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這不是拆東牆補西牆嗎?穎嬪不免困惑:「主子娘娘,這鐘粹宮——」
寒苓答道:「愛必達之女鈕祜祿氏出身名門,深得皇太后喜愛,欽天監已經選好了下月進宮的日子,她是孝昭仁皇后的侄孫女兒,今既獲蒙聖寵,自然沒有虧待她的道理,鍾粹宮主殿就讓給她來居住吧。」
穎嬪略有不滿:「是!」
愉妃初時不解,轉念後恍然頓悟,起身向穎嬪笑道:「給妹妹道喜了!」
穎嬪茫然不解:「姐姐的意思是——」
寒苓微笑搖頭:「你呀!」
愉妃便有十分篤定:「令貴妃晉位,四妃空缺其一,看皇上之意,八九成是和卓氏的造化,可惜那賤婢無福,妹妹為六嬪之首,又得主子娘娘看重,晉升妃位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
穎嬪忙行大禮:「嬪妾叩謝主子娘娘恩典!」
「這是應當的!」寒苓笑道,「快起來吧!」
讓穎嬪填補妃位的確算得上是順理成章,讓她移宮卻是寒苓的私心,早前皇太后與令貴妃為什麼能與容嬪連結一線?很大程度是因為她們具有同處西宮的地域優勢!如今又來一個鈕祜祿氏,當然有必要對她們進行一定的物理隔絕。
寒苓又道:「皇上在江南收了陳氏,早前已有冊封常在的口諭,我把她安置在你的宮中,規矩上便勞你費心了。」
穎嬪滿口應承:「請主子娘娘放心便是。」
弘曆本人也有借後宮喜事一掃江南晦氣的用意,對寒苓的提議自是欣然採納。
六月二十六日,鈕祜祿氏奉詔入宮,二十八日,後宮大封,穎嬪巴林氏晉封為穎妃,遷居儲秀宮為主位;鈕祜祿氏封為貴人,中宮賜徽為「順」,即號「順貴人」,居鍾粹宮主殿攝管一宮事務;民女陳氏獲蒙聖寵,特旨封為常在,中宮擇徽為「明」,號位「明常在」。
令貴妃卻只有白白看著的份兒了。
弘曆本人沒有料到的是,這卻是乾隆朝最後一次大封六宮的喜慶之事。
作者有話要說: 大約還有十五章完結,我的計劃是在十月一之前完成(這篇文是去年十月一開始更的),最近會很忙,可能會停更兩周。抱歉!
☆、185
接連栽了幾回跟頭,寒苓是絕對不可能繼續麻痹大意下去的。
七夕頭晚,寒苓降旨,東西六宮所有妃嬪、慎刑司主事、敬事房大力太監、尚內局所有女官、各殿所有頭面宮人全部在翊坤宮聚齊,聽取中宮皇后教諭。
眾人不免嘀咕:皇后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令貴妃在晉封之前還兼著「尚內局尚宮」的職位,南巡歸途,寒苓以「貴妃兼任女官,有傷皇子體面」為由,請免令貴妃尚宮之職,弘曆不能不應,是以四尚權柄,仍歸景仁宮統攬。
成霜率尚服、尚膳、尚寢、尚儀查點完人數,因與寒苓回道:「主子,人都到齊了。」
寒苓站起身來:「我就不囉嗦了,自貴妃往下至順貴人,跟著我辛苦一趟,其他人都在這兒候著,沒我的話,誰敢擅自外出,立刻扭送慎刑司審訊,你們都記下了?」
眾人不敢不應:「臣妾(嬪妾、奴才、奴婢)謹遵主子娘娘懿旨。」
「這就走吧!」寒苓抬起手,扶著張雷走在頭裡,後面是令貴妃、四妃、四嬪、順貴人、四位女官率眾同行,連愉妃、婉妃都感疑惑: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寒苓也不藏著,走出翊坤宮便揭曉答案:「我要各宮查看,瞧瞧後宮有沒有違禁之物,查到哪一處,哪一宮的宮人跟去回話,你們都擦亮眼睛看、豎起耳朵聽,我不問話,都把嘴給我閉上。」
眾妃嬪大吃一驚,令貴妃忙道:「主子娘娘,好端端的,怎麼查抄起後宮來了呢?」
「好端端的?」寒苓「哼」了一聲,「別人說這話我倒不覺得意外,要從你口中聽到一個好字,還真該為皇上心寒了!」
令貴妃語塞:皇帝是被容嬪用毒釵給捅到水裡去的,以此推論,真就沒有反駁皇后的立場。
寒苓順勢說道:「你是貴妃,該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咱們就從長春宮查起吧!」
「主子娘娘明察!」令貴妃當然不能答應,「長春宮曾為孝靖皇后舊居,請主子娘娘顧及三公主、四公主體面,不要讓九泉之下的孝靖皇后難以安寧。」
穎妃哂笑道:「令貴妃娘娘,孝靖皇后已經走了二十多年了,聽您的意思,難道長春宮查出錯處,反要怪罪到孝靖皇后身上不成?」
令貴妃只好告罪:「臣妾不敢!」
「令貴妃,你也犯不上多心,不說愉妃、婉妃這等潛邸舊人,便是你與舒妃,伺候萬歲爺也有二十多年了吧?我難道還能對你們生出疑心來不成?」寒苓頓了一頓,「叫你們跟著,不是為拿你們的賊贓,都給我睜大雙眼,對那些個宮女、太監、與族人不睦、與家人不和的常在、答應更要加倍留神,若是出了什麼紕漏,幾十年的臉面都沒了!」
令貴妃稍稍鬆了一口氣:「嗻!」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寒苓嘴上說的客氣,四尚四掌都清楚自己端著誰的飯碗,摩拳擦掌把長春宮各殿裡外里翻了一個底朝天,藥簪子、毒釵子是不可能出現的,令貴妃的配殿中,除了自己親手做的針線,追緬孝靖皇后的佛經倒是抄了幾十本不止。
寒苓答道:「愛必達之女鈕祜祿氏出身名門,深得皇太后喜愛,欽天監已經選好了下月進宮的日子,她是孝昭仁皇后的侄孫女兒,今既獲蒙聖寵,自然沒有虧待她的道理,鍾粹宮主殿就讓給她來居住吧。」
穎嬪略有不滿:「是!」
愉妃初時不解,轉念後恍然頓悟,起身向穎嬪笑道:「給妹妹道喜了!」
穎嬪茫然不解:「姐姐的意思是——」
寒苓微笑搖頭:「你呀!」
愉妃便有十分篤定:「令貴妃晉位,四妃空缺其一,看皇上之意,八九成是和卓氏的造化,可惜那賤婢無福,妹妹為六嬪之首,又得主子娘娘看重,晉升妃位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
穎嬪忙行大禮:「嬪妾叩謝主子娘娘恩典!」
「這是應當的!」寒苓笑道,「快起來吧!」
讓穎嬪填補妃位的確算得上是順理成章,讓她移宮卻是寒苓的私心,早前皇太后與令貴妃為什麼能與容嬪連結一線?很大程度是因為她們具有同處西宮的地域優勢!如今又來一個鈕祜祿氏,當然有必要對她們進行一定的物理隔絕。
寒苓又道:「皇上在江南收了陳氏,早前已有冊封常在的口諭,我把她安置在你的宮中,規矩上便勞你費心了。」
穎嬪滿口應承:「請主子娘娘放心便是。」
弘曆本人也有借後宮喜事一掃江南晦氣的用意,對寒苓的提議自是欣然採納。
六月二十六日,鈕祜祿氏奉詔入宮,二十八日,後宮大封,穎嬪巴林氏晉封為穎妃,遷居儲秀宮為主位;鈕祜祿氏封為貴人,中宮賜徽為「順」,即號「順貴人」,居鍾粹宮主殿攝管一宮事務;民女陳氏獲蒙聖寵,特旨封為常在,中宮擇徽為「明」,號位「明常在」。
令貴妃卻只有白白看著的份兒了。
弘曆本人沒有料到的是,這卻是乾隆朝最後一次大封六宮的喜慶之事。
作者有話要說: 大約還有十五章完結,我的計劃是在十月一之前完成(這篇文是去年十月一開始更的),最近會很忙,可能會停更兩周。抱歉!
☆、185
接連栽了幾回跟頭,寒苓是絕對不可能繼續麻痹大意下去的。
七夕頭晚,寒苓降旨,東西六宮所有妃嬪、慎刑司主事、敬事房大力太監、尚內局所有女官、各殿所有頭面宮人全部在翊坤宮聚齊,聽取中宮皇后教諭。
眾人不免嘀咕:皇后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令貴妃在晉封之前還兼著「尚內局尚宮」的職位,南巡歸途,寒苓以「貴妃兼任女官,有傷皇子體面」為由,請免令貴妃尚宮之職,弘曆不能不應,是以四尚權柄,仍歸景仁宮統攬。
成霜率尚服、尚膳、尚寢、尚儀查點完人數,因與寒苓回道:「主子,人都到齊了。」
寒苓站起身來:「我就不囉嗦了,自貴妃往下至順貴人,跟著我辛苦一趟,其他人都在這兒候著,沒我的話,誰敢擅自外出,立刻扭送慎刑司審訊,你們都記下了?」
眾人不敢不應:「臣妾(嬪妾、奴才、奴婢)謹遵主子娘娘懿旨。」
「這就走吧!」寒苓抬起手,扶著張雷走在頭裡,後面是令貴妃、四妃、四嬪、順貴人、四位女官率眾同行,連愉妃、婉妃都感疑惑: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寒苓也不藏著,走出翊坤宮便揭曉答案:「我要各宮查看,瞧瞧後宮有沒有違禁之物,查到哪一處,哪一宮的宮人跟去回話,你們都擦亮眼睛看、豎起耳朵聽,我不問話,都把嘴給我閉上。」
眾妃嬪大吃一驚,令貴妃忙道:「主子娘娘,好端端的,怎麼查抄起後宮來了呢?」
「好端端的?」寒苓「哼」了一聲,「別人說這話我倒不覺得意外,要從你口中聽到一個好字,還真該為皇上心寒了!」
令貴妃語塞:皇帝是被容嬪用毒釵給捅到水裡去的,以此推論,真就沒有反駁皇后的立場。
寒苓順勢說道:「你是貴妃,該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咱們就從長春宮查起吧!」
「主子娘娘明察!」令貴妃當然不能答應,「長春宮曾為孝靖皇后舊居,請主子娘娘顧及三公主、四公主體面,不要讓九泉之下的孝靖皇后難以安寧。」
穎妃哂笑道:「令貴妃娘娘,孝靖皇后已經走了二十多年了,聽您的意思,難道長春宮查出錯處,反要怪罪到孝靖皇后身上不成?」
令貴妃只好告罪:「臣妾不敢!」
「令貴妃,你也犯不上多心,不說愉妃、婉妃這等潛邸舊人,便是你與舒妃,伺候萬歲爺也有二十多年了吧?我難道還能對你們生出疑心來不成?」寒苓頓了一頓,「叫你們跟著,不是為拿你們的賊贓,都給我睜大雙眼,對那些個宮女、太監、與族人不睦、與家人不和的常在、答應更要加倍留神,若是出了什麼紕漏,幾十年的臉面都沒了!」
令貴妃稍稍鬆了一口氣:「嗻!」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寒苓嘴上說的客氣,四尚四掌都清楚自己端著誰的飯碗,摩拳擦掌把長春宮各殿裡外里翻了一個底朝天,藥簪子、毒釵子是不可能出現的,令貴妃的配殿中,除了自己親手做的針線,追緬孝靖皇后的佛經倒是抄了幾十本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