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頁
但沒有落差就體會不到成果的美妙。
至少在剛得到爵位那幾天,他都是興奮激動的居多。
當然了,等這股興奮勁兒過後,他就開始覺得老爺子偏心了。
上輩子的時候,老爺子臨終前雖然也給他求了官,但卻只是正六品。這輩子倒好,賈赦一上來就是從四品的缺兒。
若是賈代善泉下有知,非得托個夢拿大巴掌招呼他不可。
——做官這回事,能單看品級嗎?
是,給賈政求的是只有正六品,但那是工部的主事。賈赦這輩子是得了個從四品的缺兒,但卻是光祿寺的少卿。
工部是什麼地方?光祿寺又是什麼地方?
就算是六部之中不那麼重要的部門,工部也是六部之一。
而光祿寺卻是朝中邊沿地帶。除了逢年過節的各種祭祀,聖人等閒想不到這個部門。
說起來,賈代善兩輩子都在為自己的兩個兒子操心。
大兒子是有爵位在身,只要自己不作妖,一輩子的富貴是少不了的。
至於小兒子,上輩子他雖然也意識到了賈政其實是個草包。但賈政生性愚鈍,除了工部,賈代善實在想不到還有哪個部門適合他了。
在工部任職不需要能言善辯,甚至於心思不夠靈巧的,只要踏實肯干,給那些心思靈活的打打下手,也能融入進去。
只不過,賈代善只看到了賈政的愚鈍,沒有看到他那不合時宜的清高和不務實。
就是在工部這樣的部門,他都能把自己混成邊沿的邊沿。
這輩子輪到賈赦時,情況就好多了。
無論就家族的安排,還是賈赦自己,對他的定位都很明確。
——他根本不需要掌權做政績,只需要好好做個名士,給賈家鍍金就好。
至於延續賈家在朝堂上的人脈勢力的事,都有賈敬總覽,間或還可以培養幾個族中子弟。
反正是不需要賈赦操心的。
因此,賈代善臨終上書時,就很明確地給聖人說了:我這個兒子,平日裡就好玩物喪志,於正事一竅不通。只求聖人給他個飯碗,讓他別餓肚子就成了。
聖人看到摺子,傷感之餘,也覺得好笑。
賈代善到底是和他自小一塊兒長大的,一塊兒讀過書,一塊兒逃過命,交情非同一般。
前些年,賈代化已經走了。
如今,年齡比他小的賈代善也要走了,聖人難得的生出些孤家寡人的淒涼來。
恰好這時候太子來拜見,見聖人滿面黯然,自然擔憂,忙問道:「父皇這是怎麼了?」
聖人嘆了一聲,把賈代善的遺折遞給他,「朕只是想起了年少之時,被代善攛掇著一塊兒掏鳥蛋的事了。」
當年之事,如今憶起還歷歷在目,可是那事中之人,卻已經陸續凋零了。
太子匆匆看了摺子,安慰道:「逝者已矣,人還是要往前看的。父皇若是有心,給善公的兒子安排個好去處也就是了。」
「罷了,你說的對。」聖人舒了一口氣,「可是,他兒子這樣的……哪有合適的?」
太子想了想,說:「光祿寺還缺一個少卿,不如就讓他去那兒吧。」
聖人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這倒是個好去處。」
清閒又不容易出錯,只要熟悉一下各種祭祀的流程就可以了。
「那明日讓人去宣旨的時候,就把對賈赦的安排也加上去吧。」
因著兄弟二人都沒有什麼要職,百日熱孝過後,就一起奉著賈代善並寄存在家廟裡的孫氏的棺槨,一同回金陵安葬。
然後,就是漫長的二十七個月的孝期。
等他們二人再次回到京城以後,賈政的神經就徹底崩了起來。
因為,上輩子的這個時候,母親史氏就先是以懷念賈代善的名義,不肯從榮禧堂搬出去。
然後,沒過多久,就又說自己一個人住寂寞,讓原本住在西院的賈政夫婦搬過去陪她一起住。
等府里的人差不多習慣了賈政夫婦是住在榮禧堂的之後,史氏才提出自己要搬到春熙堂去。
他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上輩子的事,很快就要再次上演了。
只不過,這一回他與賈赦的角色對調。憋屈憤懣的成了他,春風得意的是賈赦。
果然,兄弟二人才洗去一路風塵,在史氏準備的接風宴上,史氏就一臉黯然地說:「你父親雖然已經走了兩三年了,我卻還時常覺得他沒走,只是到宮裡值宿去了。」
聽著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話語,賈政臉色一變,嘴唇囁嚅了半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只要有「孝道」壓著,他就不能反對史氏的決定。
而賈赦早已心疼地安慰母親了,「母親放心,父親雖然去了,但您還有兒子呢。兒子會永遠都孝順您的。」
坐在賈赦下首的張氏連忙給自己的兩個兒子賈璋和賈璉使了個眼色。
賈璉這小子年紀雖小,卻是鬼精鬼精的,心眼兒比大人都多。
接到母親的示意之後,他就大聲嚷嚷:「祖母,璉兒也孝敬您。」
賈政暗罵一句:魅寵惑上之徒!
他狠狠地瞪了吳氏一眼,嫌棄她肚子不爭氣,成婚這麼多年了,也沒給他生個一兒半女。
但他的氣惱,卻絲毫也阻止不了賈赦一家哄史氏開心。
至少在剛得到爵位那幾天,他都是興奮激動的居多。
當然了,等這股興奮勁兒過後,他就開始覺得老爺子偏心了。
上輩子的時候,老爺子臨終前雖然也給他求了官,但卻只是正六品。這輩子倒好,賈赦一上來就是從四品的缺兒。
若是賈代善泉下有知,非得托個夢拿大巴掌招呼他不可。
——做官這回事,能單看品級嗎?
是,給賈政求的是只有正六品,但那是工部的主事。賈赦這輩子是得了個從四品的缺兒,但卻是光祿寺的少卿。
工部是什麼地方?光祿寺又是什麼地方?
就算是六部之中不那麼重要的部門,工部也是六部之一。
而光祿寺卻是朝中邊沿地帶。除了逢年過節的各種祭祀,聖人等閒想不到這個部門。
說起來,賈代善兩輩子都在為自己的兩個兒子操心。
大兒子是有爵位在身,只要自己不作妖,一輩子的富貴是少不了的。
至於小兒子,上輩子他雖然也意識到了賈政其實是個草包。但賈政生性愚鈍,除了工部,賈代善實在想不到還有哪個部門適合他了。
在工部任職不需要能言善辯,甚至於心思不夠靈巧的,只要踏實肯干,給那些心思靈活的打打下手,也能融入進去。
只不過,賈代善只看到了賈政的愚鈍,沒有看到他那不合時宜的清高和不務實。
就是在工部這樣的部門,他都能把自己混成邊沿的邊沿。
這輩子輪到賈赦時,情況就好多了。
無論就家族的安排,還是賈赦自己,對他的定位都很明確。
——他根本不需要掌權做政績,只需要好好做個名士,給賈家鍍金就好。
至於延續賈家在朝堂上的人脈勢力的事,都有賈敬總覽,間或還可以培養幾個族中子弟。
反正是不需要賈赦操心的。
因此,賈代善臨終上書時,就很明確地給聖人說了:我這個兒子,平日裡就好玩物喪志,於正事一竅不通。只求聖人給他個飯碗,讓他別餓肚子就成了。
聖人看到摺子,傷感之餘,也覺得好笑。
賈代善到底是和他自小一塊兒長大的,一塊兒讀過書,一塊兒逃過命,交情非同一般。
前些年,賈代化已經走了。
如今,年齡比他小的賈代善也要走了,聖人難得的生出些孤家寡人的淒涼來。
恰好這時候太子來拜見,見聖人滿面黯然,自然擔憂,忙問道:「父皇這是怎麼了?」
聖人嘆了一聲,把賈代善的遺折遞給他,「朕只是想起了年少之時,被代善攛掇著一塊兒掏鳥蛋的事了。」
當年之事,如今憶起還歷歷在目,可是那事中之人,卻已經陸續凋零了。
太子匆匆看了摺子,安慰道:「逝者已矣,人還是要往前看的。父皇若是有心,給善公的兒子安排個好去處也就是了。」
「罷了,你說的對。」聖人舒了一口氣,「可是,他兒子這樣的……哪有合適的?」
太子想了想,說:「光祿寺還缺一個少卿,不如就讓他去那兒吧。」
聖人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這倒是個好去處。」
清閒又不容易出錯,只要熟悉一下各種祭祀的流程就可以了。
「那明日讓人去宣旨的時候,就把對賈赦的安排也加上去吧。」
因著兄弟二人都沒有什麼要職,百日熱孝過後,就一起奉著賈代善並寄存在家廟裡的孫氏的棺槨,一同回金陵安葬。
然後,就是漫長的二十七個月的孝期。
等他們二人再次回到京城以後,賈政的神經就徹底崩了起來。
因為,上輩子的這個時候,母親史氏就先是以懷念賈代善的名義,不肯從榮禧堂搬出去。
然後,沒過多久,就又說自己一個人住寂寞,讓原本住在西院的賈政夫婦搬過去陪她一起住。
等府里的人差不多習慣了賈政夫婦是住在榮禧堂的之後,史氏才提出自己要搬到春熙堂去。
他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上輩子的事,很快就要再次上演了。
只不過,這一回他與賈赦的角色對調。憋屈憤懣的成了他,春風得意的是賈赦。
果然,兄弟二人才洗去一路風塵,在史氏準備的接風宴上,史氏就一臉黯然地說:「你父親雖然已經走了兩三年了,我卻還時常覺得他沒走,只是到宮裡值宿去了。」
聽著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話語,賈政臉色一變,嘴唇囁嚅了半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只要有「孝道」壓著,他就不能反對史氏的決定。
而賈赦早已心疼地安慰母親了,「母親放心,父親雖然去了,但您還有兒子呢。兒子會永遠都孝順您的。」
坐在賈赦下首的張氏連忙給自己的兩個兒子賈璋和賈璉使了個眼色。
賈璉這小子年紀雖小,卻是鬼精鬼精的,心眼兒比大人都多。
接到母親的示意之後,他就大聲嚷嚷:「祖母,璉兒也孝敬您。」
賈政暗罵一句:魅寵惑上之徒!
他狠狠地瞪了吳氏一眼,嫌棄她肚子不爭氣,成婚這麼多年了,也沒給他生個一兒半女。
但他的氣惱,卻絲毫也阻止不了賈赦一家哄史氏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