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 燒餅娘子(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巧的燒餅攤子還在原來的位置上,現在已經過了早飯時間,攤子前面沒有人。

  她坐在爐子前打盹兒,面上顯著憔悴而疲憊。

  「娘,」忽然,一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從她家的院子裡跑出來,一邊跑一邊喊道:「奶奶要喝水,我給她倒水了呢。」

  小男孩蹬蹬跑過去,崔巧驚醒,看見兒子就笑了起來,抱著他道:「我兒真乖,都能幫娘的忙了。」

  「娘,你是不是很累?」小男孩子問道。

  崔巧搖頭,「不累的,為了小寶,娘永遠都不會累。」

  小男孩笑嘻嘻的。

  「杜先生,」有人從杜九言身後走過來,她轉過頭去,笑著道:「柴保長。」

  柴保長道:「您今天還是查案子嗎,有什麼事,可需要我幫忙?」

  「正想去找您。走,一邊走一邊說。」杜九言和柴保長往枯井邊上走,「當時將屍體撈上以後,井底有沒有細細查過呢?」

  柴保長點頭,「我記得查過的,前後下去過兩回,但應該沒找什麼有用的東西。」

  「井底有老鼠嗎?」杜九言問道。

  柴保長回道:「下面沒什麼水了,就井底一些爛泥,老鼠肯定有的。」

  「嗯。」杜九言隨口問道:「崔巧很辛苦啊,她一個人照顧老小,還要賣燒餅。」

  柴保長沒多想,隨口答道:「是啊,胡飲以前一年還回來兩次,但今年過年都沒有回來。她一女人女人撐著家,確實苦啊。」

  「她幾個孩子?」杜九言問道。

  柴保長回道:「就一個兒子,剛才您看到了吧,今年才兩歲。說起來這事兒還是命苦,她十六歲嫁過來,七八年都沒有孩子,好不容易前兩年懷上了,生了這個兒子,胡家也算是有後了。」

  難怪了,以崔巧的年紀,如果成親早些,孩子估摸著要有八九歲才對,這個兒子,年紀太小了。

  「那是什麼原因不能生呢,夫妻兩個聚少離多?」

  柴保長回道:「我一個大老爺們不大清楚,我幫您問問。」說著,隨手敲了自家的門,他內人出來,手裡正抱著孫子在餵糕點,看見杜九言愣了一下,正要說話,柴保長已經道:「這是杜先生。說起來,你可知道崔巧和胡飲前面七八年為什麼沒孩子嗎?」

  「問這個啊,」柴太太道:「崔巧不能生,看了一堆大夫吃藥,這才生了小寶。」

  「她就是個辛苦的命,也得虧她能忍能吃苦,換做別人可真是要受不住的。」

  杜九言問道:「不是說送子娘娘廟很靈的嗎,沒有去過嗎?」

  娘娘廟裡也有和尚,她昨天沒有去問的原因,是因為娘娘廟就在城內,對城內的案件應該有所了解才對。

  不過,她現在改變了主意,應該去問問的。

  「哪能不能去呢。哪個廟都去了,各式各樣的婆子也不知道瞧了多少個。」

  「好在最後觀音菩薩可憐她,給了她一個兒子,也是皆大歡喜了。」

  杜九言拱手道謝,「她去的最多的是哪個廟呢?」

  「送子娘娘廟,是有孕的人去求子。要是不懷孕,就去鐘山廟裡求菩薩。那邊靈的很呢。」柴太太道:「就隔壁的那個梧桐巷裡的劉家,家裡媳婦十多年不生,夫妻兩個人吵吵鬧鬧五六年,這不,前年討了個狐狸精回來,也是兩年不生,去年去拜了幾回菩薩,回來就有了。」

  「剛生了個大胖小子,白白嫩嫩的,討喜的很。」

  杜九言笑了起來,「就梧桐巷裡嗎?那可真是苦盡甘來了。」

  「也算是吧,不過高氏以後就要可憐了,上面照顧老的,下面還要照顧小的,不但如此,連後面討的狐狸精也要她照顧。這哪是正妻哦,分明就是個老媽子。」

  「女人就是命苦,不說了,說了我就來氣。」柴太太說的氣呼呼的,抱著孫子回去了。

  柴保長很尷尬,「對不住啊杜先生,她一向都是這樣,風一陣雨一陣,神神叨叨的。」

  「柴太太是心善,見不得不平事。」杜九言剛說完,柴太太又出來了,問道:「杜先生,我想起來您就是那個說女人也是人的杜先生,對吧。」

  「你什麼腦子,到現在才想起來。」柴保長道。

  柴太太白了他一眼,又激動地道:「杜先生,您要不去幫幫高氏?幫她和離得了,好好的女人年紀也不大,還不如帶著嫁妝回家過。」

  「她要是有這個意願,可以讓她去三尺堂找我。」杜九言道:「能幫我一定會幫的。」

  柴太太很高興,「我回頭碰見她就告訴她去。」

  杜九言頷首。

  「你就挑事。她過的好不好要你挑,要是把人夫妻兩個挑散了,打你家來,我可不管你。」柴保長道。

  柴太太啐了一口,唬道:「打就打,我還怕他不成。」

  「趕緊做你的事去,聽你說話就頭疼。」柴保長拉著杜九言走,「杜先生,您別聽這娘們胡咧咧。就是嫌自己日子過的太平靜了,非得弄的雞飛狗跳才高興。」

  杜九言到是挺喜歡柴太太的。

  兩個人回到枯井,自然沒有額外的收穫,杜九言辭了柴保長,去了崔巧的燒餅攤子。

  「杜先生,」崔巧看見她笑著道:「您來查案子嗎?」

  杜九言笑著點頭,「剛才看到你兒子了,很可愛啊。」

  「是啊,雖然年紀小,可能說會道,也不知道像誰。」說到兒子,崔巧很高興。

  杜九言笑著道:「他爹不回來嗎,在什麼地方做事?」

  「他……」崔巧猶豫了一下,低聲道:「其實,他去年八月份,修城牆的時候被石頭砸死了。」

  「我沒敢對外說,怕大家知道傳到我婆母耳朵里,要是她知道了,肯定受不了。」

  崔巧說著,垂著頭用袖子抹著眼淚。

  杜九言到是沒有想到她男人已經死了,沉默了一會兒,她問道:「你婆母吃藥一個月要多少錢?」

  「一個月十五副藥,一副藥就要四百文錢。以前日子好的時候,還能放兩根參須,現在不敢放,實在是……吃不起了。」崔巧道。

  「什麼病?」

  「就是年輕的時候虧著身子了,現在夜裡睡不著,吃了東西就吐。大夫說了,要是放在有錢人家,吃個半年的好藥補一補就過去了。」崔巧說著紅了眼睛,「可、可我們吃不起。」

  「好藥的話,多少錢一副要吃多久呢?」杜九言問道。

  「大夫說九兩銀子一副,用的最好的人參最好的配藥,連著吃三個月就肯定沒事。」崔巧說著苦笑了一下,「讓杜先生您笑話了。」

  九兩銀子一副藥,要吃三個月,那要四百多兩銀子了。

  這對於他們來說,確實只能興嘆了。

  「你去找大夫來,讓大夫再給你婆母瞧瞧。藥費我幫你出了。」杜九言道。

  崔巧一愣,「要很多錢的,使不得……使不得。」

  「去吧。先聽聽大夫怎麼說。」杜九言道。

  崔巧猶豫著看著杜九言,「這……這怎麼好意思,我……」

  「沒事。我幫你看著攤子,你早去早回。」杜九言說著,拿著凳子坐下來。

  崔巧擦了擦手,將圍裙接下來,一步三回頭的走了。

  過了一會兒帶了一位提著藥箱的老大夫過來,對方一看到杜九言,就激動地道:「真的是杜先生!我還以為崔娘子是騙老夫的呢。」

  「是我。您先給崔娘子的婆母看病,診斷一下她現在的病情。」

  老大夫應是,大家一起去了崔巧的家中。

  家裡是個緊湊的四合院,正院加耳房一共六間,堂屋裡都是老舊的家具,崔氏的婆母王氏住在東面的廂房裡,房間裡是一股濃濃的藥味。

  杜九言進去,就看到老太太正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打著盹兒,臉色蠟黃,枯瘦虛弱。

  老大夫診脈,回頭和杜九言說了一串關於病情的描述,給了結論,「也不是大病,就是年輕的時候虧的厲害,現在年紀大了,這些虧的病就一起出來了。」

  「這就跟漏雨的屋頂,這裡一個洞那邊一個坑,沒什麼好地方了。」

  杜九言頷首,「能修補好嗎?」

  「想全部修補好,可要費不少銀子。老夫就算便宜點算一算,這一副藥少不得七八兩銀子。兩天一副藥至少連吃三個月。」

  「三個月後呢?」杜九言問道。

  「三個月後老夫能保證她能下地走動幹個家務,做個飯。但要想生龍活虎,老夫也不敢打包票。」

  「按老夫說,就普通藥吊著命,哪天去了大家都輕鬆。要不然這麼多錢花她身上,這兒孫怎麼辦,背一身的債,下半輩子也不要活了。」老大夫嘆了口氣。

  崔巧在一邊擦著眼淚。

  「您正常開藥吧,多少錢回頭去和我結帳。」杜九言道。

  老大夫也是一愣,很曖昧地看了一眼崔巧和杜九言,頓了頓點頭道:「有杜先生出面,那老夫這就開方子。」又和崔巧道:「你一會兒去醫館取藥回來,我再教你怎麼煎。」

  崔巧應是送老大夫出去。

  杜九言就坐在崔巧婆母的床邊,打量著她的房間。

  王氏迷迷糊糊睜開眼睛,看著杜九言問道:「是胡飲回來了嗎?」

  「我不是,他還沒有回來。」杜九言道。

  王氏道:「您是杜先生?」

  「是,我是杜九言。」

  王氏掙扎想要坐起來,又躺了回去,「巧兒和我說了。我一條老命不值得花這麼多錢!」

  「您掙錢也不容易,真的,不需要花錢,我也就早死幾天晚死幾天而已了。」

  杜九言道:「性命的貴重和年紀沒有關係,您好好吃藥。」

  王氏低聲哭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