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恆興雜貨鋪乃是傅家在徽州城裡的商鋪之一,傅月明見自家地頭出了事體,待要瞧個明白,那車卻行地飛快,轉眼就去了。要說停下看看呢,這馬車是鄭家的,自己只算個賓客,怎好發號施令的?只得緘默不語,將此事存在心上。

  片時,車便行出城外,進了鄉野地方。正逢初秋時節,這城郊天高雲淡,風和日暖,蒲草初黃,綠葉漸染,一派絕佳的秋日好景。傅月明看了些水村山郭,茅舍竹籬,鄉野人家,心裡漸漸平和起來。這一路上,她心裡七上八下,只疑惑林家打什麼主意,甚不安寧。然而轉念一想,既是決意來了,那便走一步瞧一步,多想也並無益處,便漸漸將此念拋開了。

  這般約莫行了半個時辰,這鄉野道路不比城中,甚是坎坷,車顛簸的極是厲害,三女坐在上頭東搖西擺,叫苦不迭。好容易行到一處地方,車才停了下來,小玉並鄭家的丫頭*、明霞先打後頭的車上下來,趕忙上前攙扶三人下車。

  傅月明下了馬車,抬眼卻見眾人停在一處湖畔渡口上。那湖好不寬廣,放眼望去不見邊際,煙波浩渺,水波粼粼,湖上數峰倒插,煙雲籠罩,打眼望來,令人心胸為之一暢。她心中奇怪,便向鄭紅玉低聲問道:「那繡坊在什麼地方?這裡附近不似有人家的。」鄭紅玉搖了搖頭,只看著自己母親。

  鄭三娘卻倒不急,走到碼頭上,向著湖上眺望不已。傅月明暗道:莫不是那繡坊在湖對岸處?那又為何停在這裡。

  片刻,只見湖上行來一艘小船,鄭三娘瞧見,喜道:「是來接咱們的了。」便轉身替自家女兒打理衣裳,一面說道:「湖上風大,仔細吹著。」傅月明叫小玉打衣裳包里拿了帷帽出來戴上,就問道:「敢問伯母,林家的秀坊竟設在這湖上麼?」鄭三娘望了她一眼,說道:「不錯,林家的繡坊開在這南湖的湖心島上。怎麼,林家給你們帖子時,竟沒說此事麼?」傅月明一時語塞,林家送來的貼上只寫了城南郊三十里處,卻不知竟然設在這湖上。

  說話間,那船已行至渡口。船上下來兩個身著錦衣的僕婦,上來想著三人躬身道:「我家姑娘恭候多時,請三位上船罷。」傅月明見這兩人雖是下等僕婦,衣著舉止卻十分不俗,面上不動聲色。鄭三娘同她們敷衍了幾句,便領著二女上船。

  傅月明走到渡邊,卻見那是一艘裝潢精緻的畫舫,微微一笑,便由小玉扶著,上了船。

  眾人坐定,那兩個僕婦上船,船娘便將手裡的船槳向著岸邊一點,晃晃悠悠的開了船。

  傅月明見她們並不等人,便向鄭紅玉低聲問道:「她們怎麼知道咱們到了?特為接咱們來麼?」鄭紅玉心事沉重,搖頭不語。這話卻為一人聽去,她便開口答道:「我家姑娘為今日客多,恐客人在渡口久候,令我等每過兩刻便來渡口一望。又因這船隻甚小,容不下多人,故而接了三位便即開船了,倒並沒別的緣故。」傅月明碰了個軟釘子,只道是這官家做派,便是連這些下人性子也傲慢些,並不疑有他。

  少頃,船行至湖心島碼頭上,靠岸停下,那兩名僕婦又率先下船,方才攙扶三人下來。待傅月明出來時,一人便只顧望著她打量,又含笑不語。倒叫傅月明通身不自在,心裡嘀咕不已。

  下了船,只見島上遠處是一片林子,並不見房舍,倒有兩乘轎子候著。那兩名僕婦又請三人上轎,鄭三娘自然是同自家女兒坐了一乘,她們的丫頭*、明霞只得隨轎而行。傅月明便同小玉坐了一乘。待放好了轎簾,那僕婦說了一聲:「起。」兩個轎夫便將轎子穩穩抬起,邁步走去。

  一路上傅月明只覺轎子行的甚慢,便想撩起帘子瞧瞧路上景色,不想伸手一揭,卻掀之不動,原來兩旁的轎簾竟是給釘死了的。她不覺吃了一驚,小玉更不打話,伸手揭開前頭的帘子,向著那轎夫說道:「為什麼把帘子也釘死了?你們要把我們領到什麼地方去?」那隨在轎邊的僕婦上來,笑道:「姑娘安心就是,小的們定然將二位送到地方。」說著,就將帘子一手打下。傅月明與小玉面面相覷,不知這林家小姐是唱的哪一出、演的什麼新鮮故事。無法之下,二人只得靜默不語,暫憑他們行去。

  這轎子七拐八繞,不知轉了多少路途,邁過多少門檻,方才在一處地方停下。只聽轎邊腳步聲響,似是那些人四散開去,傅月明便掀開轎簾,果然周遭不見一人,心裡更是狐疑不定,便同小玉一道下轎。

  下了轎子,傅月明只見二人正身處一片桂花林中,四處金桂、銀桂、丹桂,大約不下百餘株。正是花開時節,樹上杏黃點點,爛漫生輝,微風過處,甜香四溢,沁人心脾,中人慾醉。

  二女皆不曾見過這等場景,不禁皆有些瞠目結舌。小玉舉目四望,見四下更無一人,便向傅月明問道:「姑娘,這林家……是個什麼意思?」

  傅月明搖了搖頭,心中也兀自驚疑不定。正在此際,忽有一道聲音朗朗傳來:「傅姑娘,許久不見,可還記得小可麼?」話音落地,便見一華服青年自林中轉出,緩緩行來。

  傅月明一見此人,身上不覺一顫,拉著小玉向後退了幾步,一字不發,只望著來人。

  只見那人華服美冠,珠玉滿身,面紅唇白,十分俊美,正是前回在白雲庵調戲傅月明的、林知府公子的林常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