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倒還當不得這先生二字,」呂元讓金堂直接起身,問李恪道,「金堂是謝公子的字?」
「只是乳名罷了,」李恪臉色不變,「他的字,怕還要呂先生費心。」
時下給人取字的人里,以父母、師長、君主為主。李恪這麼說,便是把呂元放到了金堂師長的一類里。
「未來的事,倒說不準的,」呂元沒有拒絕,卻也沒有認下,只看向李恪道,「不過如今聽著,謝公子這乳名倒很有些意思。」
李恪聞言道:「是已故太夫人的期許,盼他一世平安富足。」
呂元點了點頭,沒再說話,而是請了李恪兩人進門去。
李恪與呂元相互謙讓著,坐在上首,以李恪為尊位,呂元次之。金堂自然立在堂中,等兩人坐下後才在兩人授意下坐了。
「我本無意收徒,但王爺誠心說情,我便答應讓你來見一見,」呂元也沒看李恪,繼續說道,「若你願意,可先在我這裡學上幾日,不過若是不合我心意,我也要把你退給王爺的。」
金堂知道呂元這是要做長期考察的意思,忙答應下來。來之前,李恪就已經和金堂說了,呂元收徒顧慮頗多,但呂元有大才,若能得他指點,便是最後無緣師徒,他也能學到不少東西。何況,不過短短几日,他耗費得起。
李恪見今日的目的已經達到,便同呂元告辭:「我還有些旁的事,金堂就拜託呂大人了。」
李恪說著,又看向金堂:「好生聽呂大人訓導。」
呂元有心先探探金堂的底,便點頭應了,又親自送李恪到院門處,才又領著金堂慢慢往回走。
「你能在塗州奪得解元,想來應是很有基礎與靈氣的。我前幾日看過你的功課後,整理了些書目,你得空了先看一看,」呂元同金堂說著話慢慢進屋,將一早準備好的單子給他。
金堂趕忙收了,又將自己的功課捧上前給呂元。
呂元收下功課,擱在一邊,又尋了不少問題讓金堂回答。
這些問題非常散亂,這一刻還是論語,下一刻或許就到了大學,再下一刻,又變成了朝中時事。
等呂元意猶未盡的停下時,已經到了晌午。
呂元面上神色平淡,不過金堂私心忖度著,覺得他對自己應該是比較滿意的。
「沒想到你不止對朝中時事有些了解,連民生百態也能說上一些,倒是難得,」呂元的語氣緩和了許多。
金堂聞言道:「民生乃基礎所在,學生以為,這是比治學更為重要之事。」
「不錯,」呂元難得誇了一句道,「都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十年寒窗苦讀,若連民生實事都一概不通,日後便是得中,外放之初,也大多是個糊塗官。」
呂元還想再問金堂些東西,便聽得有人敲響了門。
「老爺,已經到用午膳的時候了,郡主來問在何處擺飯。」
呂元看了金堂一眼,原本緩和的態度又變得謹慎挑剔起來。
金堂心裡有些奇怪,但想到在來呂家之前,李恪曾說呂元對收徒很有些顧慮之處,便也沒開口,安安靜靜的坐在原處。
呂元道:「你去回郡主,今日我與客人就在書房用飯。」
那人應了離開,不多時就抬了兩張小几過來,服侍呂元與金堂兩人用飯。
等用過飯後,呂元又問了金堂些問題,給他布置了下次休沐要帶來的課業,才讓他離開。
金堂將書目攏在袖子裡,又鄭重和呂元告辭,才退了出來,由小廝領著往外走。
經過小花園時,金堂總覺得似乎有人在看自己,但他悄悄掃了周圍一眼,卻只看到了一座假山。
「謝公子?」前頭的小廝見金堂停下步子,不由得提醒了一聲。
金堂這才收回視線,同那小廝一道離開。
等金堂兩人徹底消失在小花園,才有一名婦人從假山後轉了出來,正是鄱陽郡主身邊的嬤嬤。
那嬤嬤輕手輕腳的回到正閉著眼靠在大迎枕上的郡主身邊,輕聲喚道:「郡主。」
「嬤嬤回來了,」鄱陽郡主睜開眼,「如何?」
「的確是位非常俊俏的公子,生得十分俊秀,難得是身帶正氣,」嬤嬤笑道,「謝公子十分敏銳,老奴藏在假山後頭,都差點被他給發現了。」
「嬤嬤都這麼說,看來我兒眼光極好,可惜老爺只許在書房擺飯,不然我也能親眼見一見了,」鄱陽郡主說到後一句時,已經很輕,面上漸漸顯出幾分憂慮。
嬤嬤在親眼見了金堂一回後,顯然也覺得不錯,勸道:「日子還長,總有機會見到的,何況這世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甚多,左右還早,郡主大可以請老爺多查一查他的人品。」
「很是,」郡主說著又道,「只是今日潁王親自送他來,想必對他很是看重,日後穎王得了造化,他又是個好的,必然也能尊榮加身。」
「這不是好事?」嬤嬤見郡主仍愁眉不展,有些疑惑。
「我是有心讓嬋兒以後的孩子過繼一個回咱們家來的,不只是挑起咱們這房,以後我與她爹若護不了嬋兒,也給她一個倚仗,」郡主嘆了口氣,「但凡謝閒有些不好,我都能硬氣的將這話說了。可他卻是個好孩子,我倒不想嬋兒和他有這個緣分了。」
聽見郡主這話,嬤嬤一時也不知道要怎麼勸才好。結親要門當戶對,若細論門第,自然是郡主親女呂嬋更高,但謝閒本身優秀,又有個做王妃,未來甚至有可能做皇后的姐姐,這門第就不能這麼算了。
「只是乳名罷了,」李恪臉色不變,「他的字,怕還要呂先生費心。」
時下給人取字的人里,以父母、師長、君主為主。李恪這麼說,便是把呂元放到了金堂師長的一類里。
「未來的事,倒說不準的,」呂元沒有拒絕,卻也沒有認下,只看向李恪道,「不過如今聽著,謝公子這乳名倒很有些意思。」
李恪聞言道:「是已故太夫人的期許,盼他一世平安富足。」
呂元點了點頭,沒再說話,而是請了李恪兩人進門去。
李恪與呂元相互謙讓著,坐在上首,以李恪為尊位,呂元次之。金堂自然立在堂中,等兩人坐下後才在兩人授意下坐了。
「我本無意收徒,但王爺誠心說情,我便答應讓你來見一見,」呂元也沒看李恪,繼續說道,「若你願意,可先在我這裡學上幾日,不過若是不合我心意,我也要把你退給王爺的。」
金堂知道呂元這是要做長期考察的意思,忙答應下來。來之前,李恪就已經和金堂說了,呂元收徒顧慮頗多,但呂元有大才,若能得他指點,便是最後無緣師徒,他也能學到不少東西。何況,不過短短几日,他耗費得起。
李恪見今日的目的已經達到,便同呂元告辭:「我還有些旁的事,金堂就拜託呂大人了。」
李恪說著,又看向金堂:「好生聽呂大人訓導。」
呂元有心先探探金堂的底,便點頭應了,又親自送李恪到院門處,才又領著金堂慢慢往回走。
「你能在塗州奪得解元,想來應是很有基礎與靈氣的。我前幾日看過你的功課後,整理了些書目,你得空了先看一看,」呂元同金堂說著話慢慢進屋,將一早準備好的單子給他。
金堂趕忙收了,又將自己的功課捧上前給呂元。
呂元收下功課,擱在一邊,又尋了不少問題讓金堂回答。
這些問題非常散亂,這一刻還是論語,下一刻或許就到了大學,再下一刻,又變成了朝中時事。
等呂元意猶未盡的停下時,已經到了晌午。
呂元面上神色平淡,不過金堂私心忖度著,覺得他對自己應該是比較滿意的。
「沒想到你不止對朝中時事有些了解,連民生百態也能說上一些,倒是難得,」呂元的語氣緩和了許多。
金堂聞言道:「民生乃基礎所在,學生以為,這是比治學更為重要之事。」
「不錯,」呂元難得誇了一句道,「都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十年寒窗苦讀,若連民生實事都一概不通,日後便是得中,外放之初,也大多是個糊塗官。」
呂元還想再問金堂些東西,便聽得有人敲響了門。
「老爺,已經到用午膳的時候了,郡主來問在何處擺飯。」
呂元看了金堂一眼,原本緩和的態度又變得謹慎挑剔起來。
金堂心裡有些奇怪,但想到在來呂家之前,李恪曾說呂元對收徒很有些顧慮之處,便也沒開口,安安靜靜的坐在原處。
呂元道:「你去回郡主,今日我與客人就在書房用飯。」
那人應了離開,不多時就抬了兩張小几過來,服侍呂元與金堂兩人用飯。
等用過飯後,呂元又問了金堂些問題,給他布置了下次休沐要帶來的課業,才讓他離開。
金堂將書目攏在袖子裡,又鄭重和呂元告辭,才退了出來,由小廝領著往外走。
經過小花園時,金堂總覺得似乎有人在看自己,但他悄悄掃了周圍一眼,卻只看到了一座假山。
「謝公子?」前頭的小廝見金堂停下步子,不由得提醒了一聲。
金堂這才收回視線,同那小廝一道離開。
等金堂兩人徹底消失在小花園,才有一名婦人從假山後轉了出來,正是鄱陽郡主身邊的嬤嬤。
那嬤嬤輕手輕腳的回到正閉著眼靠在大迎枕上的郡主身邊,輕聲喚道:「郡主。」
「嬤嬤回來了,」鄱陽郡主睜開眼,「如何?」
「的確是位非常俊俏的公子,生得十分俊秀,難得是身帶正氣,」嬤嬤笑道,「謝公子十分敏銳,老奴藏在假山後頭,都差點被他給發現了。」
「嬤嬤都這麼說,看來我兒眼光極好,可惜老爺只許在書房擺飯,不然我也能親眼見一見了,」鄱陽郡主說到後一句時,已經很輕,面上漸漸顯出幾分憂慮。
嬤嬤在親眼見了金堂一回後,顯然也覺得不錯,勸道:「日子還長,總有機會見到的,何況這世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甚多,左右還早,郡主大可以請老爺多查一查他的人品。」
「很是,」郡主說著又道,「只是今日潁王親自送他來,想必對他很是看重,日後穎王得了造化,他又是個好的,必然也能尊榮加身。」
「這不是好事?」嬤嬤見郡主仍愁眉不展,有些疑惑。
「我是有心讓嬋兒以後的孩子過繼一個回咱們家來的,不只是挑起咱們這房,以後我與她爹若護不了嬋兒,也給她一個倚仗,」郡主嘆了口氣,「但凡謝閒有些不好,我都能硬氣的將這話說了。可他卻是個好孩子,我倒不想嬋兒和他有這個緣分了。」
聽見郡主這話,嬤嬤一時也不知道要怎麼勸才好。結親要門當戶對,若細論門第,自然是郡主親女呂嬋更高,但謝閒本身優秀,又有個做王妃,未來甚至有可能做皇后的姐姐,這門第就不能這麼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