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石大夫將自己的一套理論將給眾人聽,哪怕他想著這位小殿下也不一定能是聽得懂,可他也要講明白。

  為了種痘一事,石大夫這些年遭受的非議的著實不小,林大夫也一樣,若不是他二人手上有真本事,除了種痘,各種疑難雜症都能治得了,只怕家裡早就被外人鬧翻天了。好不容易得知京城裡頭有位小殿下對此事尤為好奇,兩個人這才不遠千里地跑了過來。

  不為別的,就為了借這小殿下的手,將種痘之法推行開。若是光靠著他們兩個人,種痘之法必定不會為人所知、為人所用,可是有了眼前這個小殿下,一切就大不相同。

  趙元邑聽罷,復又問道:「不管這法子到底有沒有用,只要提出來,勢必會遭到許多人的唾罵,兩位先生不怕嗎?」

  「若是怕,草民二人也不會堅持這麼多年了。」石大夫淡然一笑,他自然有他的堅持,「人生在世,總不能被怕字左右了步子,總有一些事情是咱們必須得做的,雖萬千人吾往矣。」

  韓五郎肅然起敬。

  作者有話要說:韓五郎:這個大夫好厲害的樣子(●—●)

  第76章 挪入皇陵

  臨走之前, 趙元邑建議他們將自己這些法子寫成書, 由他牽頭,將書呈到御前。

  這些事兒,總得讓他父皇同意才能繼續往下做。

  石大夫跟林大夫自然無有不應的。其實不用趙元邑提醒,他們這些年攢下來的筆記加起來快能塞進半間屋子了。這兩個人靠著古書裡頭的幾句話, 自己琢磨出了這樣的辦法,還折騰成功了那麼多次, 林大夫不過三十歲,可石大夫幾乎是一輩子都在研究這種痘之法,箇中艱辛可想而知。

  那些筆記有的整理了,有的還沒有, 不過光靠的那些就能寫成幾本書了。如今他們要做的就是把那些東西重新整理一遍,捋順了, 這本書就成了。尤其是石大夫,他對於如何減輕痘苗中的毒性已經有了見解,如今只待試過便知。

  趙元邑還道:「若是我父皇同意的話,我會撥一筆錢來莊子裡, 用這筆錢招募自願種痘的人,只要他們願意種痘,就把這錢給他們。」

  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可恨當初石林二人都是沒錢的,因而遭的罪也大。其實只要他們的錢給的夠多, 便總會有人過來冒險。

  趙元邑如今就是這般打算的。頭幾次,他自然是把價錢給的越高越好,這樣才能吸引眼球。等到他們意識到這眾多的法子並沒有那麼危險之後,再酌情將賞金往下調。

  兩個大夫聽了趙元邑的話,心裡妥帖多了。

  這辦法自然再好不過了,好在這位小殿下是個不缺錢的主,那些人為了錢自願到這裡來種痘,也省了許多口舌。

  不過,趙元邑還說了一句:「方才聽石大夫所言,似乎那痘苗裡頭總帶著一些毒性,那石大夫有沒有想過,用別的痘代替人痘呢,說不定它裡面的毒性要弱一些也不一定。」

  石大夫愣怔片刻,整個人都有些失了魂一般。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急問:「殿下可否說清楚一些?」

  趙元邑不是不想說的清楚一點,而是不好說的太清楚有些事情,讓這兩個大夫來琢磨才是最好的:「只是我的一些小念頭罷了,我對這痘瘡一事了解得並不多,還得兩位大夫來費心。」

  林大夫雖覺得趙元邑這話奇怪的很,可是他們種痘的法子本來就是奇奇怪怪的,趙元邑那些話,倒也給了他們一些不一樣的啟發。只是這些事情一時半會兒還是弄不清楚的,得下去慢慢地考證才行。

  說完了這事兒之後,趙元邑便啟程回宮了。

  韓五郎雖說給趙元邑辦成了這件事情,可是他心裡還是有些擔心的:「殿下,您說要是被朝中大臣知道了您在做這件事情,會不會挨罵呀?」

  「我挨得罵還少嗎?」趙元邑反問。

  母后跟父皇要把他記作嫡子的那事出來,便有不少人覺得他德不配位,不該沖做嫡子教養,不過那些人雖然反對卻也沒有撲騰出什麼水花來,只怕到現在還在心裡默默地罵著他呢。

  「世人多愚昧,哪怕是當官的也一樣,他們若是不了解一件事情就會極盡貶低。」

  韓五郎默默地想,要是這話放出去之後,那些人肯定罵得更凶了。韓五郎又問道:「對了,殿下方才最後那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懂呢?」

  「你這腦袋瓜,聽不懂也是正常的。」趙元邑無情道。

  韓五郎沒了脾氣。

  他腦袋瓜怎麼了?不是也挺聰明的嘛,起碼比十三皇子十四皇子要聰明許多啊。

  趙元邑尚且不知韓五郎的腹誹,若是知道的話,只怕他會覺得對方越發蠢得沒邊兒了。很兩個八歲的孩子比,有意思麼?

  趙元邑趕在傍晚前便回了宮。

  皇后問了一下他在莊子裡的事兒,趙元邑自然多提了林大夫很石大夫一句,尤其是石大夫,閱歷深、也有大智慧大本事,這樣的人在太醫院是絕對找不出來的。

  皇后聞言笑問:「我聽你這話,怎麼覺得你對太醫院的太醫那般瞧不上呢?」

  白芷在邊上添了一句:「太醫院的許多太醫也是一路考上來的,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人。」

  趙元邑小大人一般地嘆了一口氣:「哎,你不懂,他們縱然以前有真才實學,可是在太醫院裡頭呆久了,便不知變通了起來。若是你們不信可以看看,等那書成了之後,太醫院有幾成的太醫贊同,幾成的太醫反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