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魯軍上下歡呼雀躍,不久聽到鄭國軍隊已攻占了宋國的郜地,還將郜地送給了魯國。
姬息姑心內火熱,魯國的疆域又拓展了,這絕對是喜事一樁。沒想到鄭國自己攻下了宋國的城池,還這麼大方的送給了魯國,鄭公真是豪爽啊!
不久,鄭國又進攻了宋國的防地,宋國的殘兵敗將很明顯鬥不過鄭軍,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下大敗,鄭國又占領了防地。
這時,姬寤生考慮到如果把防地納入鄭國的版圖,那麼就會被其他諸侯國認為他以權謀私,打著周天王的旗號侵略別國的土地,這樣名聲會下降,說不定還會成為周天王罷免他卿士一職的藉口,他不能因小失大。
所以,防地他也不能要。
不如將防地再送給魯國,相信魯國先後獲取宋國的郜地、防地,一定會和宋國結下難以化解的仇怨。這樣,鄭魯兩國的盟約會更加穩定,絕不會因為各種因素而破裂。以後鄭國再向宋國出兵,完全可以叫上魯國,有好處可以共同分享。
至於齊國的好處,齊國打下宋國的土地可以歸齊國處置,這樣的好處已經很大了,不是嗎?
姬息姑很快又收到了防地,心情更加舒暢。
他暗道:這鄭公真是個正人君子,一點兒也不貪求土地,反而犒賞了我國,真是難得啊。可以說鄭公這是得到治理政事的本體了。
子與夷見連連失去了郜地、防地,心中大為惱火。他連忙派遣行人去衛國遊說衛公,畢竟兩國曾提前做過共同抵抗鄭國的約定。
宋國行人來到衛國後,見到了衛公姬晉。
姬晉因鄭國打的周天王旗號,不敢輕易出兵,唯恐被安上藐視周天王的罪名。如今見宋國行人前來,他十分尷尬。
宋國行人表示,鄭公是個心胸極其狹窄的人,看他對自己的親弟弟的舉措就知道了。如今衛國並未響應鄭國的號召,沒有帶兵攻擊宋國,已經深深的得罪了鄭公。不如趁現在鄭公率領鄭國軍隊駐紮在魯國遠郊這個良機,同宋國一起進攻鄭國,說不定能一舉滅掉鄭國呢。
姬晉考慮到鄭公確實是個心眼極小之人,他按兵不動難保不被鄭國秋後算帳。而且他和宋公早有盟約,不如趁此良機攻入鄭國吧,說不定能某些好處呢。
想到這兒,姬晉點頭答應了同宋國一同出兵攻鄭的計劃。
宋國行人大喜,連夜趕回宋國回復宋公。
宋國軍隊同衛國軍隊連忙趁姬寤生疏忽大意的時候向鄭國進攻。隨後蔡國軍隊跟在後面進攻了戴地。
這時,宋、衛兩國才想到和蔡國聯盟,蔡國非常惱火,早幹什麼了,現在蔡國都要摘果子了,宋衛這時橫插一腳,這不是要分享勝利果實嗎?
因此,宋、衛兩國與蔡國沒有達成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姬寤生率領軍隊包圍了三國軍隊,三國軍隊因為不合而失敗,最終成為了鄭國的俘虜。
九月,姬寤生率軍攻入了宋國。
子與夷無望地看著鄭國軍隊的深入,此刻,他已失去了衛國這個援軍,他面臨的是失敗的結局。
到了冬季,齊國和鄭國的軍隊共同攻入郕國,討伐郕國的理由是郕國違背了周天王的命令。
鄭國軍隊此次大獲全勝,各諸侯國皆刮目相看。
第五十二章 子都爭車
這一日,姬息姑正和姬允交談,提到了魯國是所有諸侯國中從祖輩到至今都一直保留周朝禮儀和規矩最完整的國家,稱之為「禮儀之邦」。他勸姬允在行事之時要不忘禮儀,只有一言一行符合於禮,別人是挑不出錯的。
姬允懂事地點點頭。
這些年來,姬允漸漸長大了,姬息姑對他的教育時刻也不放鬆,畢竟再過幾年他打算去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隱居,政事也該交還給姬允了。若是姬允不明白事理,魯國的政治一定會敗壞,這樣他是對不起先君的。
最近,姬息姑收到了消息,滕侯姬逸和薛侯任尚將要前來魯國朝見他,他趕緊命人做好周全的準備,免得到時候招待不周。
「滕侯和薛侯即將到來,阿允正好學習一番招待外賓之禮。」姬息姑想了想,打算讓姬允在旁學習,親眼見到的比親耳聽到的更為真實。
「多謝阿兄指點!」姬允滿是期待地眨了眨眼睛。
姬息姑看著姬允可愛的樣子,心情更加愉悅。
「阿允可知滕侯和薛侯為何會來朝見?」姬息姑問道。
姬允搔了搔頭,遲疑道:「皆因阿兄對他們兩國採取友好寬厚的政策,使得兩國皆認為我國乃是禮儀之邦,所以願意親附於魯。」
姬息姑笑道:「此其一也,還有一點阿允需知,國力強盛才是重中之重。」
這時姬允恍然大悟,他攥緊了拳頭,說道:「阿兄,我記下了!」
不久,滕侯與薛侯一同到達魯國。
在朝見姬息姑前,二人都在爭著朝見的次序。
薛侯任尚認為他的祖先分封在前,所以朝見時應排在前頭。滕侯姬逸認為自己是周朝的卜正官,是姬姓國。薛侯又是外姓,如果自己排在異姓國的後面那簡直是滕國的恥辱,所以應排首位。
任尚與姬逸爭得面紅耳赤而且各不相讓,弄得魯國的侍人不知道如何是好。
姬息姑聽說了此事後,就和大夫姬翬商議道:「羽父,此事該如何處理?」
姬息姑心內火熱,魯國的疆域又拓展了,這絕對是喜事一樁。沒想到鄭國自己攻下了宋國的城池,還這麼大方的送給了魯國,鄭公真是豪爽啊!
不久,鄭國又進攻了宋國的防地,宋國的殘兵敗將很明顯鬥不過鄭軍,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下大敗,鄭國又占領了防地。
這時,姬寤生考慮到如果把防地納入鄭國的版圖,那麼就會被其他諸侯國認為他以權謀私,打著周天王的旗號侵略別國的土地,這樣名聲會下降,說不定還會成為周天王罷免他卿士一職的藉口,他不能因小失大。
所以,防地他也不能要。
不如將防地再送給魯國,相信魯國先後獲取宋國的郜地、防地,一定會和宋國結下難以化解的仇怨。這樣,鄭魯兩國的盟約會更加穩定,絕不會因為各種因素而破裂。以後鄭國再向宋國出兵,完全可以叫上魯國,有好處可以共同分享。
至於齊國的好處,齊國打下宋國的土地可以歸齊國處置,這樣的好處已經很大了,不是嗎?
姬息姑很快又收到了防地,心情更加舒暢。
他暗道:這鄭公真是個正人君子,一點兒也不貪求土地,反而犒賞了我國,真是難得啊。可以說鄭公這是得到治理政事的本體了。
子與夷見連連失去了郜地、防地,心中大為惱火。他連忙派遣行人去衛國遊說衛公,畢竟兩國曾提前做過共同抵抗鄭國的約定。
宋國行人來到衛國後,見到了衛公姬晉。
姬晉因鄭國打的周天王旗號,不敢輕易出兵,唯恐被安上藐視周天王的罪名。如今見宋國行人前來,他十分尷尬。
宋國行人表示,鄭公是個心胸極其狹窄的人,看他對自己的親弟弟的舉措就知道了。如今衛國並未響應鄭國的號召,沒有帶兵攻擊宋國,已經深深的得罪了鄭公。不如趁現在鄭公率領鄭國軍隊駐紮在魯國遠郊這個良機,同宋國一起進攻鄭國,說不定能一舉滅掉鄭國呢。
姬晉考慮到鄭公確實是個心眼極小之人,他按兵不動難保不被鄭國秋後算帳。而且他和宋公早有盟約,不如趁此良機攻入鄭國吧,說不定能某些好處呢。
想到這兒,姬晉點頭答應了同宋國一同出兵攻鄭的計劃。
宋國行人大喜,連夜趕回宋國回復宋公。
宋國軍隊同衛國軍隊連忙趁姬寤生疏忽大意的時候向鄭國進攻。隨後蔡國軍隊跟在後面進攻了戴地。
這時,宋、衛兩國才想到和蔡國聯盟,蔡國非常惱火,早幹什麼了,現在蔡國都要摘果子了,宋衛這時橫插一腳,這不是要分享勝利果實嗎?
因此,宋、衛兩國與蔡國沒有達成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姬寤生率領軍隊包圍了三國軍隊,三國軍隊因為不合而失敗,最終成為了鄭國的俘虜。
九月,姬寤生率軍攻入了宋國。
子與夷無望地看著鄭國軍隊的深入,此刻,他已失去了衛國這個援軍,他面臨的是失敗的結局。
到了冬季,齊國和鄭國的軍隊共同攻入郕國,討伐郕國的理由是郕國違背了周天王的命令。
鄭國軍隊此次大獲全勝,各諸侯國皆刮目相看。
第五十二章 子都爭車
這一日,姬息姑正和姬允交談,提到了魯國是所有諸侯國中從祖輩到至今都一直保留周朝禮儀和規矩最完整的國家,稱之為「禮儀之邦」。他勸姬允在行事之時要不忘禮儀,只有一言一行符合於禮,別人是挑不出錯的。
姬允懂事地點點頭。
這些年來,姬允漸漸長大了,姬息姑對他的教育時刻也不放鬆,畢竟再過幾年他打算去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隱居,政事也該交還給姬允了。若是姬允不明白事理,魯國的政治一定會敗壞,這樣他是對不起先君的。
最近,姬息姑收到了消息,滕侯姬逸和薛侯任尚將要前來魯國朝見他,他趕緊命人做好周全的準備,免得到時候招待不周。
「滕侯和薛侯即將到來,阿允正好學習一番招待外賓之禮。」姬息姑想了想,打算讓姬允在旁學習,親眼見到的比親耳聽到的更為真實。
「多謝阿兄指點!」姬允滿是期待地眨了眨眼睛。
姬息姑看著姬允可愛的樣子,心情更加愉悅。
「阿允可知滕侯和薛侯為何會來朝見?」姬息姑問道。
姬允搔了搔頭,遲疑道:「皆因阿兄對他們兩國採取友好寬厚的政策,使得兩國皆認為我國乃是禮儀之邦,所以願意親附於魯。」
姬息姑笑道:「此其一也,還有一點阿允需知,國力強盛才是重中之重。」
這時姬允恍然大悟,他攥緊了拳頭,說道:「阿兄,我記下了!」
不久,滕侯與薛侯一同到達魯國。
在朝見姬息姑前,二人都在爭著朝見的次序。
薛侯任尚認為他的祖先分封在前,所以朝見時應排在前頭。滕侯姬逸認為自己是周朝的卜正官,是姬姓國。薛侯又是外姓,如果自己排在異姓國的後面那簡直是滕國的恥辱,所以應排首位。
任尚與姬逸爭得面紅耳赤而且各不相讓,弄得魯國的侍人不知道如何是好。
姬息姑聽說了此事後,就和大夫姬翬商議道:「羽父,此事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