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人一番商議,就此將事定了下來。

  吃完烤肉後,兩人一同離開。

  這時天色已晚,街道上的商鋪掛起了燈籠,借著微弱的光線,還有一個小姑娘坐在牆角,拿著一本薄書認真讀著,她旁邊有一名少年,正跟著她的指點,認著書上的字。

  「看看,」王悅指著那兄妹兩道,「我覺得你或許是有了偏見,依我看,這些貧家子也不全是自利之輩,夾帶筆墨紙張,怕也是為了教導一下家人。」

  「那為什麼不一起來學,那小丫頭我認識,姓陳,資質駑鈍,學得甚慢,她教兄長,也不怕誤了人家。」司馬鄴冷哼道。

  「真是何不食肉糜!」王悅轉頭瞪他,「沒有那兄長養家,那妹妹能上了學?」

  「過分了,」司馬鄴忍不住捂臉,「我那白痴叔叔也是慘,你就不要拿他的話來說我了。」

  自己也是慘,居然生在司馬家,家族那麼多的黑歷史,妥妥被地遺臭萬年了。

  上輩子造孽。

  ……

  燈籠下,承受著夏日蚊蟲的叮咬,陳禾在妹妹的教導下,又認識了幾個字。

  「大兄,」陳小妹看著兄長對著學一筆一筆用手指臨摹的認真模樣,開口道,「我不想上學了。」

  「胡說!」陳禾皺眉,「你不去學,在家又有什麼用處?」

  「西坊新開了家織坊,正招女工,」陳小妹低聲道,「我這幾月會了些字,也能算幾個數,是能入的,到時便能養大兄你進學,你那麼聰慧,必能學得比我好。」

  陳禾一瞬間心動,但又低下頭:「這,還是罷了,你年紀小,得多學些……我還得想想。」

  這種會改變人生的大事,親情和未來,讓他躊躇了。

  -

  時間緩緩過去,316年秋末時,崔鳶把洛陽的一些雜事暫時交給王悅,本人則上了船,前去薊城。

  做為洛陽令,她在年末需要入京城述職,同時,也要為新的一年,為洛陽搶到足夠的預算。

  順便帶著新收的小妹荀灌去看看北方的繁華盛世,算是開開眼界。

  而開眼界的起點,從洛陽就開始了。

  去年的時候,薊城就利用清河的河道,開始修築了一條兩百多里的運河,工程量不大,按每郡縣分包的形式,徵發了六萬多人,將薊縣的屯氏河、黃河舊道、曹操所開白溝連接起來,這一段河道在地圖上看到時,還有異人驚呼「永濟渠」。

  這條運河在今年夏季時通航,讓薊城到洛陽幾乎就是一條水運的直道,來往極為便利,同時也讓沿途的水利受益。

  如今有專門拖船往返到薊城到洛陽之間,運送物資。

  洛陽向北往薊城送的,多是藥材、糧食,而北方往洛陽送的,多是鐵、鹽、煤炭和木材還有牲口。

  兗州的異人們還要求陛下修築一條運河,把洛陽和揚州連接起來,就叫通濟渠,加起來就叫京杭大運河,通衡南北,這樣一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但是這條請求被陛下無情地拒絕了,因為永濟渠都是用的舊河道重新疏通,工程量並不大,但是運河如果往南邊修,那工程量就海了去了,因為當年黃河改道的緣故,河道都要重新開掘。

  但是陛下也沒有完全回絕,而是表示等天下平定之後,再考慮開挖南方航道。

  為此,異人們已經專門去勘探水道,準備大幹一場了。

  崔鳶是不很能理解異人們為什麼鍾情於各種奇觀偉業,但這不妨礙她支持異人們搞事。

  反正這些年,她已經有經驗了,跟著異人們干,吃香喝辣在眼前。

  第271章 有個問題

  河水平緩,靜靜地向東流去。

  大船噴吐著白色的蒸氣與灰色的煤煙,在轟鳴中前行,宛如一隻巨大的水獸,拖曳著後方由鎖鏈連接的大小貨船。

  每當這大船過河時,運河兩邊總有小孩過來看熱鬧,他們三五成群,穿著破舊的衣物,對著河上指指點點,又或者會去摘一些解渴的野果,在船隊靠碼頭補給時獻上,換一點零花的小錢。

  水利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天賦,北方的河道雖然不如南方縱橫交叉,但在這裡水利,卻是從來沒停過的,百年前,曹操定都鄴城時,為了糧草方便,就將清河、黃河與漳河連接起來,讓行船可以順著清河到渤海。

  前些日子,魏瑾又讓人將清河與易水連接起來,讓行船可以直接從洛陽到薊城,如此,京航大運河的北方段便算建成。

  而沿途參與疏浚航道、挖掘河道、修築碼頭的民夫,都得到了豐厚的報酬,大量的錢幣灑出去,雖然帶動一波物價上漲,卻也有效地拉動了當地的經濟。

  原本窮困的家庭有的敢多修一個牲口圈了,有的敢多買一頭牛犢了,有的敢讓兒孫去求學了,還有的解決了單身問題等等。

  清浚河道的淤泥,也是上好的肥料,還可以用來燒出上好的青磚。

  北方異人們在為農民增收的途徑上很是用心了,改良種子、牲口,平穩糧價,修築窯坊……

  荀灌姑娘在船頭,看到沿途很多鎮上都有高高的煙囪,不由得問起崔鳶那是什麼。

  崔鳶告訴她,那是磚窯,很多鎮上修這東西,是為了修築運河的碼頭,同時可以讓鄉民多一個營生,後繼產出的磚瓦,也可以供應本地鄉民修築新屋,這些都是秋收後農閒時開窯,燒完的碳渣還可以鋪路,非常有用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