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他在荀彧怔愣的神色里,握緊他的手,輕輕笑道。“從今往後,亦當如是。”
作者有話要說: 爆了爆了,字數爆了~正文就這樣完結吧,剩下幾個番外~後世論壇體番外已經想好怎麼寫啦!一定要在周四前完結它!
第116章 番外一
興平年間, 十五歲的荊州學子龐統自覺成才,前往儒經書院尋找司馬徽、鄭玄討教文學。
這個年頭士族子弟遊學是非常正常的事,尤其儒經書院作為丞相糜荏資助開辦的學院, 在天下學子們心中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
知道龐統年紀輕輕便拿到荊中書院的結業證後, 兩人都很重視, 親自與他暢聊,從荊中書院與儒經書院的區別、他學得的內容、一路走來風土人情, 甚至天下大勢……等等。
尤其是司馬徽,與他聊了一天一夜都不停歇,自然將他因為知己, 暢所欲言。
龐統也不驕傲,跟著書院的學子上了一個月的課, 在鄭玄與司馬徽開小灶下學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因為糜荏規定主要教材,天下書院在課堂上教的內容都差不多。想要學習更多,更偏遠的內容, 就需要單獨跟隨老師深入學習。
所以龐統學習一身韜略、陣法、機關, 卻還能在鄭玄與司馬徽身上學到他們的才能。
“儒經書院名不虛傳, 才人輩出。”龐統行了一禮,恭敬道, “但我荊中書院也不差,先生不去看一看嗎?”
荊中書院, 正是劉表效仿儒經書院在荊州開設的書院。他有心為自家書院拐幾位老師回去, 鄭玄是不可能的,司馬徽或許可能。
畢竟司馬徽的好友黃承彥、龐德公都在裡頭教書,龐統就是他們的親傳弟子。
司馬徽撫著自己的美須:“你說的不錯,不過老夫年紀大了,就不去了。”
他笑道, “我的弟子諸葛亮,或許可以隨你前往。”
這事兒就這麼定下了。
五日後,正在實驗室搗鼓什麼東西的諸葛亮,被打包送上了龐統的馬車,茫然地跟著他一起前往荊州。
這些年糧食豐收,百姓生活安定下來,手頭也闊綽不少。朝廷拿出一些稅收鋪設官道,用上了一種叫做水泥的東西。
現在,各州郡的主官道都已經很寬闊平坦,周遭偏僻的郡縣裡也已經安排上了。
諸葛亮剛從實驗室出來還有些懵,聽著龐統說了幾句話便捋清事情經過,恢復慣來的儒雅,毫無障礙地從容與龐統交流。
他們暗暗較勁著,比拼學識、眼界、才能……最終驚喜的發現,兩人居然不相上下。
於是馬車之中,兩名十五歲的少年放下戒備,相視而笑引為知己。
他們很快抵達荊中書院。
送上司馬徽的信件,諸葛亮便跟著龐德公、黃彥成學習陣法、機關,平日裡則與龐統談天說地,暢所欲言,打敗各種前來挑戰的書院學子。
還暫居於隆中草廬。因為龐統號“鳳雛”,他也跟著玩兒,自號“臥龍”。
……
日子天天過去。
翌年秋耕時,他在書院中發現一名女子。
那女子其貌不揚,諸葛亮瞧見時就蹲在地上把玩一堆木頭,時不時還拿著釘錘敲打那些木頭。
諸葛亮起了興致。
他撿起散落在旁的圖紙,站在一旁瞧了一會,疑惑道:“這是什麼?”
這木車看著像是簡易的小牛車,但下方裝著木輪,並不需要馬力驅動,人就能推動。
女子連看都沒看他,隨口答道:“一種省力的運糧工具。”
諸葛亮恍然。
雖然糜丞相改良農耕的工具,但百姓負擔依舊很重,幾百斤糧從田地里運來運去,幾天下來也能把人累得夠嗆。
見她皺眉,許久不動,他問:“怎麼不繼續往下呢?”
女子沉浸在思緒中,沒有回答。
諸葛亮被無視了,也不惱,反而提醒道:“或許是這裡的問題,這條軸說不定可以改改?”
女子這才抬首看了他一眼:“你也懂這個?”
諸葛亮謙虛道:“略知一二。”
女子道了句“多謝”,低頭嘗試他的方案。
“鄙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諸葛亮見她在圖紙上寫寫畫畫,“不知姑娘如何稱呼?”
女子道:“鄙姓黃,小字月英。”
諸葛亮微笑道:“黃姑娘,亮可否與你一同研究此物?”
黃月英挑眉。
她在鄉間的名聲不好,別人都叫她“阿丑”,閨中女子大多認為她行事古怪,不願與她玩。這會見諸葛亮居然毫不避諱,點頭道:“好啊。”
兩人很快研製出這種工具,取名為“木牛流馬”,可以節省農人們運糧的力氣。
不久之後,荊州百姓都用上了這一工具,甚至很快普及到了全國各地。
荊州牧劉表大喜,上表朝廷諸葛亮的功勞。他隻字未提黃月英,於是封賞下來後,諸葛亮推辭不受。
他親自寫信給糜荏,陳述此事經過。不久,糜荏重新下旨,給了黃月英應得的封賞。
……
經此一役,諸葛亮、黃月英名聲大振。
他這年堪堪十八歲,荊州士族見他風姿卓越、出身儒經書院、兄長諸葛瑾已步入官場,紛紛上門詢問他的婚事,被他一一拒絕。
作者有話要說: 爆了爆了,字數爆了~正文就這樣完結吧,剩下幾個番外~後世論壇體番外已經想好怎麼寫啦!一定要在周四前完結它!
第116章 番外一
興平年間, 十五歲的荊州學子龐統自覺成才,前往儒經書院尋找司馬徽、鄭玄討教文學。
這個年頭士族子弟遊學是非常正常的事,尤其儒經書院作為丞相糜荏資助開辦的學院, 在天下學子們心中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
知道龐統年紀輕輕便拿到荊中書院的結業證後, 兩人都很重視, 親自與他暢聊,從荊中書院與儒經書院的區別、他學得的內容、一路走來風土人情, 甚至天下大勢……等等。
尤其是司馬徽,與他聊了一天一夜都不停歇,自然將他因為知己, 暢所欲言。
龐統也不驕傲,跟著書院的學子上了一個月的課, 在鄭玄與司馬徽開小灶下學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因為糜荏規定主要教材,天下書院在課堂上教的內容都差不多。想要學習更多,更偏遠的內容, 就需要單獨跟隨老師深入學習。
所以龐統學習一身韜略、陣法、機關, 卻還能在鄭玄與司馬徽身上學到他們的才能。
“儒經書院名不虛傳, 才人輩出。”龐統行了一禮,恭敬道, “但我荊中書院也不差,先生不去看一看嗎?”
荊中書院, 正是劉表效仿儒經書院在荊州開設的書院。他有心為自家書院拐幾位老師回去, 鄭玄是不可能的,司馬徽或許可能。
畢竟司馬徽的好友黃承彥、龐德公都在裡頭教書,龐統就是他們的親傳弟子。
司馬徽撫著自己的美須:“你說的不錯,不過老夫年紀大了,就不去了。”
他笑道, “我的弟子諸葛亮,或許可以隨你前往。”
這事兒就這麼定下了。
五日後,正在實驗室搗鼓什麼東西的諸葛亮,被打包送上了龐統的馬車,茫然地跟著他一起前往荊州。
這些年糧食豐收,百姓生活安定下來,手頭也闊綽不少。朝廷拿出一些稅收鋪設官道,用上了一種叫做水泥的東西。
現在,各州郡的主官道都已經很寬闊平坦,周遭偏僻的郡縣裡也已經安排上了。
諸葛亮剛從實驗室出來還有些懵,聽著龐統說了幾句話便捋清事情經過,恢復慣來的儒雅,毫無障礙地從容與龐統交流。
他們暗暗較勁著,比拼學識、眼界、才能……最終驚喜的發現,兩人居然不相上下。
於是馬車之中,兩名十五歲的少年放下戒備,相視而笑引為知己。
他們很快抵達荊中書院。
送上司馬徽的信件,諸葛亮便跟著龐德公、黃彥成學習陣法、機關,平日裡則與龐統談天說地,暢所欲言,打敗各種前來挑戰的書院學子。
還暫居於隆中草廬。因為龐統號“鳳雛”,他也跟著玩兒,自號“臥龍”。
……
日子天天過去。
翌年秋耕時,他在書院中發現一名女子。
那女子其貌不揚,諸葛亮瞧見時就蹲在地上把玩一堆木頭,時不時還拿著釘錘敲打那些木頭。
諸葛亮起了興致。
他撿起散落在旁的圖紙,站在一旁瞧了一會,疑惑道:“這是什麼?”
這木車看著像是簡易的小牛車,但下方裝著木輪,並不需要馬力驅動,人就能推動。
女子連看都沒看他,隨口答道:“一種省力的運糧工具。”
諸葛亮恍然。
雖然糜丞相改良農耕的工具,但百姓負擔依舊很重,幾百斤糧從田地里運來運去,幾天下來也能把人累得夠嗆。
見她皺眉,許久不動,他問:“怎麼不繼續往下呢?”
女子沉浸在思緒中,沒有回答。
諸葛亮被無視了,也不惱,反而提醒道:“或許是這裡的問題,這條軸說不定可以改改?”
女子這才抬首看了他一眼:“你也懂這個?”
諸葛亮謙虛道:“略知一二。”
女子道了句“多謝”,低頭嘗試他的方案。
“鄙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諸葛亮見她在圖紙上寫寫畫畫,“不知姑娘如何稱呼?”
女子道:“鄙姓黃,小字月英。”
諸葛亮微笑道:“黃姑娘,亮可否與你一同研究此物?”
黃月英挑眉。
她在鄉間的名聲不好,別人都叫她“阿丑”,閨中女子大多認為她行事古怪,不願與她玩。這會見諸葛亮居然毫不避諱,點頭道:“好啊。”
兩人很快研製出這種工具,取名為“木牛流馬”,可以節省農人們運糧的力氣。
不久之後,荊州百姓都用上了這一工具,甚至很快普及到了全國各地。
荊州牧劉表大喜,上表朝廷諸葛亮的功勞。他隻字未提黃月英,於是封賞下來後,諸葛亮推辭不受。
他親自寫信給糜荏,陳述此事經過。不久,糜荏重新下旨,給了黃月英應得的封賞。
……
經此一役,諸葛亮、黃月英名聲大振。
他這年堪堪十八歲,荊州士族見他風姿卓越、出身儒經書院、兄長諸葛瑾已步入官場,紛紛上門詢問他的婚事,被他一一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