筆,而今姜老爺子一家已然是附近十里八鄉的大戶人家了。但是良田就上百畝,更別提其他幾百畝並不是那麼好的田地。就這,還是姜三海和姜菱為了避免過於高調給姜家二老和大房帶來災禍,方才收斂著買的。
也因著著實種不過來,難免就要把田地租出去。是以沒過多久,姜老爺子和姜老太太就過上了完全可以躺在家裡什麼也不干、每年就只靠收租子也能過得很是舒坦的快/活/日子。
相較之下,姜家村其他人就只能望而生羨,諸多感慨了。
田婉兒到底還是沒能將她肚子裡的孩子留住。既是她自己不重視,也是因著田家人的厭惡,在一日清晨不小心的摔倒在地之後,田婉兒肚子裡的孩子沒了。
這件事田家人沒有大肆宣揚,卻也還是被村裡的鄉親們知曉了。不過見田家人都一副不願多提的態度,田婉兒自己也是滿臉的冷漠,鄉親們頂多背後議論幾句,便沒了下文。
田婉兒是在半年後消失在姜家村的。此後姜家村再也沒有人見過田婉兒,田家人也沒再費力去找過。按著田家人的說法,田婉兒實在太丟他們老田家的臉,還不如死在外面再也不要回來。
十月懷胎,姜菱平安生下一個大胖小子,立馬榮升為齊王府最被關注的保護對象。就連宮裡幾位大人物,也下了不少賞賜,點名送給姜菱,直把姜菱捧的極高。
齊老太君肯定是不高興的。但她而今身子骨不是很好,精神也不是特別的好,每日再一生氣,最終遭罪的還是她自己。更可惡的是,她再生氣,沒人附和也不過是她一個人的獨角戲,硬生生映襯的她自己很是可憐又可悲。
特別是在姜菱為齊王府生下下一輩嫡長子後,姜菱在齊王府的位置更加穩固,齊老太君根本拿姜菱沒辦法。被逼不得已,她就只能聽之任之,放棄了。
齊王府下一代小世子滿月當日,聖上和太子親臨齊王府,委實給足了齊王府顏面。而這一日姜菱這把的親朋好友到場的除了姜三海夫妻二人,還有於玉瑾和於曉蓮兄妹二人,以及周凌。
於玉瑾三人都是跟姜三海一塊來的。原本只有於玉瑾和周凌來,半路又多了一個於曉蓮。
於曉蓮沒想到姜菱這麼快就傳出喜訊,還順利生下了齊王府的小世子。她比姜菱先出嫁,卻至今沒有傳出好消息,委實對姜菱又羨慕又嫉妒。加之她也不知道何時開始,她跟姜菱的關係慢慢疏遠了。是以她想要藉此機會,再跟姜菱重歸於好。
不過很可惜的是,今日的齊王府真的很忙。姜菱根本沒時間單獨跟於曉蓮說話,最終於曉蓮便只能怏怏的離去了。
也是這一日,於曉蓮終於意識到她跟姜菱的差距越來越遠,已然是她無法夠得到的高度了。
於玉瑾有看出於曉蓮的異常,卻沒有出聲安撫。
以前於曉蓮還沒出嫁的時候,性子是真的單純,也特別的簡單。但是自打嫁了人,於曉蓮越來越極端了,任憑他怎麼勸說都無用。時間久了,於玉瑾索性也不說了。
只有真正摔疼了,才是意識到何為長大。於玉瑾等著於曉蓮自己想通的那一日。等到那個時候,於玉瑾依然會是於曉蓮的後盾。而在此之前,於玉瑾不會/插/手於曉蓮的任何事情。
周凌倒是感慨萬千。沒想到他們這一群人之中,最早有孩子的人居然會是姜菱。相較之下,他和於玉瑾就差的太遠了。還需努力,還需努力啊……
姜菱再次回姜家村,是在三年後。這三年裡,姜菱一直都在找機會回來姜家村,卻始終沒能尋到恰當的時機。就拿去年春日來說,她行李都已經收拾好了,卻趕上汪絮兒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