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所以他們才會容不得她。因為她在加強皇權。
第128章
有道是天子一怒, 浮屍千里。
商人和官紳吃肉喝湯卻連骨頭渣子都不給皇家留,甚至還愚弄太上皇!
太上皇平生最恨被人愚弄!
很快,繼之前的勛貴清洗之後,江南官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清洗, 就連好幾位致仕的大學士都被秋後算帳, 抄家問罪。
一時之間, 京師和江南, 血流成河。
但是,這還不夠。
殺人固然能解太上皇的心頭之恨,但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當天傍晚, 在勤政殿冬暖閣里, 太上皇氣哼哼地坐在臨窗大炕上, 皇帝曲著腿陪坐在一旁, 太子和妙玉坐在下面的靠背椅上, 商量著要怎麼做。
改革是肯定的, 不改革, 朝廷肯定會被拖垮。
賦稅收不上來, 導致財政危機,財政危機導致國家鬧饑荒無錢賑災、導致軍備常年不足以致於國家常備軍不足二十萬。
要知道, 國朝可是耕地面積超過十萬萬畝, 人口超過兩萬萬的大國!
太上皇和皇帝很清楚, 國家已經到了背水一戰的時候。國朝的歷史不過百餘年, 可國朝的敵人卻是這片土地上經營了近千年的庶族地主, 甚至連皇帝都可以說, 他們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
太上皇和皇帝相對無言。
太子更加稚嫩。
妙玉最後站起來道:「皇祖父,父皇,文武百官制約皇權, 靠的不過是一個仁道的名頭罷了。但是,王道不是仁道,王道還需霸道輔。父皇,您若是信得過兒臣,就讓兒臣來做這個背負皇族、背負天下的曹操吧。」
王道不是仁道,王道還需霸道輔。
太上皇聽到這兩句話,勃然大怒:「你閉嘴!」
皇帝道:「父皇,端慧此話說得並沒有錯。王道的確不是仁道,父皇行仁道,可是國庫越見緊張。也許是時候用一用霸道了。」
太上皇恨恨地轉過頭。
皇帝道:「端慧,你認為改革需要多少年時間?」
「兒臣以為,最少需要二十年。」
皇帝年紀大了,未必能撐到二十年後。
也就是說,這將是一件跨越兩朝的改革,而且需要非常手段。皇帝自認,他是不怕妙玉架空他的,但是他有個萬一,只怕妙玉就是另外一個太平公主。
可皇帝也知道,如果再不進行改革,只怕朝廷也就只剩下不到百年的元氣了。
因為國朝的財政就在這裡擺著。
皇帝靜靜地坐在那裡思考了兩刻鐘,最後道:「來人,擬旨!端慧公主攝政!即日起,太子與公主一起,陪同寡人上朝。另外,下國書,將來太子繼位,二十五歲之前不得親政。」
年幼的太子傻眼了。
同樣,六宮震動。
迎春人在深宮,不知道外頭的事兒,卻知道六宮嬪妃們都去跪宮闕了。
畢竟連她知道,妙玉只是皇帝是養女,若是她掌權了,義忠親王一脈是不是會東山再起甚至行謀朝篡位之事呢?
如果不是太子送了信來,只怕迎春也會去跪宮闕。
三位成年皇子更是坐立不安。
他們去跪勤政殿了。
第129章
皇帝勃然大怒, 直接把這些宮妃打入冷宮,還讓人把三個兒子押回王府圈禁。
三位皇子當晚就反了。
他們聯合北靜王府和平安州,湊了八千衛士攻打皇宮,還分了兩千人攻打公主府, 企圖捉拿義忠太妃和那位靖海王。
為此, 他們甚至策反了京營節度使雲光。
京營節度使雲光幫著賈家王家沒少做包攬訴訟的事兒, 賈家被抄家問罪之後, 雲光就惶惶不可終日,生怕皇帝清算。如今三位皇子通過北靜王給他送了消息,他不得不反。
問題是, 雲光願意, 下面的校尉們卻不願意, 就連中層將領也有人不願意。
妙玉當年的兩個大丫頭白朮和連翹一個嫁給來了京營游騎將軍, 是正五品的敕命夫人, 一個嫁給了果毅校尉。不止她們倆, 當初跟著妙玉從南面進京的丫頭們, 還有這幾年莊子上的女人, 很多都嫁到了京營。
京營中下層的將士們很清楚,國朝奇葩的稅收制度導致了國家正稅不足發不出糧餉, 還是公主府想辦法貼補他們的。吃著公主府的肉脯, 穿著公主府的兔毛衣裳, 轉頭攻打公主府?這不是忘恩負義, 這是砸自己的飯碗!
再說了, 跟著節度使造反, 他們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了?別逗?誰都不是傻子。
雖然雲光長了心眼,先殺了白朮的丈夫譚游騎和連翹的丈夫喬校尉,可是下面的校尉們已經得了消息。所以等雲光打著勤王的名義, 卻用三皇子的令牌開了城門,帶著他們往公主府來的時候,這些士兵們就在各自的校尉的帶領下直接造了雲光和諸位將軍的反。
他們把雲光和幾位一力主持「匡正」的將領連同包圍公主府的王府衛士們殺了,然後向公主府投誠了。
義忠太妃當機立斷,收下他們人往皇宮趕。
皇宮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三妃在宮裡經營多年,皇帝將她們打入冷宮,她們直接就讓人開了宮門,宮裡亂成一團,龍禁尉傷亡慘重,只能困守寧壽宮。
太上皇后一輩子養尊處優,哪裡受過這等驚嚇?一疊聲地勸太上皇把妙玉交出去,被太上皇砸了一頭一臉的茶水。
第128章
有道是天子一怒, 浮屍千里。
商人和官紳吃肉喝湯卻連骨頭渣子都不給皇家留,甚至還愚弄太上皇!
太上皇平生最恨被人愚弄!
很快,繼之前的勛貴清洗之後,江南官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清洗, 就連好幾位致仕的大學士都被秋後算帳, 抄家問罪。
一時之間, 京師和江南, 血流成河。
但是,這還不夠。
殺人固然能解太上皇的心頭之恨,但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當天傍晚, 在勤政殿冬暖閣里, 太上皇氣哼哼地坐在臨窗大炕上, 皇帝曲著腿陪坐在一旁, 太子和妙玉坐在下面的靠背椅上, 商量著要怎麼做。
改革是肯定的, 不改革, 朝廷肯定會被拖垮。
賦稅收不上來, 導致財政危機,財政危機導致國家鬧饑荒無錢賑災、導致軍備常年不足以致於國家常備軍不足二十萬。
要知道, 國朝可是耕地面積超過十萬萬畝, 人口超過兩萬萬的大國!
太上皇和皇帝很清楚, 國家已經到了背水一戰的時候。國朝的歷史不過百餘年, 可國朝的敵人卻是這片土地上經營了近千年的庶族地主, 甚至連皇帝都可以說, 他們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
太上皇和皇帝相對無言。
太子更加稚嫩。
妙玉最後站起來道:「皇祖父,父皇,文武百官制約皇權, 靠的不過是一個仁道的名頭罷了。但是,王道不是仁道,王道還需霸道輔。父皇,您若是信得過兒臣,就讓兒臣來做這個背負皇族、背負天下的曹操吧。」
王道不是仁道,王道還需霸道輔。
太上皇聽到這兩句話,勃然大怒:「你閉嘴!」
皇帝道:「父皇,端慧此話說得並沒有錯。王道的確不是仁道,父皇行仁道,可是國庫越見緊張。也許是時候用一用霸道了。」
太上皇恨恨地轉過頭。
皇帝道:「端慧,你認為改革需要多少年時間?」
「兒臣以為,最少需要二十年。」
皇帝年紀大了,未必能撐到二十年後。
也就是說,這將是一件跨越兩朝的改革,而且需要非常手段。皇帝自認,他是不怕妙玉架空他的,但是他有個萬一,只怕妙玉就是另外一個太平公主。
可皇帝也知道,如果再不進行改革,只怕朝廷也就只剩下不到百年的元氣了。
因為國朝的財政就在這裡擺著。
皇帝靜靜地坐在那裡思考了兩刻鐘,最後道:「來人,擬旨!端慧公主攝政!即日起,太子與公主一起,陪同寡人上朝。另外,下國書,將來太子繼位,二十五歲之前不得親政。」
年幼的太子傻眼了。
同樣,六宮震動。
迎春人在深宮,不知道外頭的事兒,卻知道六宮嬪妃們都去跪宮闕了。
畢竟連她知道,妙玉只是皇帝是養女,若是她掌權了,義忠親王一脈是不是會東山再起甚至行謀朝篡位之事呢?
如果不是太子送了信來,只怕迎春也會去跪宮闕。
三位成年皇子更是坐立不安。
他們去跪勤政殿了。
第129章
皇帝勃然大怒, 直接把這些宮妃打入冷宮,還讓人把三個兒子押回王府圈禁。
三位皇子當晚就反了。
他們聯合北靜王府和平安州,湊了八千衛士攻打皇宮,還分了兩千人攻打公主府, 企圖捉拿義忠太妃和那位靖海王。
為此, 他們甚至策反了京營節度使雲光。
京營節度使雲光幫著賈家王家沒少做包攬訴訟的事兒, 賈家被抄家問罪之後, 雲光就惶惶不可終日,生怕皇帝清算。如今三位皇子通過北靜王給他送了消息,他不得不反。
問題是, 雲光願意, 下面的校尉們卻不願意, 就連中層將領也有人不願意。
妙玉當年的兩個大丫頭白朮和連翹一個嫁給來了京營游騎將軍, 是正五品的敕命夫人, 一個嫁給了果毅校尉。不止她們倆, 當初跟著妙玉從南面進京的丫頭們, 還有這幾年莊子上的女人, 很多都嫁到了京營。
京營中下層的將士們很清楚,國朝奇葩的稅收制度導致了國家正稅不足發不出糧餉, 還是公主府想辦法貼補他們的。吃著公主府的肉脯, 穿著公主府的兔毛衣裳, 轉頭攻打公主府?這不是忘恩負義, 這是砸自己的飯碗!
再說了, 跟著節度使造反, 他們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了?別逗?誰都不是傻子。
雖然雲光長了心眼,先殺了白朮的丈夫譚游騎和連翹的丈夫喬校尉,可是下面的校尉們已經得了消息。所以等雲光打著勤王的名義, 卻用三皇子的令牌開了城門,帶著他們往公主府來的時候,這些士兵們就在各自的校尉的帶領下直接造了雲光和諸位將軍的反。
他們把雲光和幾位一力主持「匡正」的將領連同包圍公主府的王府衛士們殺了,然後向公主府投誠了。
義忠太妃當機立斷,收下他們人往皇宮趕。
皇宮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三妃在宮裡經營多年,皇帝將她們打入冷宮,她們直接就讓人開了宮門,宮裡亂成一團,龍禁尉傷亡慘重,只能困守寧壽宮。
太上皇后一輩子養尊處優,哪裡受過這等驚嚇?一疊聲地勸太上皇把妙玉交出去,被太上皇砸了一頭一臉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