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容易年已過完,眨眼便二月。開了春,運河開凍,道路通暢,傅月明徽州娘家年裡便已收得女兒懷孕的消息,合家歡喜不盡,忙忙的打點了一車婦人孕中產後需用的物件送至京城,連著傅月明前回交代的帳本,也隨車送來。

  傅月明收了東西,將帳本翻看一回,見上一年果然有幾注大宗的銀錢來路不清,且已充入自家帳上,心中憂慮不已,臉上不免就帶了出來。小玉在旁瞧出,便說道:「太太也別太焦心,目下還是養胎為上。這些事兒,還是交予老爺罷。我看老爺是個謀定而後動的人,斷然不會亂來的。」傅月明聞言,情知這等事情,自己一個深宅婦人插手不上,便點頭笑道:「你說的不錯,我也只是白焦躁罷了。」言畢,就罷了。

  至晚間時分,季秋陽自翰林院回來,傅月明便將帳簿交予他看。季秋陽亦是老於此道之人,豈有看不出其中玄機之理?當下,他看過帳簿,頗有些喜形於色,向傅月明道:「既有此物,我同蕭大人謀劃之事,當可能成了!」傅月明聽聞,便問道:「你們在謀劃什麼事?這林家借著我娘家的鋪子行貪墨之事,日後事敗豈不帶累我娘家?你卻還高興!」季秋陽但笑不答,只說道:「你且安心,待此事完畢,往後便再沒人能拿捏你我了。」說畢,便只同她噓寒問暖,關切她身子情形。傅月明見他不肯說,也就罷了。

  自此往後,家中更無別事。傅月明聽大夫言語,在家安靜養胎。

  這一年中,京里卻出了幾件大事。一件便是驃騎將軍左暮空告老歸家,解甲歸田。然而他掛印才及兩月,朝中便有人彈劾其在軍中倒賣軍職,貪贓枉法。經刑部、大理寺、檢察院三司查處,罪名屬實。皇帝震怒,下旨嚴查。幾經審訊搜查,連著周府把持科舉、林家貪污漂帳等事連帶拔出。且查抄左府之時,府上家人畏禍,便將昔日左家如何暗中助左貴妃在宮中拉黨結派、殘害嬪妃一事盡數供出,其內便有容昭儀一案。原來此案系左貴妃所為,轉嫁於劉婕妤。小玉一家,受了無辜牽累,今水落石出,得以平反。

  幾件大案辦結下來,左、周、林三家罪證確實,鐵證如山,家主皆判斬刑,朝廷念及周斌、左暮空二人年邁,且曾有功於社稷,免去一死,終身監禁。三家男子皆流放充軍,女子發交官媒。從流黨羽亦不能倖免,朝中受其等牽累者不下百人。宮中貴妃左氏,結交黨羽,殘害嬪妃,里通外臣,廢為庶人,貶入冷宮,永不得出。那林小月因往日依附於其,充當鷹爪,左氏事敗,其亦不能倖免,與左氏一道貶為庶人,打入冷宮。又三月,林家長女、林婕妤因病過世。

  此案完結,前朝後宮為之一清。

  同年七月,傅月明誕下一對雙生兒子,合家大小無不歡悅。季秋陽果依前言,將長子取名為傅伯庸,次子取名為季正則,長子過繼於傅家傳後,立文書以為證。

  這日,正當八月流火,傅月明出了月子,在自家天井裡坐著納涼,處置家務,並一面看養孩子。季秋陽自外頭施施然進來,先至搖車前看了一回孩子,又向傅月明道:「孩子這樣小,你就抱他們出來了。」傅月明見他回來,一面吩咐丫頭抱孩子回去,一面就說道:「如今天熱,倒也不妨礙。屋裡氣悶,孩子們睡不好,只是哭鬧,我帶他們出來乘乘涼。」說著,便同丈夫一道進屋。

  回至房中,傅月明替季秋陽脫了外袍,丫頭倒了茶,便問道:「今兒休沐,你卻一大早出門去了,這一日才回來,幹什麼去了?」季秋陽笑了笑,說道:「蕭大人出任兵部尚書,我們這一干朋友備了一席酒宴,與他慶賀,就鬧到這個時候。」傅月明聽了,只說了一句「那倒真是可喜可賀。」便低頭不語。季秋陽見她神色不寧,問道:「怎麼了?這等苦著臉。」傅月明遂說道:「這一年裡,我瞧著那些人罷官、抄家、發配,偌大一家子,說倒就倒了,說散就散了。昔日那等輝煌榮耀,只怕再想不到有大廈傾頹的一日,心裡著實害怕的緊。更不要說,小玉家裡的事,若非時運湊巧,只怕今生再無昭雪之日。我想,這京官只怕沒那麼好做,咱們眼下看著鬧熱,將來卻還不知是個什麼收場呢。」季秋陽聽了妻子言語,點頭嘆道:「你說的我早也慮過,然而官場便是這等,要立時抽身不干,也沒那般容易。」傅月明說道:「能離了這地兒,倒也是好的。」季秋陽道:「哪裡就有這般容易呢?還得等外放的缺空出來才成呢。」言畢,想了一回,說道:「只好再等著罷。」傅月明見狀,便也不好多言,就此罷休。

  荏苒飛逝,白駒過隙,人間匆匆已過七個春秋。這七年裡,季秋陽官運亨通,一路直上,到了第七個年頭,本該進內閣的人,卻上奏自請外放。皇帝本不准奏,然看其意向堅決,又是已派中人,到底還是批覆,外放了徽州知府。蕭澴等人苦留不住,備席送行,這般熱亂了一月,方才消停。

  季秋陽打點行裝已畢,將京中宅院托與幾個老成家人看管,攜了妻兒一道上路。如今季家兩個孩子已年滿七歲,都上書房開了課,兄弟二人皆是聰明伶俐、悟性極高之人,大有乃父之風。傅月明於這七年中又生下一子一女,季家如今卻是人丁興旺,只是行起路來未免累贅。好在季秋陽任期甚寬,倒也不急於趕路,一路只慢慢行去。

  這日,走至若耶湖畔,季秋陽吩咐家人去僱傭渡船,便攜了妻兒在湖畔一處客棧歇腳。須臾,那家人回來,報稱因季家人口眾多,大支的渡船一時沒有空缺,得第二日對岸有回來的船隻方可僱傭。季秋陽聽聞,無可奈何,只好將於客棧包了幾間上房,歇宿一日再行趕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