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阿姐,你什麼時候回學堂呀?」元歡重又問了一遍。
元瑤收回心緒,柔聲道:「明日便去。」
日頭正當空,元瑤抬手遮了遮刺目的日光,一陣熟悉的眩暈感突如其來,足底發虛,往一旁的元歡身上倒去。
好在元歡及時接住了她,緊張地道:「阿姐阿姐,你怎麼了?是不是不舒服?」
小姑娘的聲音吸引了過路行人,眾人七手八腳將她抬到路邊一座茶棚,雲珠急忙回刺史府報信。
元瑤緩了緩,覺得舒服了一些,「阿歡,我沒事,就是走累了,歇會兒便好。」
確認她沒有大礙,眾人這才放心散去。
經營茶棚的是位姓徐的婆婆,給她端來一碗涼茶,目光慈祥,「謝夫人身子骨弱,千萬得好生將養。」
元家姊妹兩與徐婆婆聊了會兒,刺史府的馬車便趕到了。
音笙登下馬車,向徐婆婆再三道謝,和元歡一起將她扶上車。
元瑤道:「我沒事兒,讓你們擔心了。」
元歡輕輕覆住她的手,對音笙道:「音笙姐姐,方才險些嚇死我,等回去了,一定記得讓元伯伯幫我阿姐把脈。」
她原本覺得自己沒有這麼嬌氣,小姑娘再三堅持,元瑤只好同意她去營地請回元徵為自己看診。
後來的確開了藥,不過是安胎藥。
她有孕兩月,因月信一向不守時,故而她沒有上心,卻不曾想,腹中有個小生命悄然紮根。
元歡歡喜得很,「我要跟時家兄長說,讓他寫信告訴姐夫去。」
「阿歡,等等,先別去。」元瑤喚住她,腦子裡有些茫然,一時半會兒還沒接受自己即將要當媽這個事實。
元徵的聲音將她的思緒拉回來:「瑤瑤,此事需與阿晗說。」
不,現在並不是合適的時機。
「義父,我不想讓他因此分心。」元瑤垂眸看了看自己尚且平坦的小腹,「況且這孩子就在肚子裡,跑不了的,不如,等他取勝了再說罷。」
見她堅持如此安排,元徵只好作罷,列了一張藥方,並叮囑她許多注意事項。
送元徵出門前,元瑤再三叮囑他:「義父,此事先不要告訴時將軍好嗎?倘若他知道了,一定會告訴阿晗。」
這原本是件大喜事,念及謝晗還在軍中領兵,便只能暫且隱瞞下來。
音笙每天與她形影不離,自是瞞不住,元瑤半是威脅,半是玩笑地對她說:「你可不能跟時將軍說,要不然,我就不收你做的小鞋子小衣服了。」
於是,大家都心照不宣保守這個秘密,時曄也未發覺異常,不過有次用晚飯時,他盯著元瑤打量了幾眼,「三嫂,你好像胖了點兒。」
然後嬉笑道:「還是胖些好,免得到時三哥又要數落我,沒有照看好你們。」
寧安三年初夏,洛京失守,叛軍烏壓壓入城,禁衛軍退守宮城。
洛京百姓早就聽聞帝都要變天了,不過這支叛軍軍紀嚴明,一路南下,並未洗劫百姓,故而城中拖家帶口外逃者並不多,各處街坊緊閉門戶,不敢隨意外出。
紫宸殿燈燭通明,趙琛自知大勢已去,他肅然吩咐近侍:「將朕的朝服尋出來,朕要去會一會他。」
近侍不敢忤逆,卻也命小黃門去玉陽宮請宋貴妃過來規勸,宮中有密道通往城外,此事,宣平侯並不知曉。
宋以柔聞訊趕至時,趙琛已經穿戴好袞服,佩戴毓冕,儼然要去上朝。
「陛下……」宋以柔跪在他身前,苦苦哀求,「陛下出城罷,去寧州暫避,凌王是陛下的嫡親叔父,必定會為陛下籌謀。」
趙琛俯身,注目著她含淚的眉眼,忽然嘆息一聲,「貴妃,到頭來,陪朕最久的人,居然是你。」
他記得第一次見到宋以柔,是在馬球場上,京中貴女皆以打馬球為樂,那天他應約前去觀賽,有個穿明黃衫子的姑娘吸引了全場目光,包括他在內。
散場後,他又遇見了她,那會兒她自稱與女伴走散,容色很是焦急,掩在袖中的素手緊緊攥著繡帕。
他看出她是故意的,卻還是答應幫她尋人,自此有了交集。
宋家門楣不高,她父親只做到了京中五品小官,她又是庶女出身,不得不多為自己籌謀算計。
於她而言,嫁予一個閒散皇子當側妃最好不過。
後來,宋以柔如願做了他的側妃,隨他南逃,陪同他遷都,倒是再未碰過馬球,成日與他後宮的姬妾爭風吃醋,想盡法子籠絡他的心。
想起這些舊事,他面上終於有了一絲動容,緩緩勾勒出笑意,「朕走不了了,你帶著瑗瑗走罷。」
他只有瑗瑗這點骨血,謝晗未必肯放過她們母子。
宋以柔怔了一瞬,而後,趙琛推開她,冷冷道:「為貴妃易容,送貴妃和公主出宮。」
小黃門將她制住,送去內殿。
身後,傳來宋以柔的哀聲哭泣,「陛下,陛下快回來。」
縱然當初的恩愛在漫長時光里消磨殆盡,她還是做不到眼睜睜看著趙琛去送死。
但他一步也沒有回頭。
廝殺聲越來越近,禁軍抵擋了整整兩個時辰,已是強弩之末,就算加上所有赤影衛,也快要抵擋不住了。
趙琛平靜地走回宣政殿,拾級而上,這是百官朝拜的地方,而如今,那些朝臣,死的死,逃的逃,沒有人在意他這位主君的生死。
元瑤收回心緒,柔聲道:「明日便去。」
日頭正當空,元瑤抬手遮了遮刺目的日光,一陣熟悉的眩暈感突如其來,足底發虛,往一旁的元歡身上倒去。
好在元歡及時接住了她,緊張地道:「阿姐阿姐,你怎麼了?是不是不舒服?」
小姑娘的聲音吸引了過路行人,眾人七手八腳將她抬到路邊一座茶棚,雲珠急忙回刺史府報信。
元瑤緩了緩,覺得舒服了一些,「阿歡,我沒事,就是走累了,歇會兒便好。」
確認她沒有大礙,眾人這才放心散去。
經營茶棚的是位姓徐的婆婆,給她端來一碗涼茶,目光慈祥,「謝夫人身子骨弱,千萬得好生將養。」
元家姊妹兩與徐婆婆聊了會兒,刺史府的馬車便趕到了。
音笙登下馬車,向徐婆婆再三道謝,和元歡一起將她扶上車。
元瑤道:「我沒事兒,讓你們擔心了。」
元歡輕輕覆住她的手,對音笙道:「音笙姐姐,方才險些嚇死我,等回去了,一定記得讓元伯伯幫我阿姐把脈。」
她原本覺得自己沒有這麼嬌氣,小姑娘再三堅持,元瑤只好同意她去營地請回元徵為自己看診。
後來的確開了藥,不過是安胎藥。
她有孕兩月,因月信一向不守時,故而她沒有上心,卻不曾想,腹中有個小生命悄然紮根。
元歡歡喜得很,「我要跟時家兄長說,讓他寫信告訴姐夫去。」
「阿歡,等等,先別去。」元瑤喚住她,腦子裡有些茫然,一時半會兒還沒接受自己即將要當媽這個事實。
元徵的聲音將她的思緒拉回來:「瑤瑤,此事需與阿晗說。」
不,現在並不是合適的時機。
「義父,我不想讓他因此分心。」元瑤垂眸看了看自己尚且平坦的小腹,「況且這孩子就在肚子裡,跑不了的,不如,等他取勝了再說罷。」
見她堅持如此安排,元徵只好作罷,列了一張藥方,並叮囑她許多注意事項。
送元徵出門前,元瑤再三叮囑他:「義父,此事先不要告訴時將軍好嗎?倘若他知道了,一定會告訴阿晗。」
這原本是件大喜事,念及謝晗還在軍中領兵,便只能暫且隱瞞下來。
音笙每天與她形影不離,自是瞞不住,元瑤半是威脅,半是玩笑地對她說:「你可不能跟時將軍說,要不然,我就不收你做的小鞋子小衣服了。」
於是,大家都心照不宣保守這個秘密,時曄也未發覺異常,不過有次用晚飯時,他盯著元瑤打量了幾眼,「三嫂,你好像胖了點兒。」
然後嬉笑道:「還是胖些好,免得到時三哥又要數落我,沒有照看好你們。」
寧安三年初夏,洛京失守,叛軍烏壓壓入城,禁衛軍退守宮城。
洛京百姓早就聽聞帝都要變天了,不過這支叛軍軍紀嚴明,一路南下,並未洗劫百姓,故而城中拖家帶口外逃者並不多,各處街坊緊閉門戶,不敢隨意外出。
紫宸殿燈燭通明,趙琛自知大勢已去,他肅然吩咐近侍:「將朕的朝服尋出來,朕要去會一會他。」
近侍不敢忤逆,卻也命小黃門去玉陽宮請宋貴妃過來規勸,宮中有密道通往城外,此事,宣平侯並不知曉。
宋以柔聞訊趕至時,趙琛已經穿戴好袞服,佩戴毓冕,儼然要去上朝。
「陛下……」宋以柔跪在他身前,苦苦哀求,「陛下出城罷,去寧州暫避,凌王是陛下的嫡親叔父,必定會為陛下籌謀。」
趙琛俯身,注目著她含淚的眉眼,忽然嘆息一聲,「貴妃,到頭來,陪朕最久的人,居然是你。」
他記得第一次見到宋以柔,是在馬球場上,京中貴女皆以打馬球為樂,那天他應約前去觀賽,有個穿明黃衫子的姑娘吸引了全場目光,包括他在內。
散場後,他又遇見了她,那會兒她自稱與女伴走散,容色很是焦急,掩在袖中的素手緊緊攥著繡帕。
他看出她是故意的,卻還是答應幫她尋人,自此有了交集。
宋家門楣不高,她父親只做到了京中五品小官,她又是庶女出身,不得不多為自己籌謀算計。
於她而言,嫁予一個閒散皇子當側妃最好不過。
後來,宋以柔如願做了他的側妃,隨他南逃,陪同他遷都,倒是再未碰過馬球,成日與他後宮的姬妾爭風吃醋,想盡法子籠絡他的心。
想起這些舊事,他面上終於有了一絲動容,緩緩勾勒出笑意,「朕走不了了,你帶著瑗瑗走罷。」
他只有瑗瑗這點骨血,謝晗未必肯放過她們母子。
宋以柔怔了一瞬,而後,趙琛推開她,冷冷道:「為貴妃易容,送貴妃和公主出宮。」
小黃門將她制住,送去內殿。
身後,傳來宋以柔的哀聲哭泣,「陛下,陛下快回來。」
縱然當初的恩愛在漫長時光里消磨殆盡,她還是做不到眼睜睜看著趙琛去送死。
但他一步也沒有回頭。
廝殺聲越來越近,禁軍抵擋了整整兩個時辰,已是強弩之末,就算加上所有赤影衛,也快要抵擋不住了。
趙琛平靜地走回宣政殿,拾級而上,這是百官朝拜的地方,而如今,那些朝臣,死的死,逃的逃,沒有人在意他這位主君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