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遷都車隊得到信號,紛紛停駐。官吏下車,躬身施禮。
婁賀趕著馬兒停在裴文正的大車旁。
一身簡素黑袍的天子從車上跳下來,像個英武的侍衛,當著文武百官與百姓的面撩開車簾,扶下裹著厚厚鶴氅中的人。
仙人插一隻未經雕飾的玉簪,眸含秋水,唇含淺笑,霜雪似的面容上浮著病色的紅暈,被天子扶著都快站不穩,一看就是身子又不好了。
裴文正看得揪心,撩起寬敞大車的門帘,等待天子帶著仙師換車。
謝懷安雙目微合。
他燒得愈發厲害,剛下車時眼前黑霧朦朧,還沒意識到自己在哪。
等緩過勁後,謝懷安驚愕地睜大雙眼。
全是人……
天子已廢除面聖時的跪禮,臨街出行遇見帝王車架,避讓作揖即可。
見仙師現身,送行的人群中有人作揖,也有人禁不住情緒恭敬下拜。
阿桑捧著棉布跌跌撞撞跑到最前,撲通一聲又跪下了,帶著哭腔喚道:「仙師大人!有冬衣了!」
庫存的棉花不算太多,阿桑混了麻料終於縫出了幾件厚衣裳,燒在亂葬崗上。
有駝背的老嫗被孫兒扶著,顫巍巍地屈膝,沙啞著聲音說道:「神子啊……陛下啊……」
她一家人害了病,本來無望等死,結果趕上衙門發錢派糧,又有凌神醫帶醫師走街串巷地義診,扛著熬著都活了下來。
挑夫牽著一個婦人的手,兩個人向神子磕了幾個響頭。
「婦」人手上有老繭,滿面是勞作的痕跡,忽而掩面落淚。挑夫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慌了神,湊近了哄道:「蘭娟,你哭啥咧。」
他們在一個村里長大,流離失所後都在昭歌謀生,不曾謀面。挑夫登壇找神子卜算後續起了一段舊緣。
謝懷安聽得真切,看得眼睛發熱,頭昏沉著,心卻激昂著。
他想說話,入秋的涼風拂過,激起一陣細碎的咳嗽。
「進車……」天子輕聲道,將謝懷安送進溫暖舒適的大車中,又出去。
鴻曜的聲音威嚴而沉穩:「諸位父老鄉親,勞煩久送,山長路遠自有重逢之時。望諸君安好,請回吧。」
謝懷安趴在車窗前聽著,突然掉下眼淚。
馬車重新動了起來。裴文正和婁賀調換了位置,依舊是婁賀駕車。
鴻曜彎身進到車廂,見謝懷安掉淚瞬間變了臉色,細細一問才知道哪都不疼,就是控制不住。
「陛下說還有重逢之時,真的假的啊……」謝懷安燒得臉上熱烘烘,湊在鴻曜脖頸處。
「自然是真的。刺史沒有朕好用,皇帝不能待在高高的廟堂里辦事,要下到田間地頭走一走。」
鴻曜懷念著謝懷安曾經說過的話,摸了摸他額頭的溫度:「別哭了,先生這是高興還是難受啊,朕要分不清了。今日還要走一段才能進驛站歇息,省些力氣。」
「我不知道……我沒見過……」謝懷安吸著鼻子,「人們都在哭,我也忍不住了。」
鴻曜的心要被他哭化了。
鴻曜想起胖胖渾身沾了水,縮頭縮腦抖毛的樣子,拿來帕子給謝懷安抹臉,從眼角開始親,親到額頭、額角、鼻尖……一直到謝懷安瞪大了水潤的眼睛,輕輕喘著氣,再也不出聲。
馬車走得很慢,馬兒們走出了郊外遊蕩的速度,緩慢行進著。
整個昭歌城的百姓好像都跟過來了,長長的隊伍一直連到北大門。駝背的老嫗跟不上,挪到路邊固執地走著。
鴻曜讓謝懷安躺下歇息,喚來飛鸞衛去外面勸,過了一陣,又叫停了車,帶著文武百官去外面再次行禮作別。
謝懷安不清楚這些,他疲憊極了,含著一片藥、抱著枕頭墜入昏沉的夢鄉。
搖搖晃晃的馬車和鳥叫聲像是一首安眠曲,他不知睡了多久,迷糊著被鴻曜喚醒。
鴻曜捏著他的腕子在把脈:「先生,能走嗎?」
「能,我是累了不是瘸了……」謝懷安強撐著起身,揉了揉額角,「怎麼了陛下,有刺客?」
鴻曜環住謝懷安,讓他靠在自己身上緩過眩暈。
「不是,但恐怕得勞動先生和朕一起下車了。」
謝懷安等鴻曜幫他理好了衣冠,不明所以地下了馬車,再度紅了眼眶。
他以為送行後人們會散去,沒曾想昏睡過一覺,還是同樣烏泱泱的人群。
路邊可見十里亭。
他第一次走入昭歌的街巷時,開壇卜算,一整條街空蕩無人。
他離開昭歌時,昭歌百姓一路相送,走了十里。
「仙師……珍重。」
有人行了大禮,再拜後稽首下拜,送行的人們逐一伏下身軀,雙手相交左手在上,頭在手前觸地,屈膝跪拜。
謝懷安怔楞,看見自己身前已經鋪好了一層軟布。
婁賀過來攙扶他,似乎怕他站不穩摔了。
謝懷安示意不必。
謝懷安穿越後遇見過各種揖禮、拜禮。
不論是鴻曜拜他還是空青拜他,他都緊張茫然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到後來照葫蘆畫瓢跟著回禮。
這一次,在九月的秋風中,送行的人群前,他像是突然打通了什麼關節,有個拿著戒尺的嚴師從小教他各種禮節一般,明白了此時要做什麼。
謝懷安與鴻曜、文武百官動作一致,面朝送行的百姓,回以最標準的稽首拜禮。
婁賀趕著馬兒停在裴文正的大車旁。
一身簡素黑袍的天子從車上跳下來,像個英武的侍衛,當著文武百官與百姓的面撩開車簾,扶下裹著厚厚鶴氅中的人。
仙人插一隻未經雕飾的玉簪,眸含秋水,唇含淺笑,霜雪似的面容上浮著病色的紅暈,被天子扶著都快站不穩,一看就是身子又不好了。
裴文正看得揪心,撩起寬敞大車的門帘,等待天子帶著仙師換車。
謝懷安雙目微合。
他燒得愈發厲害,剛下車時眼前黑霧朦朧,還沒意識到自己在哪。
等緩過勁後,謝懷安驚愕地睜大雙眼。
全是人……
天子已廢除面聖時的跪禮,臨街出行遇見帝王車架,避讓作揖即可。
見仙師現身,送行的人群中有人作揖,也有人禁不住情緒恭敬下拜。
阿桑捧著棉布跌跌撞撞跑到最前,撲通一聲又跪下了,帶著哭腔喚道:「仙師大人!有冬衣了!」
庫存的棉花不算太多,阿桑混了麻料終於縫出了幾件厚衣裳,燒在亂葬崗上。
有駝背的老嫗被孫兒扶著,顫巍巍地屈膝,沙啞著聲音說道:「神子啊……陛下啊……」
她一家人害了病,本來無望等死,結果趕上衙門發錢派糧,又有凌神醫帶醫師走街串巷地義診,扛著熬著都活了下來。
挑夫牽著一個婦人的手,兩個人向神子磕了幾個響頭。
「婦」人手上有老繭,滿面是勞作的痕跡,忽而掩面落淚。挑夫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慌了神,湊近了哄道:「蘭娟,你哭啥咧。」
他們在一個村里長大,流離失所後都在昭歌謀生,不曾謀面。挑夫登壇找神子卜算後續起了一段舊緣。
謝懷安聽得真切,看得眼睛發熱,頭昏沉著,心卻激昂著。
他想說話,入秋的涼風拂過,激起一陣細碎的咳嗽。
「進車……」天子輕聲道,將謝懷安送進溫暖舒適的大車中,又出去。
鴻曜的聲音威嚴而沉穩:「諸位父老鄉親,勞煩久送,山長路遠自有重逢之時。望諸君安好,請回吧。」
謝懷安趴在車窗前聽著,突然掉下眼淚。
馬車重新動了起來。裴文正和婁賀調換了位置,依舊是婁賀駕車。
鴻曜彎身進到車廂,見謝懷安掉淚瞬間變了臉色,細細一問才知道哪都不疼,就是控制不住。
「陛下說還有重逢之時,真的假的啊……」謝懷安燒得臉上熱烘烘,湊在鴻曜脖頸處。
「自然是真的。刺史沒有朕好用,皇帝不能待在高高的廟堂里辦事,要下到田間地頭走一走。」
鴻曜懷念著謝懷安曾經說過的話,摸了摸他額頭的溫度:「別哭了,先生這是高興還是難受啊,朕要分不清了。今日還要走一段才能進驛站歇息,省些力氣。」
「我不知道……我沒見過……」謝懷安吸著鼻子,「人們都在哭,我也忍不住了。」
鴻曜的心要被他哭化了。
鴻曜想起胖胖渾身沾了水,縮頭縮腦抖毛的樣子,拿來帕子給謝懷安抹臉,從眼角開始親,親到額頭、額角、鼻尖……一直到謝懷安瞪大了水潤的眼睛,輕輕喘著氣,再也不出聲。
馬車走得很慢,馬兒們走出了郊外遊蕩的速度,緩慢行進著。
整個昭歌城的百姓好像都跟過來了,長長的隊伍一直連到北大門。駝背的老嫗跟不上,挪到路邊固執地走著。
鴻曜讓謝懷安躺下歇息,喚來飛鸞衛去外面勸,過了一陣,又叫停了車,帶著文武百官去外面再次行禮作別。
謝懷安不清楚這些,他疲憊極了,含著一片藥、抱著枕頭墜入昏沉的夢鄉。
搖搖晃晃的馬車和鳥叫聲像是一首安眠曲,他不知睡了多久,迷糊著被鴻曜喚醒。
鴻曜捏著他的腕子在把脈:「先生,能走嗎?」
「能,我是累了不是瘸了……」謝懷安強撐著起身,揉了揉額角,「怎麼了陛下,有刺客?」
鴻曜環住謝懷安,讓他靠在自己身上緩過眩暈。
「不是,但恐怕得勞動先生和朕一起下車了。」
謝懷安等鴻曜幫他理好了衣冠,不明所以地下了馬車,再度紅了眼眶。
他以為送行後人們會散去,沒曾想昏睡過一覺,還是同樣烏泱泱的人群。
路邊可見十里亭。
他第一次走入昭歌的街巷時,開壇卜算,一整條街空蕩無人。
他離開昭歌時,昭歌百姓一路相送,走了十里。
「仙師……珍重。」
有人行了大禮,再拜後稽首下拜,送行的人們逐一伏下身軀,雙手相交左手在上,頭在手前觸地,屈膝跪拜。
謝懷安怔楞,看見自己身前已經鋪好了一層軟布。
婁賀過來攙扶他,似乎怕他站不穩摔了。
謝懷安示意不必。
謝懷安穿越後遇見過各種揖禮、拜禮。
不論是鴻曜拜他還是空青拜他,他都緊張茫然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到後來照葫蘆畫瓢跟著回禮。
這一次,在九月的秋風中,送行的人群前,他像是突然打通了什麼關節,有個拿著戒尺的嚴師從小教他各種禮節一般,明白了此時要做什麼。
謝懷安與鴻曜、文武百官動作一致,面朝送行的百姓,回以最標準的稽首拜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