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知道,是我修行不夠,不夠灑脫平常。

  只是我如今卻又有些迷茫,若我真做到灑脫自在,對親人遠去無動於衷,那我究竟是得道了,還是無情了?

  我打坐靜思一夜,第二日難得放縱,未早起功課。

  庭前黃花開遍,我舞劍一場,雅音沉默在旁,待青鋒入鞘,雅音一面將擰濕的巾帕奉上,一面笑著道:「主子今日身子較從前灑脫不少。」

  「是吧。」我應了一聲,抬眸看她,眉眼間隱約透出幾分笑意來。

  雅音見了仿佛十分吃驚,卻也一笑,眼圈兒莫名酸澀。

  我靜靜垂眸,心內莫名。

  四皇子登基之後成了皇帝,我也再次搬入了宮中,只是這次居於內宮,身為宮嬪,身份處境又不一樣。

  對我而言,在哪裡住著倒都是平常的,時常在歡姐處品茶,看著歡姐靜靜打理那些香料藥品,轉眼幾年時間匆匆而過,回頭一看,只覺時光忽快,白駒過隙。

  前朝爭端愈發嚴重,歡姐為太子憂心,本也無妨,又奉姨丈之事,於是忽然消瘦,形銷骨立。

  我隨歡姐出宮奔喪,扶著她出宮又扶著她入宮,看著她落寞消瘦,心如刀割。

  於是待碧鳶跪在永壽宮正殿之上時,我並未阻攔,只垂眸看著手指一顆顆拈過念珠,靜靜聽著,一言未發。

  後來,皇帝駕崩。

  我順理成章成了先帝太嬪,又被尊為太妃,仗著的無非是這些年的幾分香火情。

  想不到自在在晚年,先帝崩逝之後,弘皓提出帶著歡姐與我四方走走,也是逍遙。

  江南漠北,青藏高山。

  我想不到有生之年還有再臨故土之日,看著滿頭銀髮的阿娘,我心中酸澀難忍,只覺自己分外不孝。

  姑蘇城中逗留許久,歡姐便鬧著要去揚州。

  美人遍布,人間仙境,想來歡姐是奔著遊船畫舫去的。

  鶯歌燕舞美人如雲,看著歡姐如魚得水般的樂趣,我哀嘆一聲長日蹉跎,與弘皓與娉楚對視,均是滿心無奈。

  陽光正好,湖水清澈。

  一切都正正好。

  我心中吟吟念了一句,眼帶笑意地去看歡姐。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

  武林外傳死忠粉投擲火箭炮×1

  demeter投擲地雷×1

  讀者「武林外傳死忠粉」,灌溉營養液 +10 2020-09-06 15:49:13

  讀者「啊忱很帥」,灌溉營養液 +1 2020-09-06 10:56:04

  讀者「花花虹的NC實習生」,灌溉營養液 +1 2020-09-05 22:47:49

  讀者「來個包子不要餡兒」,灌溉營養液 +2 2020-09-05 22:27:14

  第110章 一一零

  【青莊】

  我從前其實不叫青莊, 我本姓劉,家中排行第七,女兒輕賤, 父母也不認得幾個大字, 於是我並未有個好聽的正經名字,只順著序齒排行, 叫我:七姐兒。

  一家子裡里外外都是奴才, 服侍人的,好在主家寬厚, 不曾動輒打罵, 爹娘和大哥都在府里侍候,按月有錢糧,勉強溫飽,倒也溫馨。

  長到六七歲上,太太身邊的管事嬤嬤來了家裡, 阿娘給我換了一身年裡做的新衣裳,殷勤地讓我給管事嬤嬤端茶。

  管事嬤嬤態度很和藹, 笑著問了我許多事情,如今垂垂老矣,已沒那個心力去細思她當年都與我說了什麼, 只記得最後,她溫熱的大手揉了揉我的頭, 笑眯眯道:「以後七姐兒就入內院伺候吧。」

  我當時還未覺什麼, 只是阿娘欣喜若狂的表情與幾位姐姐隱隱的嫉妒深深刻在我的腦海中,使我明白:這是一件好事兒。

  於是我自然也歡喜。

  第二日一早,阿爹守夜回來,聽說了這事也極為歡喜。阿娘給大家下了面, 我的是精細白面,打了一個雞蛋,熱氣騰騰、香噴噴地擺在桌上。

  這在從前是從未有過的待遇。

  雖然家中有三人在府里辦事,得以按月支領錢糧,可七女一子八個孩子,一家十一口人,指著那外院服侍粗使活計的簡薄月例過活,哪裡簡單?

  當時家中前頭的幾位姐姐都已出閣,唯有五姐、六姐還在家中,按理說也該輕省些。

  但先是大哥娶妻傾盡家財,復又有姐姐們出嫁,也該預備嫁妝。阿爹是好面的人,雖只打更守夜服侍,可也不欲讓人說自己是「賣女兒」,於是給姐姐們預備的嫁妝雖算不上豐厚,卻也並不簡陋。

  於是即便少了好幾張嘴,家裡的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

  我入了內院,算是家中一件極大的喜事。五姐六姐雖羨慕嫉妒,卻也點燈熬油拆了舊衣洗淨給我縫了新衣裳,大嫂子將嫁妝里的一匹細布取出,裁下一塊尺頭來,給我做了一件襖兒並一雙鞋,在鄰裡間念叨了好幾日,很得了賢名。

  出閣了的姐姐們都回家探望,各給我帶了禮物,面上有艷羨,也有淡淡的愁緒。後來日復一日,我漸漸明白,她們是怕我在內宅犯了什麼事兒,神不知鬼不覺地就沒了。

  烏拉那拉府並非苛待下人之處,可太太出身覺羅氏,一言一行都很有規矩,御下嚴謹,並不苛責,卻讓人很是害怕。

  尤其太太看重她膝下的幾位哥兒,從前有個妖妖嬈嬈的丫頭想借三少爺一步登天,太太直接將她發賣到偏遠之地嫁與一個老鰥夫,一家老小也都被打發到莊子上種地。

  這個例子是老嬤嬤們幾次三番與我們說過的,為的是告誡我們,果然,伺候一起入內院學規矩的小姐妹們便老實許多,也沒人奔著東走西逛,規矩學習的極為認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