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之後對此事更是絕口不提,陶記沒得她這些胡思亂想,漸也平常如流水起來。日子見天的翻篇,從醃寒冬臘月的梅花、到三月里的摘桃花熬粥,林雲芝自己給自己找了打發的樂趣,便是三不五時的寫日記。
洋洋灑灑的幾句話落在素白的信紙上,書罷後用火漆封好放進衣櫥下藏著,日復一日,信積了一沓厚。
李氏一開始以為林氏要給老四寄信,還好奇著想看看,結果發現寫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沒牽扯到老四,便沒再上心。而只有林雲芝知曉,她並非全然寫的都是瑣事,有些還是提到對陶家興的思念,不過都藏在字裡行間的筆墨中,李氏粗粗一看哪裡能看出端倪來。
會試於子卯午酉年舉行,三年一回,又是在乍暖還寒的春日裡頭,鬧的是春闈。今年沒例外,會試定在三月末,考三場,共三日。
黃氏不知打哪聽的傳言,說是會試期間家裡人要替孩子祈福,能保佑高中平安。參拜的得是聖人孔丘的畫像,黃氏花了半吊子前買回來一副,掛在正屋裡頭。每日需在案前奉三炷香,早晚各一回,非但自己一日不墮,還拉著林氏一道。
林雲芝聽了黃氏念地藏經似的許了一長串,虧得是聖人記憶好才能記得住她許的願。但或許會被這所求甚多的信徒弄得不厭其煩,不予理睬也有可能。
於是,繼之後林雲芝只對著聖人相,許了平安--至於高中,林雲芝信有考運,但更多的還是自己的真才實學,臨時抱聖人想醍醐灌頂,求了也等於白求。
專注一樣,說不定更容易讓聖人聽見。
作者有話要說:下一章,正文完,時間估計是六點。
第86章 、正文完
求禱三日後, 案頭上祭品不能擺久,林雲芝撤換了貢品, 只留下香爐,朝令不改的上香。陶家人邊祈福禱告,邊數著日子等消息,會試罷五日後張榜,定杏榜會元以及三百貢員,其後兩日入殿試,受天子考核。
由天子根據殿試表現, 評判出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到後頭的二甲三甲貢士。
前頭一甲的獎賞自是不用多言,傳言今上吝惜人才,狀元者非但能授官賜宅、更是有金銀財帛無數。而即便沒能夠上一甲,二甲三甲凡所有上榜者,官途比起舉人要亨通得多, 十之八|九是能在京中混得官職。
黃氏雖說心性不小,但也不指望老四能拿下一甲。若能榜上有名,他們老陶家亦是祖墳冒了青煙。
黃氏掰著手指道:「聽說這殿試後, 五六日才能有消息, 大內皇宮與翰林院會將成績瞞得死死的,你說咱們沒親自去考的都如此緊張,當庭見到皇帝這可如何答話啊。」
都說皇帝是九五之尊,手掌生殺大權。長年累月的身居高位, 見其面, 能不結巴下跪已是不易,更別提要聽清皇帝的策題和臨場應對。
「要不怎麼說哪些貢士都是人中龍鳳。」李氏正往雞圈子裡拋菜葉子,聽著黃氏感慨, 不緊不慢地接話茬,唏噓不已道:「也不知道,咱家興能不能有機會去天子明堂走一遭。」
「我信老四一定可以」林雲芝手裡也拿著個盆,撒菜葉。
這窩子小雞仔是二月中,盼著開春時買進來的,養了月余,身量從三指寬長到眼下的拳掌大。小雞崽們蛻成黃澄澄的絨毛,喙紅而體肥。其中多數都是用來下蛋的母雞。
平常除了米糠摻飯,還是時不時餵些菜葉子和蚯蚓松木蟲。
約莫是被林氏這副篤定影響到,黃氏同樣感同身受。「老四讀書讀得勤,該是沒有太大困難。我也不貪心什麼狀元郎、探花郎,成了貢士在咱們十里八鄉,都得是百八十年裡的頭一遭。我記著縣太爺也不過是舉子出身,沒達貢士。」
實然,科舉不易,真正能出頭的少而又少。三年一回的會試,科考子弟如過江之鯽,相比之下,無疑是僧多肉少。且他們要同那些豪門貴族的世家公子一道爭,頭破血流也不見得有勝算。
那些世家公子自小請的都是頂好的書塾先生、啟蒙早不說,家中更是藏有無數古籍,可供他們翻閱,閱歷見解遠高常人一籌。黃氏信任小兒子能中會試,但卻沒敢往殿試上多想。
林雲芝卻很有信心,可是這話不能說出口,畢竟總不能對黃氏說,他兒子是氣運之子,將來必定飛黃騰達,小小科舉啥都不是。那樣非但李氏不行,連著心眼偏到沒邊的黃氏,只怕也會以為自己腦子叫驢撅了。
憋著又不是自己的習慣,因此他似笑非笑,打了個啞謎:「這世頭上的事誰能料的准,沒準瞎貓碰上死耗子,得了皇上青睞,也不是不可能。」
果不其然,李氏雞也不餵了,就直勾勾的看著林氏,那雙眼橫平豎直的寫著「天色尚早,何苦做夢來哉」般痛心疾首。
黃氏也安慰道:「娘明白你是安慰我,但有些事過猶不及。」她拍了拍對方的肩,示意莫要多想。
林雲芝:......
打從那日取得反響太大,林雲芝沒再提過科考的事,畢竟每次開口都會引來寬慰。久而久之,反倒彆扭的她渾身難受。與其白費口舌解釋,還不如坐等消息。
殿試後張貼皇榜,屆時高中者可以寫憑著姓名去驛站寄信,免銀子寄信--驛站是皇家特建的,沒個州縣都有聯絡點。而若是沒中一樣可以寄,不過其中耗費的銀子,需得自己自掏腰包。
洋洋灑灑的幾句話落在素白的信紙上,書罷後用火漆封好放進衣櫥下藏著,日復一日,信積了一沓厚。
李氏一開始以為林氏要給老四寄信,還好奇著想看看,結果發現寫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沒牽扯到老四,便沒再上心。而只有林雲芝知曉,她並非全然寫的都是瑣事,有些還是提到對陶家興的思念,不過都藏在字裡行間的筆墨中,李氏粗粗一看哪裡能看出端倪來。
會試於子卯午酉年舉行,三年一回,又是在乍暖還寒的春日裡頭,鬧的是春闈。今年沒例外,會試定在三月末,考三場,共三日。
黃氏不知打哪聽的傳言,說是會試期間家裡人要替孩子祈福,能保佑高中平安。參拜的得是聖人孔丘的畫像,黃氏花了半吊子前買回來一副,掛在正屋裡頭。每日需在案前奉三炷香,早晚各一回,非但自己一日不墮,還拉著林氏一道。
林雲芝聽了黃氏念地藏經似的許了一長串,虧得是聖人記憶好才能記得住她許的願。但或許會被這所求甚多的信徒弄得不厭其煩,不予理睬也有可能。
於是,繼之後林雲芝只對著聖人相,許了平安--至於高中,林雲芝信有考運,但更多的還是自己的真才實學,臨時抱聖人想醍醐灌頂,求了也等於白求。
專注一樣,說不定更容易讓聖人聽見。
作者有話要說:下一章,正文完,時間估計是六點。
第86章 、正文完
求禱三日後, 案頭上祭品不能擺久,林雲芝撤換了貢品, 只留下香爐,朝令不改的上香。陶家人邊祈福禱告,邊數著日子等消息,會試罷五日後張榜,定杏榜會元以及三百貢員,其後兩日入殿試,受天子考核。
由天子根據殿試表現, 評判出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到後頭的二甲三甲貢士。
前頭一甲的獎賞自是不用多言,傳言今上吝惜人才,狀元者非但能授官賜宅、更是有金銀財帛無數。而即便沒能夠上一甲,二甲三甲凡所有上榜者,官途比起舉人要亨通得多, 十之八|九是能在京中混得官職。
黃氏雖說心性不小,但也不指望老四能拿下一甲。若能榜上有名,他們老陶家亦是祖墳冒了青煙。
黃氏掰著手指道:「聽說這殿試後, 五六日才能有消息, 大內皇宮與翰林院會將成績瞞得死死的,你說咱們沒親自去考的都如此緊張,當庭見到皇帝這可如何答話啊。」
都說皇帝是九五之尊,手掌生殺大權。長年累月的身居高位, 見其面, 能不結巴下跪已是不易,更別提要聽清皇帝的策題和臨場應對。
「要不怎麼說哪些貢士都是人中龍鳳。」李氏正往雞圈子裡拋菜葉子,聽著黃氏感慨, 不緊不慢地接話茬,唏噓不已道:「也不知道,咱家興能不能有機會去天子明堂走一遭。」
「我信老四一定可以」林雲芝手裡也拿著個盆,撒菜葉。
這窩子小雞仔是二月中,盼著開春時買進來的,養了月余,身量從三指寬長到眼下的拳掌大。小雞崽們蛻成黃澄澄的絨毛,喙紅而體肥。其中多數都是用來下蛋的母雞。
平常除了米糠摻飯,還是時不時餵些菜葉子和蚯蚓松木蟲。
約莫是被林氏這副篤定影響到,黃氏同樣感同身受。「老四讀書讀得勤,該是沒有太大困難。我也不貪心什麼狀元郎、探花郎,成了貢士在咱們十里八鄉,都得是百八十年裡的頭一遭。我記著縣太爺也不過是舉子出身,沒達貢士。」
實然,科舉不易,真正能出頭的少而又少。三年一回的會試,科考子弟如過江之鯽,相比之下,無疑是僧多肉少。且他們要同那些豪門貴族的世家公子一道爭,頭破血流也不見得有勝算。
那些世家公子自小請的都是頂好的書塾先生、啟蒙早不說,家中更是藏有無數古籍,可供他們翻閱,閱歷見解遠高常人一籌。黃氏信任小兒子能中會試,但卻沒敢往殿試上多想。
林雲芝卻很有信心,可是這話不能說出口,畢竟總不能對黃氏說,他兒子是氣運之子,將來必定飛黃騰達,小小科舉啥都不是。那樣非但李氏不行,連著心眼偏到沒邊的黃氏,只怕也會以為自己腦子叫驢撅了。
憋著又不是自己的習慣,因此他似笑非笑,打了個啞謎:「這世頭上的事誰能料的准,沒準瞎貓碰上死耗子,得了皇上青睞,也不是不可能。」
果不其然,李氏雞也不餵了,就直勾勾的看著林氏,那雙眼橫平豎直的寫著「天色尚早,何苦做夢來哉」般痛心疾首。
黃氏也安慰道:「娘明白你是安慰我,但有些事過猶不及。」她拍了拍對方的肩,示意莫要多想。
林雲芝:......
打從那日取得反響太大,林雲芝沒再提過科考的事,畢竟每次開口都會引來寬慰。久而久之,反倒彆扭的她渾身難受。與其白費口舌解釋,還不如坐等消息。
殿試後張貼皇榜,屆時高中者可以寫憑著姓名去驛站寄信,免銀子寄信--驛站是皇家特建的,沒個州縣都有聯絡點。而若是沒中一樣可以寄,不過其中耗費的銀子,需得自己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