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七妹出生時九弟尚未長成,額娘把她託付給婉妃母照顧,七妹事實上是姊妹中為我們母子付出最多的一個——也是額娘唯一一個真正存有愧疚之心的孩子,額娘的心事極重,我猶豫了好久,還是在出閣前把她當年生病的內情告訴了七妹,七妹慟哭失聲地問我「額娘的心該有多疼啊!」在七妹生下自己的長女後,她主動為額娘解開了心結,「生在後宮,養在內廷,我們能平安長大,自然傾注著額娘的無量心血,和您相比,我的這些犧牲又算的了什麼呢?您不欠我的,如果您沒有這種種算計,我們至多也就是夭折的結果,為了四個孩子委屈一個孩子,最難過的那個人不是受委屈的孩子,而是做出決斷的生身母親,況且,那次的險情只是意外,如果額娘有的選,肯定寧願拿自己替代我的」!

  七妹的話算是發自肺腑了,哪怕是最受額娘寵愛的十二弟,也不像外人看到的那樣萬事隨意!

  額娘因為與阿瑪賭氣,很早就不再動手做針線了,讓她破例的是十二弟,老實說,十二弟雖然性情淳粹,天資方面在兄弟之間卻並不出眾,但額娘對她的偏愛是擺在明面上的,景仁宮有一座自我記事起便存在的硯殿,硯殿內珍藏著天下的寶墨名硯,除了十二弟能予求予取外,我們兄弟只有眼巴巴看著的份兒!等十二弟出宮開府,額娘直接把整個硯殿的珍藏賞賜給了他!

  當然,我們沒有心生嫉妒的立場,十二弟是額娘唯一出嗣的兒子。早前為端榮皇太子擇嗣,最大的熱門人選是九弟,連九弟自己也覺得額娘會在他和十二弟之間選擇留下十二弟,等到旨意傳出,九弟終於鬆了一口氣,反倒對十二弟生出虧欠之心來,

  十三弟是最讓我頭疼的一個弟弟,他曾有氣得額娘吐血的「光輝歷史」,因為自小養在貴妃母宮中,包括三哥、六弟、六妹在內,所有哥哥姐姐都要縱著他,又因為貴妃母死在他的面前,皇父額娘都捨不得對他過於苛責,終於把他溺愛成了最有名的紈絝王爺。我這個做長兄的老大犯難,擱著不理,額娘怪我不管教弟弟;罰的重了,額娘又埋怨我過於嚴厲,總之是兩頭不落好的結果。

  十妹是皇父的幼女,也是皇父在世時最疼愛的孩子,也因為這樣,她是因皇父駕崩最傷心的孩子,皇父生前給予十妹的優待,我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幾年後,十妹下嫁拉旺多爾濟,我當眾警告妹夫:十妹是皇父的開心果,是額娘的心頭肉,是大清入關後唯一遠嫁蒙古的固倫公主,我不希望看到她在出嫁後流下一滴眼淚,如果你讓她經受一丁點委屈,我活著,我不答應,我不在了,我的兒子、孫子、曾孫子也不能坐視不管,不然他們就不配做我的子孫!十妹卻很適應草原上的生活,她的兒孫後來都變成了大清討平北地的得力幹將。

  榮登大寶後,我與自己那位從未謀面的皇祖面臨著相同的困局:額娘不願意搬去寧壽宮頤養天年!在外人眼中,兒子都登基半年了,皇太后還霸占著景仁宮拒不挪窩,這明顯是倚老賣老的行為,朝野中多少有所議論:皇帝也真夠可憐的——攤上這樣一個親媽!

  我的安排其實挺周到,後宮的養老殿閣,默認的等級排序依次是慈寧宮(孝莊文皇后為皇太后、太皇太后時居住)、寧壽宮(孝惠章皇后和孝齊憲皇后為母后皇太后時居住)、壽康宮(太皇太后為聖母皇太后時居住)、壽安宮(太妃居所),慈寧宮恰巧在壽康宮隔壁,正好請太皇太后搬過去,額娘與孝齊憲皇后婆媳情深,景仁宮距離寧壽宮也近,就讓額娘挪過去,壽康宮、壽安宮用來安置先帝遺妃,也算是一舉數得的主意了,真等到執行時,發生了情理之中的問題:皇太后不配合!

  額娘的心事我當然理解,但該做的解釋是不能缺少的:寧壽宮比景仁宮大,只有您和十妹居住,為了讓您住的更舒適,所有布置都是比照景仁宮安排,保證您過去後不會「水土不服」——當然了,您在景仁宮住了幾十年,這裡留存著您和先帝的回憶,您如果不反對,以後景仁宮就封起來,不許旁人居住,您要有興致,大可經常回來走走看看。

  額娘表示認同,然後開始告病,引得太妃太嬪、公主福晉都跑到景仁宮侍疾。

  感覺不安的額娘又降懿旨,表示自己只是偶感風寒,完全沒有勞師動眾的必要,大家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沒必要在自己身上耗費精力。

  七妹來勸我:您的後宮只有一個皇后,如今還在先帝周年之內,也不著急騰地方擴充六宮,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了!等額娘緩過勁兒來,我們姊妹輪番勸說,額娘是不會為難您的。

  我怎麼能違逆額娘的意思呢?眾所周知,乾隆朝的皇后和皇儲與一般的皇室母子關係並不一樣,我雖然是「子以母貴」的典型,卻並不是額娘的獨子,一旦遭到廢黜,自己一家妥妥悲劇,額娘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先帝有心易儲,其他人未必會知情,作為當事人的自己一定有所覺察,現在問題解決了,我對做出抉擇的額娘產生了無以復加的愧疚感!

  作出「請太皇太后勸導皇太后」暗示的禮部侍郎被當場掌嘴革職,攆回老家抱孩子去了,我很光棍的對大臣們宣布:朕生在景仁宮、長在景仁宮,朕就願意把景仁宮從皇帝的後院分割出來留給額娘居住,你們怎麼著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