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聞逝川看了一眼還在準備的工作人員,趴在窗台上,手墊在下巴下,隔著窗戶小聲問他:「採訪怎麼樣,要我和你一塊兒嗎?」
不得不承認,對於這樣需要剖白自己的採訪,他留下了一點陰影。陰影來源於上一會章庭直接在直播訪談里揭他的短,他這會兒想起來還覺得心裡惴惴。
付行雲三兩口吃完了三明治,說道:「好。」
聞逝川說:「過來點兒。」
付行雲不明所以,湊過去,趁著他背向其他人,聞逝川飛快地把嘴邊的麵包碎屑用拇指擦掉,自然而然地送進自己嘴巴里。他懶得繞過去走門了,手在窗台上一撐腳一收,直接從窗戶翻了進來。
作者有話說:
這是我的最後一章存稿(嘆氣)
我居然一直存稿到了15萬字,我太厲害了,接下來的更新估計沒有之前規律了,後面這些都不是很好寫(再嘆氣)
第54章 媽媽
工作人員被突然翻窗進來的聞逝川嚇了一跳,委婉地說道:「聞導,您是下一個」
「沒事,」聞逝川多搬了一張椅子過來,放在付行雲旁邊,說道,「雙人採訪也行。」
節目組導演想了想點了頭,單人採訪變成了雙人採訪。節目中的採訪都是沒有稿子的,任由訪問者和嘉賓發揮。有了聞逝川坐在旁邊,不必伸手也能碰到的距離,付行雲心裡踏實多了,面對著採訪的鏡頭也不再心裡惴惴不安。
導演先是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講講風景講講旅遊的感受,付行雲講得多,聞逝川只是時不時搭幾句,付行雲在說的時候,他就側過頭去認真地聽,整個氛圍很輕鬆,付行雲心中的防線漸漸消失。
「來到孤兒院,你感覺怎麼樣?」導演突然問道。
付行雲沉默了一會兒,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他看向窗外,看了一會兒才回過頭來看向鏡頭,他說:「其實不怎麼樣。」
導演沒有深問,話鋒一轉:「你是怎麼發現那個孩子不喜歡鏡頭的?」
「直覺吧,」付行雲短促地一笑,「我小時候也不喜歡鏡頭」
導演敏銳地捕捉到了付行雲此刻敏感的情緒,一時間他沒有繼續提問,付行雲也沒有接著說,留下了一段空白,聽到的只有風聲還有隱約的兒童嬉鬧聲。導演足夠耐心,沒有追問,靜靜地等,過了好一會兒,付行雲接著往下說了。
「被鏡頭捕捉的時候,總有點兒身不由己的感覺。」付行雲艱澀地描述道,「而且你永遠無法預料被拍出來之後你是什麼樣的,有很強的不確定感。」
「你現在是演員了,還會害怕鏡頭嗎?」
付行雲發現導演用了「害怕」這個詞,他覺得這就不太好接了,演員害怕鏡頭,這說出去難道不離譜嗎?
他沉默了,剛才一直沒張嘴的聞逝川倒是接上了話。
「拍攝的行為有某種捕食意味,拍攝人即是侵犯人。桑塔格說的,拍攝某人是一種升華式的謀殺,一種軟謀殺,正好適合一個悲哀、受驚的世代。」
導演問:「聞導,你認同這個說法嗎?」
聞逝川靠在椅背上,聳了聳肩:「部分吧。」
「那作為導演,你覺得這個拍攝的度在哪裡?」
聞逝川想了想說道:「這個度不好把握。既要冷靜客觀,又有人文關懷,既要讓演員足夠安全,又要適當冒犯,很不好說,我還在摸索。」
導演把問題拋給付行雲,笑著問道:「付老師認同嗎?兩位之前剛剛合作完,在合作過程中有感受到嗎?」
在西南小鎮拍電影的那段時間的經歷一下子出現在付行雲腦海中,說起來,整個劇組一大幫子人,但他馬上想起的還是他們倆相處的那些片段。他掩飾性地低頭咳了幾聲,將腦海中那些不合時宜的想法清理掉,認認真真地回答:「可能是因為我們認識的時間很長了,彼此很熟悉,面對他的鏡頭,我感覺很放心。而且他很有想法,鏡頭視角很獨特,最後拍出來的效果很讓人驚喜。」
「那在你合作過的導演裡面,你覺得聞導排在」
「排第一,」付行雲機靈地說道,「按照交情排的話。」
「你在我拍過的演員里排第一,不按交情排也是。」聞逝川說道。
付行雲有些不好意思地迴避聞逝川的目光,小聲道謝。他突然意識到,這是他們兩個人第一次這樣當著旁人的面大方坦率地夸對方,談的不是情感和私事,夸的也不是樣貌和體貼,而是正正經經大大方方地肯定彼此的專業水平。
這種感覺讓付行雲很新奇,也很開心。除去那些錯綜複雜的感情,撇開愛和**,他們還是導演和演員,互相選擇、互相評價。
導演問付行云:「聽說接下來你有可能和徐導合作,你對徐導的鏡頭語言有什麼樣的印象?」
這一個問題可謂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了。
剛剛暖起來的氛圍一下子就冷下去了,付行雲用餘光關注著聞逝川,他看到聞逝川的目光從鏡頭上移開了,轉向窗外。
付行雲說:「還沒有最後敲定合作,一切都說不準。」
導演剩下的後半個問題,付行雲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回答了什麼,大多是些場面話,畢竟徐渭在電影圈的地位擺在那裡,他作為一個小演員,不好批評什麼,剩下的也只有誇了。
不得不承認,對於這樣需要剖白自己的採訪,他留下了一點陰影。陰影來源於上一會章庭直接在直播訪談里揭他的短,他這會兒想起來還覺得心裡惴惴。
付行雲三兩口吃完了三明治,說道:「好。」
聞逝川說:「過來點兒。」
付行雲不明所以,湊過去,趁著他背向其他人,聞逝川飛快地把嘴邊的麵包碎屑用拇指擦掉,自然而然地送進自己嘴巴里。他懶得繞過去走門了,手在窗台上一撐腳一收,直接從窗戶翻了進來。
作者有話說:
這是我的最後一章存稿(嘆氣)
我居然一直存稿到了15萬字,我太厲害了,接下來的更新估計沒有之前規律了,後面這些都不是很好寫(再嘆氣)
第54章 媽媽
工作人員被突然翻窗進來的聞逝川嚇了一跳,委婉地說道:「聞導,您是下一個」
「沒事,」聞逝川多搬了一張椅子過來,放在付行雲旁邊,說道,「雙人採訪也行。」
節目組導演想了想點了頭,單人採訪變成了雙人採訪。節目中的採訪都是沒有稿子的,任由訪問者和嘉賓發揮。有了聞逝川坐在旁邊,不必伸手也能碰到的距離,付行雲心裡踏實多了,面對著採訪的鏡頭也不再心裡惴惴不安。
導演先是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講講風景講講旅遊的感受,付行雲講得多,聞逝川只是時不時搭幾句,付行雲在說的時候,他就側過頭去認真地聽,整個氛圍很輕鬆,付行雲心中的防線漸漸消失。
「來到孤兒院,你感覺怎麼樣?」導演突然問道。
付行雲沉默了一會兒,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他看向窗外,看了一會兒才回過頭來看向鏡頭,他說:「其實不怎麼樣。」
導演沒有深問,話鋒一轉:「你是怎麼發現那個孩子不喜歡鏡頭的?」
「直覺吧,」付行雲短促地一笑,「我小時候也不喜歡鏡頭」
導演敏銳地捕捉到了付行雲此刻敏感的情緒,一時間他沒有繼續提問,付行雲也沒有接著說,留下了一段空白,聽到的只有風聲還有隱約的兒童嬉鬧聲。導演足夠耐心,沒有追問,靜靜地等,過了好一會兒,付行雲接著往下說了。
「被鏡頭捕捉的時候,總有點兒身不由己的感覺。」付行雲艱澀地描述道,「而且你永遠無法預料被拍出來之後你是什麼樣的,有很強的不確定感。」
「你現在是演員了,還會害怕鏡頭嗎?」
付行雲發現導演用了「害怕」這個詞,他覺得這就不太好接了,演員害怕鏡頭,這說出去難道不離譜嗎?
他沉默了,剛才一直沒張嘴的聞逝川倒是接上了話。
「拍攝的行為有某種捕食意味,拍攝人即是侵犯人。桑塔格說的,拍攝某人是一種升華式的謀殺,一種軟謀殺,正好適合一個悲哀、受驚的世代。」
導演問:「聞導,你認同這個說法嗎?」
聞逝川靠在椅背上,聳了聳肩:「部分吧。」
「那作為導演,你覺得這個拍攝的度在哪裡?」
聞逝川想了想說道:「這個度不好把握。既要冷靜客觀,又有人文關懷,既要讓演員足夠安全,又要適當冒犯,很不好說,我還在摸索。」
導演把問題拋給付行雲,笑著問道:「付老師認同嗎?兩位之前剛剛合作完,在合作過程中有感受到嗎?」
在西南小鎮拍電影的那段時間的經歷一下子出現在付行雲腦海中,說起來,整個劇組一大幫子人,但他馬上想起的還是他們倆相處的那些片段。他掩飾性地低頭咳了幾聲,將腦海中那些不合時宜的想法清理掉,認認真真地回答:「可能是因為我們認識的時間很長了,彼此很熟悉,面對他的鏡頭,我感覺很放心。而且他很有想法,鏡頭視角很獨特,最後拍出來的效果很讓人驚喜。」
「那在你合作過的導演裡面,你覺得聞導排在」
「排第一,」付行雲機靈地說道,「按照交情排的話。」
「你在我拍過的演員里排第一,不按交情排也是。」聞逝川說道。
付行雲有些不好意思地迴避聞逝川的目光,小聲道謝。他突然意識到,這是他們兩個人第一次這樣當著旁人的面大方坦率地夸對方,談的不是情感和私事,夸的也不是樣貌和體貼,而是正正經經大大方方地肯定彼此的專業水平。
這種感覺讓付行雲很新奇,也很開心。除去那些錯綜複雜的感情,撇開愛和**,他們還是導演和演員,互相選擇、互相評價。
導演問付行云:「聽說接下來你有可能和徐導合作,你對徐導的鏡頭語言有什麼樣的印象?」
這一個問題可謂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了。
剛剛暖起來的氛圍一下子就冷下去了,付行雲用餘光關注著聞逝川,他看到聞逝川的目光從鏡頭上移開了,轉向窗外。
付行雲說:「還沒有最後敲定合作,一切都說不準。」
導演剩下的後半個問題,付行雲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回答了什麼,大多是些場面話,畢竟徐渭在電影圈的地位擺在那裡,他作為一個小演員,不好批評什麼,剩下的也只有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