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雖然這些箱子基本都是空的,但是依舊把三百萬兩白銀是多大一筆錢直觀地刻入太子的心中。
見太子明白過來了,皇后這才叫人把那些空箱子搬走,然後示意太子注意第一堆的十枚銅錢:「京師乃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也不是每一個百姓每天都能掙到十文錢。」
這是第二炮,直接就把太子轟傻了。
他花費了一點時間才理解皇后的意思:「母,母后,這,這是真的嗎?那,那豈不是說,天下百姓根本繳納不起人丁稅?」
皇后道:「沒錯。大多數百姓都繳不起人丁稅。從前朝,不,從更久遠的年代開始,就存在著收不上人丁稅的情況。也許你經常聽到天下賦稅三成出江南,但是母后可以告訴你,就是以江南三省之富庶,依舊存在著收不上稅的情況。就以江蘇省蘇州府為例,蘇州府有丁口二十四萬六千餘,稅率是每丁每日二十文,一年七兩二百錢,稅率是京畿的兩倍,每年應繳納人丁稅一百七十七萬一千兩百兩。可實際上,蘇州府每年能繳納的人丁稅只有不到二十萬。不止蘇州府,全天下都普遍存在這種情況。」
太子傻眼。
一百七十七萬兩白銀和不到二十萬,這個數字他還是能比較出來的。
他喃喃地道:「這,九,九分之一?」
「對。你皇祖父在位之時數度減免賦稅,你父皇上位之後也曾減免賦稅,但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富人有錢,繳納的賦稅卻不多。至於窮人,只能在風調雨順之年逃荒,因為他們不出逃,就會被沒入奴婢。這種情況從兩宋時期就存在了。這也是史書上說的,南宋之時江南百姓普遍生子不舉的由來。不是因為不喜歡兒子,而是因為,生了兒子就要納稅。尋常百姓人家納不起稅,只能把兒子丟掉。」
現在朝廷最擔心的,也是這種情況。無論是太上皇還是皇帝,都害怕民間出現生兒不舉之事,所以他們只能讓各省繼續拖欠人丁稅。
惡性循環。
賦稅的問題讓這個國家千瘡百孔,而妙玉,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這才是太上皇對妙玉恨得直咬牙卻沒有動手反而護著她還不許別人對她動手的原因。無論是皇帝還是太上皇,他們都知道妙玉對整個國家的意義。
「母后,在本朝,也有生兒不舉的事兒嗎?」
「有。個別地區,依舊存在。」皇后定定地道,「這也是你父皇格外器重你皇姐的原因。你皇姐在晉陝地區有不少田莊,晉陝兩省的人丁稅稅率甚至比江南還高,每年高達九兩,就是婦人只繳納一半,依舊比京畿高。但是,各地連男丁的人頭稅都收不上來,你皇姐手下連女人的人頭稅都收上來了。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又豈能容得下你皇姐。」
留下她,不是襯得他們更加無能了嗎?
太子默默點頭。
「此外,還有一部分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官員自以為了不起,覺得你皇姐不過是置辦田莊、鼓勵紡織,以為他們也做得到,偏偏你皇祖父和你父皇都十分器重你皇姐,就以為只要沒了你皇姐,你皇祖父和你父皇就能看得到他們。也不想想,前朝張居正是何等多智近妖,還不是沒辦法?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名臣賢相,可是他們中間又有幾個,將全國的人丁稅都收上來了?!」
皇后雖然人在深宮,卻不等於說,她就是一個純粹的深宮女人,每天只看得到衣裳首飾、品級排場。相反,她對外面的事情同樣了如指掌。
太子道:「那王少傅以皇姐為例,是何用意?」
「王少傅以你皇姐為例,其一是希望你能注意你皇姐,注意你皇姐用尋常手段做到常人做不到之事的能力;其二,則是因為王少傅也在好奇其中的必然。」
「必然?」
「沒錯。雖然王少傅姓王,可是要母后說,他更接近司馬文正。不過,小六,無論王少傅名聲多盛,他是你的少傅,也只是少傅。你才是太子,他的話,你可以聽,卻不能事事依從。明白麼?」
「是,母后。」
太子走後,皇后端坐良久都沒說話。
尚儀女官等正殿裡的箱子都搬了出去,恢復了秩序,這才小心翼翼地開口:「娘娘,太子殿下年紀尚幼。娘娘跟太子殿下說這些,是不是太早了?」
皇后道:「就是因為太子年幼,才更要說。若是被教歪了,再跟他說這些,只會適得其反。」
太子是儲君,太子少傅固然是太子的老師,可到底是臣下。君是君,臣是臣,立場不同決定了思維模式的不同。如果儲君完全是臣下的思維方式,那麼在不遠的未來,國家必定會出問題;如果君王用臣下的思維方式治理國家,那麼距離亡國就不遠了。
君王可以不是好人,君王甚至可以任性,但是,君王絕對不能自甘卑微,甚至連自主思考的能力都沒有。
君王就應該有君王的樣子。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19-12-12 13:03:47~2019-12-17 15:45:0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總是不經意的想起你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4章
皇后在教導太子的時候, 妙玉正在自己的公主府里插花。今天她用的是粗陶,是西市街頭一個貨郎的貨擔上淘來的,而她身後的百寶閣上,內造的上品瓷器和民間淘來的陶器就那麼隨意地擱著。
見太子明白過來了,皇后這才叫人把那些空箱子搬走,然後示意太子注意第一堆的十枚銅錢:「京師乃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也不是每一個百姓每天都能掙到十文錢。」
這是第二炮,直接就把太子轟傻了。
他花費了一點時間才理解皇后的意思:「母,母后,這,這是真的嗎?那,那豈不是說,天下百姓根本繳納不起人丁稅?」
皇后道:「沒錯。大多數百姓都繳不起人丁稅。從前朝,不,從更久遠的年代開始,就存在著收不上人丁稅的情況。也許你經常聽到天下賦稅三成出江南,但是母后可以告訴你,就是以江南三省之富庶,依舊存在著收不上稅的情況。就以江蘇省蘇州府為例,蘇州府有丁口二十四萬六千餘,稅率是每丁每日二十文,一年七兩二百錢,稅率是京畿的兩倍,每年應繳納人丁稅一百七十七萬一千兩百兩。可實際上,蘇州府每年能繳納的人丁稅只有不到二十萬。不止蘇州府,全天下都普遍存在這種情況。」
太子傻眼。
一百七十七萬兩白銀和不到二十萬,這個數字他還是能比較出來的。
他喃喃地道:「這,九,九分之一?」
「對。你皇祖父在位之時數度減免賦稅,你父皇上位之後也曾減免賦稅,但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富人有錢,繳納的賦稅卻不多。至於窮人,只能在風調雨順之年逃荒,因為他們不出逃,就會被沒入奴婢。這種情況從兩宋時期就存在了。這也是史書上說的,南宋之時江南百姓普遍生子不舉的由來。不是因為不喜歡兒子,而是因為,生了兒子就要納稅。尋常百姓人家納不起稅,只能把兒子丟掉。」
現在朝廷最擔心的,也是這種情況。無論是太上皇還是皇帝,都害怕民間出現生兒不舉之事,所以他們只能讓各省繼續拖欠人丁稅。
惡性循環。
賦稅的問題讓這個國家千瘡百孔,而妙玉,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這才是太上皇對妙玉恨得直咬牙卻沒有動手反而護著她還不許別人對她動手的原因。無論是皇帝還是太上皇,他們都知道妙玉對整個國家的意義。
「母后,在本朝,也有生兒不舉的事兒嗎?」
「有。個別地區,依舊存在。」皇后定定地道,「這也是你父皇格外器重你皇姐的原因。你皇姐在晉陝地區有不少田莊,晉陝兩省的人丁稅稅率甚至比江南還高,每年高達九兩,就是婦人只繳納一半,依舊比京畿高。但是,各地連男丁的人頭稅都收不上來,你皇姐手下連女人的人頭稅都收上來了。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又豈能容得下你皇姐。」
留下她,不是襯得他們更加無能了嗎?
太子默默點頭。
「此外,還有一部分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官員自以為了不起,覺得你皇姐不過是置辦田莊、鼓勵紡織,以為他們也做得到,偏偏你皇祖父和你父皇都十分器重你皇姐,就以為只要沒了你皇姐,你皇祖父和你父皇就能看得到他們。也不想想,前朝張居正是何等多智近妖,還不是沒辦法?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名臣賢相,可是他們中間又有幾個,將全國的人丁稅都收上來了?!」
皇后雖然人在深宮,卻不等於說,她就是一個純粹的深宮女人,每天只看得到衣裳首飾、品級排場。相反,她對外面的事情同樣了如指掌。
太子道:「那王少傅以皇姐為例,是何用意?」
「王少傅以你皇姐為例,其一是希望你能注意你皇姐,注意你皇姐用尋常手段做到常人做不到之事的能力;其二,則是因為王少傅也在好奇其中的必然。」
「必然?」
「沒錯。雖然王少傅姓王,可是要母后說,他更接近司馬文正。不過,小六,無論王少傅名聲多盛,他是你的少傅,也只是少傅。你才是太子,他的話,你可以聽,卻不能事事依從。明白麼?」
「是,母后。」
太子走後,皇后端坐良久都沒說話。
尚儀女官等正殿裡的箱子都搬了出去,恢復了秩序,這才小心翼翼地開口:「娘娘,太子殿下年紀尚幼。娘娘跟太子殿下說這些,是不是太早了?」
皇后道:「就是因為太子年幼,才更要說。若是被教歪了,再跟他說這些,只會適得其反。」
太子是儲君,太子少傅固然是太子的老師,可到底是臣下。君是君,臣是臣,立場不同決定了思維模式的不同。如果儲君完全是臣下的思維方式,那麼在不遠的未來,國家必定會出問題;如果君王用臣下的思維方式治理國家,那麼距離亡國就不遠了。
君王可以不是好人,君王甚至可以任性,但是,君王絕對不能自甘卑微,甚至連自主思考的能力都沒有。
君王就應該有君王的樣子。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19-12-12 13:03:47~2019-12-17 15:45:0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總是不經意的想起你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4章
皇后在教導太子的時候, 妙玉正在自己的公主府里插花。今天她用的是粗陶,是西市街頭一個貨郎的貨擔上淘來的,而她身後的百寶閣上,內造的上品瓷器和民間淘來的陶器就那麼隨意地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