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知歡更受不住了,直恨自己不是個男兒身。

  敏儀心中無奈,卻也對年貴妃笑道:「你既然醒了,我們也不多留了。」

  又對皇帝笑道:「萬歲爺陪陪年妹妹吧,妾身帶著知歡告退了。」

  皇帝略一頷首,擺了擺手,准了。

  敏儀拉著宋知歡告了退,出了承乾宮方恨鐵不成鋼地道:「她從前如何難為你的,都忘了不成?」

  宋知歡心裡卻念著年貴妃挺不過今年了,當即搖了搖頭,湊在她耳邊輕輕道:「何必和她多計較呢?不值當。」

  語畢回過身來,卻又搖了搖頭,悠悠感慨道:「如此一個佳人,可惜了啊。」

  敏儀先時未覺什麼,後來回了殿裡細細咂摸這一句話卻有了些別樣的理解,一下子心裡一驚,一時手上半盞清茶一晃灑出不少去。

  黃鶯亦是一驚,擺擺手讓湊上來的小宮女退了,自己擰了巾子來擦了桌上的水珠兒,又為敏儀換了新茶,方問道:「您這是怎麼了?」

  敏儀心中有些遲疑,卻也肯定了自己的猜測,此時搖了搖頭,道:「沒什麼。」又問道:「天兒熱了,今年萬歲爺預備著出宮去圓明園避暑,先打發人過去收拾,天氣炎熱,各處的天棚要搭好。暉兒和你淑主子畏熱,尤其要注意。」

  黃鶯答應了一聲,見敏儀不欲多提便沒細問,只笑道:「也有幾年沒在圓明園過五月節了,想來也比在宮裡熱鬧。」

  敏儀聽了笑道:「如今身份不同了,端午節皇上要宴請群臣,出了先帝的孝更要好好熱鬧熱鬧,你記得提醒我,明後日去找皇貴額娘取取經。」

  黃鶯答應了一聲,道:「您放心吧,這樣要緊的事,奴婢定然不會忘了。」

  一時宋知歡回了永壽宮,見三五個小宮女湊在廊下做針線,近了一看,原是預備著端午用的荷包香囊,葫蘆、繡球、雞心等形狀,做的小巧,小姑娘素手捏著穿針引線,花紋顏色鮮亮,針腳細密,可知是十足的用心。

  最特殊的是個穿著水綠衣裳的小姑娘,坐在廊下,面前擺著各色縐紗綾綢,一隻素手捏著針線,手上一塊料子上已有了八寶群花之態的雛形。身旁放著剪刀,小簍子內還有已成型了的縐紗蜘蛛、葫蘆瓜果,鮮紅綢子擰出的櫻桃莓果分外逼真,葫蘆也有青綠之態,滴翠濃郁。

  宋知歡細看了一會兒,笑道:「好靈的一雙手。你是新進來的?叫什麼名字?」

  那小宮女一驚,回過頭看了一眼,忙起身請安,道:「奴才是新入宮的,柔成姑姑說,前頭的忍冬姐姐出了宮,讓奴才頂了她的名字。」

  宋知歡笑著打量了她一會兒,問道:「南人?」

  「是,家中祖籍嘉興。」那忍冬回話道。

  「嘉興?是個好地方。」宋知歡笑了一下,又問:「你做這些小豆娘是做什麼用的啊?」

  忍冬道:「柔成姑姑知道奴才祖籍在南,特地問的。說娘娘喜歡這些東西,讓奴婢多預備些。」

  宋知歡歪頭看了柔成一眼,伸手在小簍子裡撥弄兩下,拾起一串碧色水波紋綢子製成的小粽子,問她:「這也是給本宮的?」

  忍冬悄悄抬眼看了宋知歡一下,面帶羞怯:「奴才、奴才手藝不好,不敢向娘娘獻醜。這小粽子您若是喜歡,自然就再好不過。」

  「好靈巧的一雙手。」宋知歡細看了一會兒,笑道:「正巧那些翡翠珠玉的我也戴膩了,今年就用這一串兒了。」

  她溫聲對忍冬道:「你不必怕,我這永壽宮事兒不多,人也不多,不比別處熱鬧,卻也自在些。你的手藝好,我很喜歡,你也不比羞怯。今年多大了?」

  忍冬答話道:「奴才今年十四了。」

  「還是個小姑娘的。」宋知歡仔細打量著她,十幾歲的小姑娘,穿著身水碧的襯衣站在紅牆邊上,花骨朵兒一樣,乾淨純粹。

  她吩咐柔成:「就讓她進內殿侍候吧,抓些小錁子給她玩兒。以後做些針線就是了。」

  又喚道:「辛夷,忍冬出去了,你屋裡空著吧?她也不必那小宮女們擠了,讓她搬去你屋裡吧,你多教教她。」

  辛夷雖到了年紀,卻沒出宮去,如今隨著柔成辦差,已是好一副沉穩模樣,此時笑著答應了一聲,又拉著忍冬的手道:「還不快謝恩,這是高興傻了?」

  忍冬這才反應過來,忙跪下要給宋知歡磕頭。

  辛夷知道宋知歡不愛這一套,已將人架住了。

  宋知歡笑道:「你也不必給我磕頭,要報答我,這小葫蘆、小粽子多做些個。我記得屋裡有些艷紅、亮紫二色的妝緞尺頭,回頭柔成你拿給她。忍冬,你給我多作出幾個櫻桃、葡萄的串子來,餘下的料子賞你了,自己做些荷包香袋兒拿著玩吧。」

  忍冬忙忙應了,柔成笑道:「主子又琢磨著送這送那了,今年倒是忍冬得了您的眼。」

  宋知歡心裡總覺著她不襯忍冬這個名字,琢磨了一會兒,道:「這丫頭叫忍冬不襯,我琢磨著,換個名字吧。碧鳶,就叫碧鳶。」

  「這名兒可水靈。」柔成聽了故意道:「只是您許多年沒給小丫頭取名了,也不怕辛夷她吃醋?」

  宋知歡瞥了辛夷一眼,「你吃醋?」

  「奴才知道主子疼奴才,哪裡會吃醋?」辛夷笑眯眯道。

  「你自己的徒弟,心性你還不知道?」宋知歡嗔柔成道:「我看是你自己吃醋,拿辛夷來當引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