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太太方才所說萬般理由,不過是想借著這門親事搭上安家這根線,屆時只要閣老在考評中遞上一句話,趙老爺便能脫了此地,得了起復,再不濟也能看著干孫女的面子上,拉拔一下乾女婿,清和自此仕途不愁,對否?」
「你既然知道得....」
「太太糊塗!一則結親不是結仇,需得兩家兒女心甘情願,二則老爺是為前朝的事被貶,王閣老一向為人謹慎,未必會趟這渾水,足見這家乾親與閣老關係也不大近,三則沈閣老年已七十,近來身子不太康建,早有致仕的心思,不等清和科考,他便已告老還鄉了,到時候人走茶涼,誰還記得這些?太太想靠著他家,怕是難了!」
顧氏離開京里日久,朝中的消息傳到西南來時,京中早換了天地,偏她前幾十年也不是個拿主意的性子,見阿窈雖不客氣,卻不似在唬人,登時亂了方寸,但聽到她下一句:「於情於理,阿芬哪裡比不過安家姑娘?」,立時便清醒過來,反口相駁。
「蠻女有哪裡好的,整日拋頭露面,不知禮數,只會勾男人....」
「太太——」阿窈加重了語氣,話說得很慢,便帶了些威脅的意味:「西南本是他們久居,風土人情自然和京里不同,但凡土官家中,也是受中原之禮教化的,在朝中也是正經掛了職,太太這話傳出去,讓家裡老爺在集安還怎麼見同僚?」
「可她...」
阿窈第二次打斷了她的話:「阿芬是蠻女,卻也是在官宦家裡正經嬌養長大的,老爺一時半會離不開此地,若是清和娶了阿芬,她族中雖無人,集安十幾個土官到底與他家有舊交情,同枝連氣,自然高看和哥兩眼,再則每幾年朝貢,阿芬一個女流,上京自然得要人陪,凡有朝覲必定賞賜,若是入了官家眼,豈不是平步青雲只這兩宗好處,便勝過無數了?」
寂靜片刻後,顧氏才長出了一口氣:「罷了,你們都大了,自己選的人,以後過成什麼樣子,別說當娘的沒提醒過你。」
這話雖帶著無奈,但竟也是同意了。
阿窈點頭,對著趙清和道:「家中既同意了,你也別再說什麼要上船出海的話,收拾好的東西都放回來,好生回去準備婚禮罷。」
顧氏大驚,這才知道兒子還在打著什麼主意,這會兒再看趙清和,見他一向無甚情緒的眸子竟難得透出些歡喜來,登時便有了一些幼時和暖的影子,突然多了失而復得的慶幸。
這會兒反倒說不出反悔的話來,差一點,她當真連兒子也見不著了。
她撫著趙清和的手,喃喃道:「罷了罷了,你想要什麼,娘都依你便是。」
阿窈往外邁的步子忽然就在半空中停了停,這熟悉的聲音似乎就響在一個浸透了花香水霧的早晨,那時,她是爹娘唯一的孩子,要有的東西夠不著,還沒等哭顧氏就早已給她拿了下來,笑著道:「罷了罷了,你這個小冤家,你想要什麼,都給你就是。」
「阿窈....」顧氏抬頭時,才看見將要隱沒的背影,遲疑之下問:「你現在...」
阿窈不答,狠著心往外奔了幾步,像逃離魔窟一般,把這間小房子遠遠甩在後面。
現在,她連一句娘,也要不起了。
戰亂已平,病也好了,齊泰把常啟洛身邊的舊人梳了好幾遍,終於確認,這幕後之人在事變前依舊還在京城,便招呼了楊岑,輕車簡從立刻回京。
馬車搖搖晃晃出了府城,阿窈自那日起便常常緘默,楊岑咬碎了後槽牙,只覺連趙清和也是個麻煩人。
他們走前,阿芳抱著阿窈眼淚汪汪,控訴了一場姐夫的言而無信,本來連出海的東西都收拾好了,黑甜一覺醒來,不但少了姐夫,連姐姐都變卦了,反把她鎖在房內讓她不要胡鬧。
他們倆人呢,卻常常呆在一處,不過摘個花,打個雙陸,還沒分個輸贏,便都莫名其妙互相看著笑了起來。
似乎出海這樣的大事,還比不過眼前的人來得有意思。
阿窈摸摸她的頭,笑說:「你若真想出去逛逛,便來我家,京里也有你想見的外國人,黃頭髮藍眼睛的,說的話甚是有趣。」
一句話說的阿芳轉了心思,摩拳擦掌定了新計劃,含著一汪眼淚和阿窈告別:「阿姐你要等我呀,最多兩年,等姐姐嫁了姐夫,我便去找你了。」
有情人終成眷屬,總是值得高興的事,阿窈遙遙和阿芬趙清和招手,道:「有了喜信,可要寫封信給我。」
那時,這最後的擔憂,便也沒了。
楊岑想讓阿窈高興,便故意問道:「趙家太太原來多大的主意,怎麼讓你一番話就說得轉了八個彎,不如教教我?」
阿窈挑起帘子看窗外,淡淡地說:「只要不用把她當作母親,少了得失心,重利之人以利誘之,便成了。」
楊岑覺得自己又說錯了話,悻悻閉嘴。
過了一會兒,阿窈好似下定了什麼主意,回過身來,嫣然一笑:「等咱們回了家,請娘主事,咱們便成婚罷。」
「不不不...不著急...等我去見見見...了聖上,」驚喜來得太突然,楊岑反倒結結巴巴說不成話。
阿窈便笑,打斷他,水蔥樣的指頭點在他額頭上:「你呀你,便是降了職,我便不是你娘子了不是?」
道外重重山嵐,在暮靄下逐漸隱沒,只剩遠處一片黛色,不知何處一聲鳥鳴,便是秋夜也多了春意。
「你既然知道得....」
「太太糊塗!一則結親不是結仇,需得兩家兒女心甘情願,二則老爺是為前朝的事被貶,王閣老一向為人謹慎,未必會趟這渾水,足見這家乾親與閣老關係也不大近,三則沈閣老年已七十,近來身子不太康建,早有致仕的心思,不等清和科考,他便已告老還鄉了,到時候人走茶涼,誰還記得這些?太太想靠著他家,怕是難了!」
顧氏離開京里日久,朝中的消息傳到西南來時,京中早換了天地,偏她前幾十年也不是個拿主意的性子,見阿窈雖不客氣,卻不似在唬人,登時亂了方寸,但聽到她下一句:「於情於理,阿芬哪裡比不過安家姑娘?」,立時便清醒過來,反口相駁。
「蠻女有哪裡好的,整日拋頭露面,不知禮數,只會勾男人....」
「太太——」阿窈加重了語氣,話說得很慢,便帶了些威脅的意味:「西南本是他們久居,風土人情自然和京里不同,但凡土官家中,也是受中原之禮教化的,在朝中也是正經掛了職,太太這話傳出去,讓家裡老爺在集安還怎麼見同僚?」
「可她...」
阿窈第二次打斷了她的話:「阿芬是蠻女,卻也是在官宦家裡正經嬌養長大的,老爺一時半會離不開此地,若是清和娶了阿芬,她族中雖無人,集安十幾個土官到底與他家有舊交情,同枝連氣,自然高看和哥兩眼,再則每幾年朝貢,阿芬一個女流,上京自然得要人陪,凡有朝覲必定賞賜,若是入了官家眼,豈不是平步青雲只這兩宗好處,便勝過無數了?」
寂靜片刻後,顧氏才長出了一口氣:「罷了,你們都大了,自己選的人,以後過成什麼樣子,別說當娘的沒提醒過你。」
這話雖帶著無奈,但竟也是同意了。
阿窈點頭,對著趙清和道:「家中既同意了,你也別再說什麼要上船出海的話,收拾好的東西都放回來,好生回去準備婚禮罷。」
顧氏大驚,這才知道兒子還在打著什麼主意,這會兒再看趙清和,見他一向無甚情緒的眸子竟難得透出些歡喜來,登時便有了一些幼時和暖的影子,突然多了失而復得的慶幸。
這會兒反倒說不出反悔的話來,差一點,她當真連兒子也見不著了。
她撫著趙清和的手,喃喃道:「罷了罷了,你想要什麼,娘都依你便是。」
阿窈往外邁的步子忽然就在半空中停了停,這熟悉的聲音似乎就響在一個浸透了花香水霧的早晨,那時,她是爹娘唯一的孩子,要有的東西夠不著,還沒等哭顧氏就早已給她拿了下來,笑著道:「罷了罷了,你這個小冤家,你想要什麼,都給你就是。」
「阿窈....」顧氏抬頭時,才看見將要隱沒的背影,遲疑之下問:「你現在...」
阿窈不答,狠著心往外奔了幾步,像逃離魔窟一般,把這間小房子遠遠甩在後面。
現在,她連一句娘,也要不起了。
戰亂已平,病也好了,齊泰把常啟洛身邊的舊人梳了好幾遍,終於確認,這幕後之人在事變前依舊還在京城,便招呼了楊岑,輕車簡從立刻回京。
馬車搖搖晃晃出了府城,阿窈自那日起便常常緘默,楊岑咬碎了後槽牙,只覺連趙清和也是個麻煩人。
他們走前,阿芳抱著阿窈眼淚汪汪,控訴了一場姐夫的言而無信,本來連出海的東西都收拾好了,黑甜一覺醒來,不但少了姐夫,連姐姐都變卦了,反把她鎖在房內讓她不要胡鬧。
他們倆人呢,卻常常呆在一處,不過摘個花,打個雙陸,還沒分個輸贏,便都莫名其妙互相看著笑了起來。
似乎出海這樣的大事,還比不過眼前的人來得有意思。
阿窈摸摸她的頭,笑說:「你若真想出去逛逛,便來我家,京里也有你想見的外國人,黃頭髮藍眼睛的,說的話甚是有趣。」
一句話說的阿芳轉了心思,摩拳擦掌定了新計劃,含著一汪眼淚和阿窈告別:「阿姐你要等我呀,最多兩年,等姐姐嫁了姐夫,我便去找你了。」
有情人終成眷屬,總是值得高興的事,阿窈遙遙和阿芬趙清和招手,道:「有了喜信,可要寫封信給我。」
那時,這最後的擔憂,便也沒了。
楊岑想讓阿窈高興,便故意問道:「趙家太太原來多大的主意,怎麼讓你一番話就說得轉了八個彎,不如教教我?」
阿窈挑起帘子看窗外,淡淡地說:「只要不用把她當作母親,少了得失心,重利之人以利誘之,便成了。」
楊岑覺得自己又說錯了話,悻悻閉嘴。
過了一會兒,阿窈好似下定了什麼主意,回過身來,嫣然一笑:「等咱們回了家,請娘主事,咱們便成婚罷。」
「不不不...不著急...等我去見見見...了聖上,」驚喜來得太突然,楊岑反倒結結巴巴說不成話。
阿窈便笑,打斷他,水蔥樣的指頭點在他額頭上:「你呀你,便是降了職,我便不是你娘子了不是?」
道外重重山嵐,在暮靄下逐漸隱沒,只剩遠處一片黛色,不知何處一聲鳥鳴,便是秋夜也多了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