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實上姬越給的輿圖十分詳細,也許比不列顛人自己的地圖都要詳細,畢竟海上討生活只需要知道幾個重要港口,而行軍打仗一切細節都不可放過,王翦將目光放在了新式的霹靂炮上。

  此時的不列顛帝國人民正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之中,因為再過一段時間就是他們的女王安妮二世的生辰,安妮二世有著無比尊貴的身份,父親是羅馬帝國的皇子,母親是不列顛的女王,十八歲後,安妮公主繼承了母親的位置,如今是個快要滿二十歲的女王了。女王免除了整整一年的稅收,並且封賞了好幾個大海盜正式的爵位,這些海盜給不列顛帶來了大量的財貨,整個島國都在歡慶。

  雖然羅馬帝國的倒塌宛如天崩地裂一般令人震驚,但在兩年多的和平過渡之下,原本情緒緊張的周遭小國也都漸漸平復了下來,甚至那位封地上的阿蘭夫人已經在和這些小國做起了貿易往來。

  安妮二世是個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小公主,從生下來起就受盡寵愛,她的父親雖然花心,但他在外的情人子女無法繼承他的財產和爵位,她還有一個好母親,在她成年後不久就功成身退,給她留下了一個國家作為新婚禮物,她和丈夫成婚兩年,還擁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

  安妮二世不知道,她溫柔多情的丈夫在別的女人床上同樣溫柔多情,並且和情人約定好要在她的生辰宴上殺死她,以女王丈夫和新王父親的身份,名正言順地成為不列顛的攝政王。

  不列顛王室的常規操作並沒有成功,因為安妮二世生辰當天就接到了不列顛海峽失陷的消息,她起初震驚失語,但很快冷靜了下來。

  第120章 大破不列顛

  不列顛海峽位於羅馬帝國和不列顛島之間, 是兩國距離最近的一段海域,早在搶占海峽之初,王翦就做好了打迅捷戰的準備, 船隻往返四天,在不列顛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通過不列顛海峽成功登陸近八萬精兵, 霹靂台全部架設齊整。

  不列顛是個人口密集的大島, 有自己的常備軍,和羅馬不同,不列顛的軍隊並不以騎兵為主,而是以槍陣步兵為主, 在一定意義上是反克騎兵的,好在王翦的年代也是用慣步兵的,這次搶攻登陸,他同樣準備採取戰陣法, 渡海而來無法完成戰車的運輸,但有霹靂台作為強武力威懾, 比起戰車的威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和不列顛軍隊交火不到四五天,王翦就發覺了, 不列顛人……實在很不會打仗。

  比起羅馬周邊的那些經常交戰的小國,不列顛作為易守難攻的海島,生活相對安寧, 也極少有大的戰事發生,當然, 王室叛亂篡位導致的武力爭端不算在內, 一般來說這種爭端也都很小, 只要一方呈現壓倒性優勢,同為不列顛人,軍隊之間不會打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如果是帶領普通軍隊,想要做到一面倒的碾壓無疑是困難的,畢竟軍隊再弱,也是由人組成的,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憑什麼生死相搏你一個殺我兩三個?但王翦率領的是一支從衛青過渡到韓信的百勝之軍,素質極強,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磨合之後,習慣了王翦的指揮方式,這支軍隊很快顯露出強軍的風采來,不列顛軍隊從未見過這樣的軍威和那震天響的炮鳴,很多人甚至不是被殺死的,而是被霹靂炮嚇破了膽子,驚懼而死的。

  對於篤信羅馬聖教的信徒來說,這種宛如雷鳴又使者天空變色的霹靂炮聞所未聞,簡直仿佛是天神的震怒,凡人不應見到這樣的情景,有不少人在見到霹靂炮後就失去了提起武器的勇氣。

  人怎麼能和神明對抗呢?

  安妮二世很快接到了前線的戰報,她本擬先打退敵人的進攻,再伺機奪回不列顛海峽,她對自己的軍隊很有信心,和大部分小分身隊不同,她從登基以來就英明地改革了軍制,使得軍隊裡人人都可以吃飽肚子,平日裡的訓練更是極為辛苦,她並不因為不列顛的地理優勢而放鬆戒備,去年更是招安了好幾支海盜船隊,讓殺人不眨眼的海盜作為軍隊的教官來主持訓練。

  占著海島的優勢,即便對方的軍隊人數至今還沒有摸清,但安妮二世相信她的軍隊想要打退這幫可惡的侵略者只是時間問題,她改變了自己的作息,每日關心戰場局勢,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站出來安撫平民,雖然那些卑微的平民並不關心戰事,也不關心不列顛的榮光,只關心自己那和腦子一樣空蕩的肚子。

  戰事進行到半個月的時候,王翦已經守穩了不列顛海峽,並將戰線進一步拉大,不列顛軍隊層層敗退,如果從金台的視角來看,黑色的晉旗已經占據了四分之一個不列顛海島,一些重要的港口也在其中。

  安妮女王的微笑終於維持不住了,她年輕嬌嫩的臉上甚至因為多日來的愁眉不展而多出幾道細細的皺紋來,她想改變這一切,卻發覺自己的腦袋也許和那些平民一樣空蕩,她從小學的是淑女禮儀,遊走在王室宴會之中,她被無數人稱讚是不列顛最美的玫瑰,應對各種人都遊刃有餘,她能在宮殿裡與他國王子優雅交談,也能行走平民之間不露異色,她自覺對政治了解頗深,但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面對這樣的絕境。

  絕境。

  事實上王翦並不認為不列顛陷入了絕境,在他的腦子裡已經構想過不下十種被不列顛人打退的慘敗方案,他每天都在推演陣局,意圖將自己的贏面擴大再擴大,他在性格和為人處世上頗像蕭何,但在行軍布陣方面倒和韓信相似,雖然從年代來說,應該是這二者像他才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