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大夫人便將自己的念頭同丈夫說了一遍,張大老爺也只是搖了搖頭:「娘娘的意思是讓三房的四郎頂上。」

  「四郎?」張夫人對自家這侄子並沒有什麼太好的印象。四郎跟他們家的大郎比著實是差了太多了, 文不成武不就還不通俗物,就連老太爺也為他的往後發愁呢,「若是四郎頂上也著實太委屈王家嫡女了,這又何必呢?結親不成反成仇了。」

  那王家可是有一位宰相撐著呢。

  張大老爺道:「你不知道這裡頭的事兒, 從前娘娘跟三皇子有意與王家結親,許的是三皇子側妃的位置,只是王家不同意。娘娘心裡只怕是存了怨的,如今這樣吩咐未嘗不是想叫王家好看的意思。」

  何苦呢?張大夫人嘆了一口氣, 可她也不好說什麼, 畢竟他們家一家都支持三皇子, 三皇子沒倒他們就得聽德妃的。

  這幾年來來, 張大夫人往宮裡跑的次數也少了。主要是宮裡的娘娘不受寵,他們每回進了宮也不怎麼受重視,一個不好還會被宮裡的太監宮女們怠慢。次數多了, 就連張大夫人這樣嫡親的嫂子都不願意去德妃宮裡找不自在了。張家的人心裡都清楚,十七皇子越是受寵,宮裡的娘娘跟三皇子日子越是難過。若是十七皇子與王相家聯合,那三皇子在朝中便越發艱難了。

  畢竟, 那蘇相對十七皇子聽說也挺看重的,蘇嬪所處的康寧公主,還是十七皇子給選的封號呢。若是這兩位丞相若都支持十七皇子的話,那三皇子真是危險了。

  張家大老爺也知道這件事情緊迫,耽誤不得,所以得知消息之後立馬就叫人下去準備了。

  張家憋著壞心思,趙元邑也在憋著一個大招。

  他自進了工部之後便老老實實地窩在自己的差房裡頭,除了偶爾進去遞交公文的小書吏,餘下人平常是看不到他的。不過他們也都知道十七皇子這兩天一直在畫圖,就是不知畫的到底是什麼。

  趙元邑畫了三天,這日中午才終於將圖紙給畫好了。他從前看書的時候就一直對這玩意兒感興趣,後來又找系統要來相關的書,自個兒在學業之餘偷偷摸索,也漸漸學出了點成績來。圖畫完之後,趙元邑本來是想立馬交給李尚書的,可是到了李尚書差房裡頭時才發現他人不在。一問時辰,原來已經是中午了。

  趙元邑跟前的小太監便上前,問他可要用膳。

  趙元邑見他已經把食盒給拿上來了,又突然問道:「李尚書他們如今是不是都在膳房裡頭?」

  「在呢。」

  趙元邑來了興趣:「那咱們也去瞧瞧。」

  小太監委婉地建議:「您是皇子,何必去那裡湊熱鬧呢?」

  「錯了,你家殿下如今是趙侍郎。」趙元邑拍了一下他的腦袋瓜,從他手上拿過食盒自己慢悠悠地拎著去了膳房。所謂入鄉隨俗,他如今來了工部自然要改了習慣,早早地融入工部。

  膳房離這裡並不遠。那膳房占地兒並不大,稱得上小巧玲瓏。不過也分上下層,下頭的是品階不大高的小官兒,樓上只高位才能去的。趙元邑一邊觀望一邊稱奇,這官場上果然什麼時候都要分個三六九等,就連這新修的膳房也要分個上下來。

  趙元邑如今可是侍郎,自然提腳去了二樓了。上去之後尚未見到李尚書,便先看到他舅舅韓侍郎了。

  「先生。」趙元邑立馬湊了過去。

  韓侍郎抬頭,見到趙元邑還挺驚訝的,不過也讓出了旁邊的位置給他坐:「殿下怎麼過來了?」

  「我來了工部,自然也想趕緊融入工部,不好再獨自一人用膳。」

  「這很好。」韓侍郎摸了摸他的腦袋,就像他小時候那樣,「殿下能放下身段才能與工部的同僚打成一團。對了,我聽說工部的李尚書聽說待你不錯,可是真的?」

  趙元邑點頭:「李尚書待我很客套。」

  「他可是盼了許久才把你盼來了。你是不知道,李尚書跟程尚書私底下互相看不順眼,李尚書覺得程尚書不過就是仗著戶部有三皇子,對此不大服氣,直到如今你來了李尚書才覺得掰回了一成。」

  「這也要爭?他們兩個是有什麼深仇大恨嗎?」趙元邑想了想,李尚書好像對他還不錯看著也不像是什麼壞人,那個程尚書每次瞧這也是笑嘻嘻的,對他也很客氣。

  韓侍郎搖了搖頭:「哪兒能啊?都是當朝做官的怎麼可能有什麼深仇大恨,不過就是兩個人的脾性不合罷了,也算不上是有什麼大的恩怨。」

  那就好。趙元邑想著,自己雖在工部可往後少不得要與戶部合作一番,若是兩邊的人有仇的話那這事情還不大好吧。

  趙元邑打開自己的食盒,開始用起了午膳。

  說起來這膳房還是趙元邑提議重修的呢,原本那膳房有些老舊,做的菜也不好吃,以至於諸位大人都不願意去膳房裡頭用膳,趙元邑知道自己早晚都要去外頭領職之後,有一回就跟他父皇開玩笑,說他摳門連吃都不讓底下的大臣吃好。

  皇上把他給罵了一頓之後,心裡卻覺得說的也對,於是就挪出一些銀子來把這膳房重新裝修了一番,連裡頭的桌椅擺置都大變了模樣,又擺了些盆景裝飾,還從外頭請了幾個好廚子過來,費了好了番功夫才有了如今這雅致的膳房。

  這點錢,皇上還是捨得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反正虧的都不會是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