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人敢在妙玉插花的時候打擾妙玉, 除了宮裡的四巨頭和他們的使者。

  妙玉不清楚皇后對太子的教導, 但是她清楚皇后的能力, 也信賴著皇后。

  這個世道, 看著是外頭的男人一個賽一個地不中用,可妙玉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不是皇后的錯, 也不是皇帝的錯, 如果非要說一個理由, 那就是太上皇掀起的一波接一波地黨爭, 不管大臣們是有異心還是沒有異心, 只要他礙了眼的就要被清除, 甚至不惜連坐, 最後導致了大量才華橫溢的大臣被清洗, 以致於京師權力圈上層出現了女強男弱的局面。

  沒辦法,政治就是這麼殘酷。

  只可惜, 這個辦法看似是維護了皇權, 可實際上卻在消耗國家的元氣, 尤其是, 海外蠻夷虎視眈眈。

  不是妙玉說, 紅樓世界裡的東方也不產玻璃, 通透的玻璃是來自遙遠的西方的易碎品。

  妙玉就想不透,太上皇就沒有意識到嗎?連玻璃鏡子這麼容易碎的東西,西方人都能完好無損的運到遠東, 可見他們的航海技術是何等之發達,天知道下一次他們運來的,會不會是龐大的軍隊!

  妙玉心亂如麻,直接就體現在了她面前的插花上。

  她的心,亂了,她的插花也不像之前的那些那樣,一花一葉一枝條地帶著無聲的韻律,更別說禪意了。

  破天荒地,妙玉拆掉了自己幾乎已經完成地作品,然後招來宮女收拾。

  公主府長史卓文秀急匆匆地趕來,一進門就行禮,奏稟道:「啟稟公主殿下,北靜王今日解除了圈禁。」

  因為人丁稅之故,妙玉的公主府升級了,現在是親王府級別。

  「哦?可是皇祖父赦免他的?」

  「啟稟殿下,與太上皇無關,是北靜王上了陳情血書,自述當年乃是甄家逼婚。萬歲念及北靜王也是金枝玉葉,因此……」

  妙玉秒懂。

  大概這也是這個副本的隱藏線索之一,如果不把北靜王逼到奪爵的地步,是不會出這樣的支線的。

  不過,對於北靜王被逼婚一事,妙玉持保留態度。

  說北靜王是金枝玉葉,其實是暗示現任北靜王乃是皇家血脈。既然是皇家血脈,甄家又怎麼可能逼婚?終不過是以前北靜王為了需要娶了北靜王妃,而現在不需要了,直接弄死妻子,然後跳出來哭博取世人同情罷了。

  「罷了,不說他們了。山東那邊如何了?」

  雖然京畿一帶的兔毛紡織工坊蒸蒸日上,可妙玉很清楚,面對整個國家來說,她做的,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就不值什麼。

  只有京畿穩定、富有是不夠的。她現在要做的,就是想南擴張。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她的經濟影響力擴大到太行山以東、秦嶺淮河以北的廣大區域——也就是整個華北。

  女官明顯遲疑了。

  「發展不順?」

  「臣慚愧。」

  「什麼原因?是當地人偷懶,還是官員暗中作梗,抑或是,因為百姓太窮了?」

  說這話的時候,妙玉一直盯著卓文秀,見他忽然低下頭去,便知道原因何在。

  「卓長史,依你之見,山東百姓貧窮是何原因?」

  山東位於黃河中下游,即便黃河奪淮入海,可是山東無論是氣候還是土質結構,都是上上佳的農業大省,這樣的一個省份,放在這個以農耕為主的朝代,它的地位根本就不用說!

  山東響馬,自古有之,很多朝代都有山東安則天下定的說法。

  卓文秀沉吟片刻,仰起頭,答道:「啟稟殿下,山東貧窮,非是土地貧瘠。山東貧窮,一是因為土地肥沃,連年豐收,導致穀賤傷農;其二是人丁稅過高,其三,是因為衍聖公府。」

  最後一句,卓文秀的聲音裡面透著心虛。作為一個讀書人,矛頭直指衍聖公府,有忘恩負義之嫌,一不小心就會被千夫所指——雖然衍聖公府百年來也著實不成器。

  「衍聖公府麼?」

  妙玉冷冷的聲音,讓卓文秀忍不住一抖。

  「算了,他們也不過是個戴著頭銜的大地主罷了。卓長史,依你之見,以平價收購山東百姓手裡的糧食,如何?」

  卓文秀迅速答道:「啟稟殿下,臣以為,此事公主府不宜直接出面,最好以商隊行事,公主府從旁監督,方能達到實效。此其一,其二,就是出了亂子,也不過是商人爭購糧食,善後也容易。只是……」

  「如何?」

  「恐怕花費不小。」

  卓文秀是個務實的官兒,他很清楚,現在的山東省風調雨順沒有大災害的情況下,糧食產量最高可以達到十萬萬鈞左右,一般的年份為六萬萬鈞上下。就是糧價再賤,按照十鈞一兩銀子來說,也要上萬萬兩白銀。

  不是他說,用收購糧食的方法太抬起山東的糧價,這不現實。就是用上他從妙玉這裡學到的槓桿原理,那也要三四千萬白銀打底,還要跟晉陝豪商、徽商甚至是遠道而來的潮商打擂台,多少錢都不夠折騰的。

  「你只想到這個?」

  「臣慚愧。」

  「罷了,你先回去好好琢磨琢磨。本宮要的,是天下大治。」

  「是,臣,告退。」

  卓文秀走後,妙玉沉默良久,忽然長嘆一聲,到:「還是要讓天下百姓先富起來呀。」

  作者有話要說:  前面弄錯了,關於北靜王一家子小修了一下,特別說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