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頁
荀小姑娘聽得睜大的眼眸,想不到世間還有這麼巧妙的辦法。
順著運河北上,一路要路過四個郡縣的郡治,這些個郡城都極為繁華,甚至不輸給還在恢復期的洛陽,尤其是崔鳶的老家東武城,這裡種植著大片的棉花,有著北方最為精緻的提花織造中心,布料品類之多,讓荀灌看得眼花繚亂。
崔鳶告訴她,雖然北方很多鄉里還是貧民,但很多城裡的工坊工人已經有了一點收入,他們願意為自己準備一點體面衣物,而一些鄉里的大族,也是這些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費方。
北方如今已經不全是把奢侈品傾銷到南方的世家之中了,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康之家,嗯,按異人們說法,就是有了一個潛力無限的新生市場。
而到薊城時,荀灌有些困惑地發現,薊城根本沒有城牆。
崔鳶這才略自豪地告訴她:「原來的小縣城牆太過礙事,早就已經被拆除了,你現在看的這座大城,是最近幾年才修築出來的新城。」
「可是,不是要遷都洛陽嗎?」荀灌困惑地問道,「那麼,修這麼大的城,不是浪費麼?」
「當然不是。」崔鳶笑道,「薊城向西北一百里,便是軍都徑,此為入草原最近的路途,草原的所有牲口、羊毛、奶貨都要在薊城中轉,而南方的茶葉、鹽鐵,都是從薊城轉運草原,這裡的地位,根本無可取代。」
「原來如此。」荀灌不明白這代表什麼,但是聽著都覺得好厲害的樣子。
崔鳶又道:「再者,上黨向北入晉陽那條入草原的路,可是要全程走完八百里的太行山,走軍都徑,只要穿越百里的太行徑道,就能直入草原,完是不同的難度,更不要提東北的遼西、遼東的稻米、木材也是走這裡最快,就算是遷都洛陽,這裡依然會是北方的樞紐。」
兩人一邊說,一邊下船,易水的大碼頭因為太繁華,沿途有專人指揮通行,很多大船沒辦停泊,只能用小船將貨送上岸,然後又匆忙離開這擁擠的河道。
她們靠岸時天色已晚,船上掛起了煤油的風燈,燈火明亮,遠勝燭火,一時間,整個水岸都倒影著無數燈光,仿佛天上繁星落下,碼頭邊的路燈也早早被點燈人注油點燃,在明亮的燈火中,自成一條夜市,那種盛世的繁華之景,驚得荀灌一時連呼吸都不敢大聲。
就怕驚醒了美好的夢。
崔鳶帶著荀小姑娘順便逛了這條夜市,嘗了一顆街頭賣炸油果子,便不讓小姑娘吃第二顆了,因為這是棉籽油炸的,不能多吃。
「為什麼棉籽油不能多吃?」荀灌總忍不住回頭,那甜糯的油果子太好吃了。
「因為吃多了會生不出小孩。」崔鳶苦口婆心地阻止少女吃零食,「而且留著肚子,前邊還有更多好吃的。」
街頭還有賣怡糖、麵條、混沌、炊餅之類的各種攤子,除了吃食外,賣干海貨、菌類、頭花、布料、柳編、陶瓷這些攤位也是應有盡有,但都乖巧地在一條白線之外擺著攤位,不敢越線一步。
街道上有兩個戴著一截紅袖的老人如鷹隼一般巡視著這些攤位,很多攤主一見到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兩股戰戰,仿佛隨時準備著卷著攤子逃去天邊。
荀灌在街市上看得眼花繚亂,整個人像掉進了糧窩的老鼠,暈頭轉向,神昏顛倒。
更神奇的是這裡還時常能看到一些白膚異瞳的胡人,操著一口磕磕絆絆,讓人迷惑的單音節,流竄在市井之間。
如果不是因為接近子時(十二點),碼頭的燈油已近耗盡,攤販們紛紛收攤,崔鳶還拉不走這個姑娘——她的力氣是真的大。
崔鳶帶著姑娘回到了自己的家,一番洗漱後,荀灌被澡室里那柔軟的如肌膚般的香胰迷住了,洗了快半個時辰,這才美美地睡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天上要練槍的荀灌便看到一位俊美貴氣的青年背著包,熟練地爬上一棵牆邊樹,欲翻牆而出。
「哪來的毛賊!」荀灌一聲質問,長槍脫手而出,迅猛地扎穿背包,將他生生釘在樹上。
青年神色一變,頓時冷汗濕透內衫,但他敏捷地脫下包,在荀灌威脅的視線終是不敢再跳出圍牆,思考一瞬後,他飛快向上爬了幾步,躲到樹蔭之中。
荀灌正要再問,就聽身後傳來匆忙的步伐聲,一名四十多歲的婦人看到這邊有客人,旁邊的僕人立刻說這是姑娘昨晚帶回來的客人,既是生客,想來少爺也不在此。
婦人頓時面露氣極之色:「一個兩個,真是孽債!」
說罷,向荀灌致歉打擾後,婦人憤怒地離去。
荀灌這才走到樹下,看著還插在樹杆上的槍,目光閃耀,揚唇一笑間,如野豹般輕盈地跳了上樹去。
崔家雙璧啊,她慕名很久了。
當然要認識一下。
-
薊城宮廷之中,魏瑾正處理著各地來的文書。
雖然已經是最快送來的文書,但薊城遠居北方,江南的文書,最快的速度也是兩個月發過來的。
這也是她準備遷都洛陽的原因,如果定都薊城,那江南兩廣就得用總督制,中間節制起來很難,就比如明末時江南基本沒有理會北京的叛軍;清末時八國聯軍都打進北京了,李鴻章還和南邊的封疆大吏們搞東南互保。
在通信不便的古代,距離就是統治的最大局限。
順著運河北上,一路要路過四個郡縣的郡治,這些個郡城都極為繁華,甚至不輸給還在恢復期的洛陽,尤其是崔鳶的老家東武城,這裡種植著大片的棉花,有著北方最為精緻的提花織造中心,布料品類之多,讓荀灌看得眼花繚亂。
崔鳶告訴她,雖然北方很多鄉里還是貧民,但很多城裡的工坊工人已經有了一點收入,他們願意為自己準備一點體面衣物,而一些鄉里的大族,也是這些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費方。
北方如今已經不全是把奢侈品傾銷到南方的世家之中了,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康之家,嗯,按異人們說法,就是有了一個潛力無限的新生市場。
而到薊城時,荀灌有些困惑地發現,薊城根本沒有城牆。
崔鳶這才略自豪地告訴她:「原來的小縣城牆太過礙事,早就已經被拆除了,你現在看的這座大城,是最近幾年才修築出來的新城。」
「可是,不是要遷都洛陽嗎?」荀灌困惑地問道,「那麼,修這麼大的城,不是浪費麼?」
「當然不是。」崔鳶笑道,「薊城向西北一百里,便是軍都徑,此為入草原最近的路途,草原的所有牲口、羊毛、奶貨都要在薊城中轉,而南方的茶葉、鹽鐵,都是從薊城轉運草原,這裡的地位,根本無可取代。」
「原來如此。」荀灌不明白這代表什麼,但是聽著都覺得好厲害的樣子。
崔鳶又道:「再者,上黨向北入晉陽那條入草原的路,可是要全程走完八百里的太行山,走軍都徑,只要穿越百里的太行徑道,就能直入草原,完是不同的難度,更不要提東北的遼西、遼東的稻米、木材也是走這裡最快,就算是遷都洛陽,這裡依然會是北方的樞紐。」
兩人一邊說,一邊下船,易水的大碼頭因為太繁華,沿途有專人指揮通行,很多大船沒辦停泊,只能用小船將貨送上岸,然後又匆忙離開這擁擠的河道。
她們靠岸時天色已晚,船上掛起了煤油的風燈,燈火明亮,遠勝燭火,一時間,整個水岸都倒影著無數燈光,仿佛天上繁星落下,碼頭邊的路燈也早早被點燈人注油點燃,在明亮的燈火中,自成一條夜市,那種盛世的繁華之景,驚得荀灌一時連呼吸都不敢大聲。
就怕驚醒了美好的夢。
崔鳶帶著荀小姑娘順便逛了這條夜市,嘗了一顆街頭賣炸油果子,便不讓小姑娘吃第二顆了,因為這是棉籽油炸的,不能多吃。
「為什麼棉籽油不能多吃?」荀灌總忍不住回頭,那甜糯的油果子太好吃了。
「因為吃多了會生不出小孩。」崔鳶苦口婆心地阻止少女吃零食,「而且留著肚子,前邊還有更多好吃的。」
街頭還有賣怡糖、麵條、混沌、炊餅之類的各種攤子,除了吃食外,賣干海貨、菌類、頭花、布料、柳編、陶瓷這些攤位也是應有盡有,但都乖巧地在一條白線之外擺著攤位,不敢越線一步。
街道上有兩個戴著一截紅袖的老人如鷹隼一般巡視著這些攤位,很多攤主一見到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兩股戰戰,仿佛隨時準備著卷著攤子逃去天邊。
荀灌在街市上看得眼花繚亂,整個人像掉進了糧窩的老鼠,暈頭轉向,神昏顛倒。
更神奇的是這裡還時常能看到一些白膚異瞳的胡人,操著一口磕磕絆絆,讓人迷惑的單音節,流竄在市井之間。
如果不是因為接近子時(十二點),碼頭的燈油已近耗盡,攤販們紛紛收攤,崔鳶還拉不走這個姑娘——她的力氣是真的大。
崔鳶帶著姑娘回到了自己的家,一番洗漱後,荀灌被澡室里那柔軟的如肌膚般的香胰迷住了,洗了快半個時辰,這才美美地睡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天上要練槍的荀灌便看到一位俊美貴氣的青年背著包,熟練地爬上一棵牆邊樹,欲翻牆而出。
「哪來的毛賊!」荀灌一聲質問,長槍脫手而出,迅猛地扎穿背包,將他生生釘在樹上。
青年神色一變,頓時冷汗濕透內衫,但他敏捷地脫下包,在荀灌威脅的視線終是不敢再跳出圍牆,思考一瞬後,他飛快向上爬了幾步,躲到樹蔭之中。
荀灌正要再問,就聽身後傳來匆忙的步伐聲,一名四十多歲的婦人看到這邊有客人,旁邊的僕人立刻說這是姑娘昨晚帶回來的客人,既是生客,想來少爺也不在此。
婦人頓時面露氣極之色:「一個兩個,真是孽債!」
說罷,向荀灌致歉打擾後,婦人憤怒地離去。
荀灌這才走到樹下,看著還插在樹杆上的槍,目光閃耀,揚唇一笑間,如野豹般輕盈地跳了上樹去。
崔家雙璧啊,她慕名很久了。
當然要認識一下。
-
薊城宮廷之中,魏瑾正處理著各地來的文書。
雖然已經是最快送來的文書,但薊城遠居北方,江南的文書,最快的速度也是兩個月發過來的。
這也是她準備遷都洛陽的原因,如果定都薊城,那江南兩廣就得用總督制,中間節制起來很難,就比如明末時江南基本沒有理會北京的叛軍;清末時八國聯軍都打進北京了,李鴻章還和南邊的封疆大吏們搞東南互保。
在通信不便的古代,距離就是統治的最大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