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弱國本無話語權。

  於是九成九的海上小國都在這一年間陸陸續續地向晉國遞交了希望改國成郡的國書,甚至有的小國知道自己的島嶼太小,和鄰近幾家合併了一下稱郡的,這年的海域一統自然也成了後世歷史課本上的一條重要知識點。

  姬越絲毫沒有歷史書大魔王的自覺,同年整兵二十萬,由老將呼延列與新將王翦各自領兵分路西征,呼延列因上次征戰有功,軍爵上升兩級,無論在哪裡的軍中都能尊一聲大將軍了,王翦卻是個初出茅廬的戰場新秀,唯一的功績是撿了高麗的漏,很多人開著高麗人的模樣,只覺得我上我也行,但姬越的命令下達,也沒人提出異議,至多是有點嘀咕,不知道這個平平無奇的小子是怎麼得的機遇,就這麼入了天子的眼。

  王翦也不知道問誰,他覺得自己來到異界之後,日子過得就像是在夢裡,從一個僱工被舉薦至鳳翎衛,又從普通鳳翎衛升為軍中將領,莫名其妙打下一個高麗,如今更是莫名其妙成為了一個領兵十萬的大將軍,不日就要西征去了,他熬夜看了一遍又一遍輿圖,愣是沒想明白自己是怎麼出頭的。

  要說建功立業的想法,大部分人都有,王翦還真就沒有,他如今是個青壯年,但骨子裡還是個老人家,上輩子立的功勞不小,但也正因為這樣,他怕功高震主,於是急流勇退,餘生就剩下養老,養著養著,他就壽終正寢了,多少名將求都求不來的事情,他硬生生做到了,年輕人的那些血氣和傲氣,也差不多磨平了。

  王翦和蕭何本質上是差不多的,本事有,還很大,但沒有什麼野心,只要生活過得去,一切就都好商量,當然,王翦要求的生活質量不算高,普普通通富家翁就很好了,求的是個安穩日子,蕭何是奔著一線權貴生活去的,自從來到異界之後,王翦琢磨過不少,但還真就沒想過從軍,畢竟他也知道,底層士卒想往上爬太難了,他沒有權勢人脈,想直接帶兵壓根不可能,何必去受這一份罪,比別人多一輩子的智慧,他能讓自己過得不錯了。

  然而意外總是來得很快,先是救人被舉薦,做了鳳翎衛又被火速帶著立了幾次功,不知道怎麼入了天子的眼被派遣去打高麗,基本上沒怎麼打,高麗就兵敗如山倒,回來之後沒多久,他又雙叒叕升職了,領精兵十萬西征。

  別看打高麗時他帶了二十萬兵,好像不如以前風光,但那二十萬屬於農兵,一百個人里都不一定有幾個殺過人,用的是布甲,提的是長矛,對敵不敢打,戰鬥力很弱,如今帶的卻是上過戰場的青壯兵,甲冑精良,渾身血氣,即便是在上輩子,這些兵也是極為出挑。

  想不通,就干唄。

  王翦在曲沃過了一個好年,年關過了四五天,都沒等到開春就被打發上路了,從晉國原本的邊郡一路抵達外域郡時,王翦才驚覺一直以來被他視為和自己時代仿佛的這個異界,或者說這個晉國,是個何等強勢的大國。

  連綿不絕的通訊台宛如異界的烽火長城,為的卻不是守土,而是更為快捷的通訊,晉國自然也是有長城的,只是從多年前起就漸漸不再修繕了,畢竟長城本質上代表的是守衛,當一個國家強盛到一定地步時,是不需要這些的。

  王翦趕到西征最前線時正趕上羅馬的春季,這是羅馬一年到頭最舒適的幾個月,士卒在羅馬的一個邊郡集合,同為領兵之人,呼延列卻沒有自己單幹的意思,已經在邊郡等著王翦,他準備看一下自己這個新搭檔是個什麼樣的人,要是個有本事的,他就跟混了。

  倒也不是呼延列不求上進,他是個顧全大局的人,實在接受不了再來一個韓信,他不擔心自己給人打下手,但真的受不了被一點一點架空家底的感覺。

  好在王翦看上去十分老實,是個客氣人,兩個老將的交談十分愉悅,王翦對著呼延列承諾道:「呼延將軍多慮了,咱們兩軍共同指揮,不分彼此。」

  呼延列安心了,認為王翦這個小子人看著還不錯,自己可以多帶帶他,收拾了兵員,兩軍和和睦睦地一同西征。

  羅馬的鄰國不少,多半是一些散碎小國,也有一些較大的國土,但不剿了這些小國沒辦法接壤,王翦把輿圖記得很熟,在開戰的頭一天就和呼延列陷入了激烈的爭執,一個要打日耳曼,一個想打不列顛,不列顛是個島國,就算海程不算遠,也是要船的,呼延列覺得王翦簡直不可理喻,但王翦認為,不列顛的海船貿易十分發達,一旦他們這邊和日耳曼陷入戰爭,不列顛人會迅速警戒起來,到時候收拾完日耳曼再想來吃回頭草就難了。

  呼延列則提出,不列顛人會警戒,那打完不列顛去打日耳曼,日耳曼人難道就不會警戒嗎?

  王翦看呼延列基本上就和呼延列看他的那匹傻馬沒多大區別,不列顛人有船,會長腳跑掉,日耳曼人有嗎?

  事情倒也沒有陷入僵局,一開始承諾共同指揮不分彼此的王翦十分強硬地說服了呼延列,呼延列也沒辦法,二十萬兵力走到哪裡都可以橫行,十萬人就危險得多,而不論是打不列顛還是日耳曼,分兵都不是個好主意。

  呼延列沒有因為自己名字裡帶個列,就對不列顛手軟,和王翦商議多時,決定不打海戰,和海島打仗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快,登錄之後快速搶占港口,擴大戰線,儘量保證兵員和軍備運輸,羅馬人的商船可以做到這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