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呼延列還沒到,霍去病這邊卻秉承了他一貫的迅捷作風,十萬人的軍隊迅速調遣整齊,向著安息國進發。

  為將者不打無準備之仗,事前霍去病就派遣商人探子仔細查探過安息國如今的情況,王室名存實亡,領主明爭暗鬥,國境內還有幾支反抗軍作亂,霍去病很快就確認了這一次的目標,蘇勒領。

  蘇勒領的軍事實力不算弱,但有一點好處,地理位置絕佳,占據蘇勒領後,晉軍背靠已經攻打下來的西域國,以蘇勒領為據點,近可攻退可守,此外還有一件事,蘇勒領中上個月爆發了一場農奴起義,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農奴被貴胄子弟奪走了妻子,摔死了幾個孩子,他在殺死了貴胄之後被指控死罪,在獄中引發動亂,隨即帶領一群罪犯四處流竄,起初只是殺死貴胄,後來跟隨他們的人越來越多,起義軍擴張到一萬多人,農奴的野心越來越大,想要攻占蘇勒領。

  自古以來能為王者無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一支普通的農奴起義軍在裝備精良的領主騎兵面前毫無反抗之力,很快就被剿得四分五裂,從起義軍淪落為到處殺人劫財的匪盜,這時候領主的軍隊反而放鬆了警戒,因為被殺死的平民越多,領主能夠回收的資源就越多,到時候再剿滅匪盜,也是領主的一種創收方式。

  蘇勒領內人心惶惶。

  按照霍去病的習慣,他這個時候要是能帶上一兩萬人搞個奇襲,第二天領主的腦袋都能讓他掛在杆子上挑回來,但他現在統御十萬人,反而束縛了他的腳步,就在他制定攻占蘇勒領計劃時,韓信請纓,想要帶領他那五千人深入蘇勒領探查情況。

  韓信手底下的五千人以樓蘭兵為主,只看長相,和安息國人差距不算太大。

  霍去病立刻就明白了韓信的意思,戰場上最忌諱的就是懷疑下屬的能力,霍去病思索了一下,還是同意了。

  走出大帳的時候,韓信看了一眼遠處的安息國方向,腳步輕盈得像個真正的少女。

  與此同時,呼延列也緊趕慢趕到了樓蘭綠洲的邊境,郡守王莽親自接待了呼延列大軍,憑良心說,呼延列來得不慢,但架不住霍去病走得急,兩支大軍沒了在戰前碰頭的機會,呼延列倒也不覺得遺憾,和王莽客氣了幾句,目光就落到了他身後帶來的幾名武將身上。

  王莽適時露出笑容,溫聲說道:「呼延將軍,這是我治下的幾名守將,個個都是人才,皆有心參戰,只因王將軍走得急……」

  呼延列都不用聽完就明白了這位郡守的意思,這種帶人鍍金的事情他見得多了,倒也沒覺得有不妥,到了戰時甄別一下,有本事的就給他機會發揮,沒本事的按在後方跟混幾場,戰事完後就能升遷,這在軍中已經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他倒是沒想到王莽是真心送這些守將參戰,戰場是武將的歸宿,樓蘭郡有駐軍,郡守麾下的武將不入軍列,如果他不搭這一場人情,這些守將大約一輩子也就是守將罷了,他一貫會為別人著想,詢問過後,這五名守將都想參戰,他也願意做個人情,往後哪怕出息不了,也足可宣揚他的名聲。

  這也是儒家養望的一種方式。

  呼延列一口答應,只是他用不那麼明顯的眼光打量幾下樓蘭郡的幾名守將,心中卻是略顯失望,這幾個人除了一個小將之外,剩下的都是人到中年沒什麼氣勢的普通將領,帶著也不嫌累贅,就是雞肋罷了。

  小將目光灼灼,背弓佩箭,倒也有幾分英武少年的意思,呼延列不免多看了一眼,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李廣咽下到了嘴邊的名字,笑道:「末將郭茂。」

  按照晉人的取名習慣,他把郭茂才去掉了一個才字,聽上去像模像樣。

  呼延列在樓蘭郡內修整了一番,第三日就帶領大軍啟程了,除了麾下多了幾名武將之外,倒也無事發生。

  戰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開春最重要的仍然是春耕。

  去年朝廷用了新耕法,田地增產數倍,今年春耕更上一層樓,大部分郡縣官府發放的種子都帶著一股濃烈的藥物味道,使得農人將信將疑,有不少人家都把官府的種子換成自家藏的種子,對於這種情況,粟官署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除非強制讓農民使用藥種,再定個刑罰,否則哪怕親眼看著他們種到地里,夜間還是被刨出來換種,沒多大區別。

  姬越倒也沒有強制的意思,換種的人再多,總會有沒換的,這種藥種她已經讓人按照朱雲錦夫妻的溫室環境提前種植過,能夠增產兩到三倍,配合田肥使用更佳,但藥種最重要的不是增產,而是不受蟲害,生長茁壯,甚至反過來擠壓雜草的生存空間。

  蟲害是普遍情況了,每年田地出苗,農民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除草除蟲上,如果種子種下去再也不用管,人力就能夠從田地里解放出來,長期以往,軍隊人數翻番都不是問題。

  但在朱雲錦夫妻看來,解放人力的最終結果不是軍隊翻番,而是工業社會的開端。

  工業社會的具體情形,朱雲錦還是聽丈夫董意同說的,她生活的年代畢竟還沒能實現全面溫飽,董意同活得夠久,很多東西他都見到了。

  社會要發展,離不開人力,古代社會的人力通常都被局限在田地上,溫飽之後就是人力解放,人力解放帶來工業發展,工業迅速發展使得生活水平上升,等到工業開始飽和,人一生下來就不用為吃穿操心,就到了建設精神文明的時候,董意同去世之前,華國工業發展迅猛,一些高速發展地區已經初見精神文明的端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