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歷史上的子庚在商王死後依舊管理商朝舊民,當時西周沒法真正收服商民,後來姬發死了,子庚趁機聯合商朝舊部發動三監之亂,遺憾的是被姬旦阻止,身亡。

  如此,商民才正式成為周民。

  子受正帶著扶蘇習字,秦始皇身邊的宦官趙高卻突然過來傳始皇帝口諭,想見他。

  對於趙高,子受是無感的,看了史書甚至有些厭惡,一個宦官最後權傾朝野,這裡面必定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心計。秦始皇在時,表現得安分守己,秦始皇一死,就跟脫韁的野馬,再沒人製得住他。

  一路上,子受幾乎無話,倒是趙高對他很熱情。

  「韓先生這些時日在我大秦可還習慣?」

  「習慣。」

  「韓先生近日消瘦不少,王囑咐韓先生不要因教授大公子而過度操勞。」

  「嗯。」

  「韓先生……」

  子受覺得這趙高太聒噪了:「勿言!」

  他本以為趙高要心生怨恨,沒想到竟然真的乖乖閉嘴:「哦。」然後就不再說話。

  太奇怪了這個趙高!

  他剛穿越時,趙高几乎沒跟他說過一句話,除了傳旨,這些日子話好像逐漸多起來,跟他接觸還有幾分興奮的樣子。

  ……

  蘇書沒想到傳聞中的韓非性子那麼急躁,還很不耐煩,她本來想著見到名人心裡高興就想多搭訕幾句,現在看來,全是她自作多情。

  她原本還想提醒韓非如今時局變了,思來想去還是不該插手。如今,秦始皇羽翼豐滿,已經到一統天下的時候。

  想當初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后偷情。後來看秦王政年歲年漸長,怕被他發現,想離開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門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鬍鬚、眉毛就獻給太后,供其淫樂。

  秦王政逐漸長大,嫪毐他們說太后寢宮風水不好,應搬離這裡。秦王政准許,於是們搬到雍縣的離宮,結果太后生下兩個私生子。有大臣暗中找個機會把嫪毐和太后的關係告訴秦王政,秦王得知非常生氣,嫪毐慌了,準備叛亂。

  秦王二十二歲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

  嫪毐動用秦王御璽及太后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王政早已在蘄年宮布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將嫪毐車裂,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摔死嫪毐與太后所生的兩個私生子。

  接著,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呂不韋知他與秦王的關係無法挽回,於是飲毒酒自殺。

  從以上的歷史事件看,秦始皇的野心在逐漸增長,如今六國弱於秦,自然到了統一的時候,就是不知道該先拿哪個國家開刀更好。因此,這次秦始皇召見韓非,就是商討滅六國的事。

  也就是說,韓非快死了。

  蘇書陪著他到秦宮大殿,秦始皇給他賜坐,殿內除了他們還有李斯等大臣。

  當日的大會開了半日,一直在討論先滅哪個國家更好,李斯等人建議先滅韓,韓非建議先滅趙,兩幫人馬各執己見,秦始皇揉了揉眉心,擱置爭議。

  於是,散會。

  韓非和李斯曾經是同窗,李斯深知韓非辯才了得,擔心嬴政被韓非計謀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陳述其中利害。

  他說:「韓非前來,未必不是認為他能夠讓韓留存,是重韓之利益而來。他的辯論辭藻,掩飾詐謀,是想從秦國取利,窺伺著讓陛下做出對韓有利的事。」

  秦王認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韓非。

  於是,蘇書再次見韓非是去宣詔書,順便將韓非押入大牢。

  蘇書的內心很感慨,這位韓先生的一生頗為傳奇,王孫公子,忠君愛國,被秦王賞識,可惜是個結巴,又可惜遇到李斯。

  送他到牢里時,蘇書忍不住問:「韓先生怨嗎?」

  「誰?」

  「李斯。」

  韓非搖了搖頭。

  「那怨韓王嗎?」如果韓王不輕視韓非,重用韓非,不把他送到秦國,他至少此時此刻不會在牢里。

  韓非依舊搖搖頭。

  蘇書望著韓非,這人的眼睛太平和,像是所有的事情都在他預料之中,從接到旨意到入牢房,他從未變色,平淡如初,就像知道結局一般。

  從容而鎮定。

  「怨命運嗎?」

  韓非終於不再搖頭,開口說:「我命,由己,無怨。」

  這裡面包含的意思太熟悉,歷史上的韓非也是個相信我命由己不由天的人嗎?

  蘇書腦中一震,她找殿下總是往霸氣的人身上想,想過秦始皇,想過胡亥,甚至想過其他國家的王孫貴族,為什麼就從未想過韓非?

  「我命由己不由天,曾經也有人這樣相信著,可後來他卻發現自己信仰的一切都是假的,你知道商紂王嗎?」

  蘇書問他的時候,一直注視著他的眼睛,見他瞳孔驟然收縮,緊握成拳的手抖了抖。

  「知道。」韓非點著頭。

  「你……是他嗎?」

  那人依舊點頭:「是。」

  蘇書感覺耳邊所有的聲音都聽不見,她伸出手想撫摸他,卻抵不過喉嚨酸澀,淚如雨下,監牢里還有別人,她沒辦法擁抱他不能表現得太突兀:「殿下,我是蘇書……」

  子受其實很意外,他想過他和蘇書會相遇,卻沒想到他們遇到的時候她竟然穿成了男的,還是宦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