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聽了這話,林華坤有預感了,果然,他話落,曉曉的話就從裡面傳來:“你沒有抓到魚啊,從我們這裡拿一些回去,這種半大的魚用來熬粥最鮮美了。”
本來他們也要拿一部分給外公外婆的,現在給他一些,抓到的多。
林華坤呵呵,他就知道會是這樣。
溫今堯沒有拒絕,喜滋滋的應了下來,有來有往嘛,今天她給他送了魚,下次他給她送別的東西就好了。
還能借這機會多來這裡一次。
……
這魚鬆是衛喜樂幾次調試過的,選了大家都覺得好的那種口味。
做好之後,由林青石帶著人送去給工廠。
衛喜樂擔心別人會反悔,林青石沒有這個擔心,他只擔心一個,那就是需求量減少。
畢竟他們的魚,一部分也是流轉到他們這些廠子,活魚和魚鬆,都是魚。
結果大受好評。
除了服裝廠,還有其他的廠子也想要購買魚鬆作為職工的過年福利。
就連服裝廠,都加大了購買量。
林青石聽從了女兒的意見,用處理過的芭蕉葉子包著,再用繩子結實的扎了起來,用竹籃子放在一起,看上去好看又體面。
過年的時候,拿著這個去,格外的合適。
樣子好看,價格比起活魚來,也格外的好看,而且魚鬆都是魚肉做的,魚頭魚骨都剔除了出來,這些加上幾塊豆腐,用來煲湯,味道鮮美的舌頭都能吞下去。
他們這裡有個湖,湖裡有魚,但是並不代表,只有葫蘆湖裡有魚。
他們這裡還有不少的沼澤地,這些都被林青石帶人開發了出來,變成魚塘。
眼看著魚鬆市場前景好,大家能賺一筆,這些魚除去交給公家的,其餘的,都做成了魚鬆。
大家分工合作。
你做魚鬆,他編竹籃子,然後一起送去公社,換取錢財。
私人不允許做生意,但是集體開設副業增收是被鼓勵的,之前他們村的副業是魚業,現在在魚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個。
魚的數量沒有增加太多,得到的錢卻翻了一倍不止。
什麼?竹籃子也算?
竹子滿山都是,這種小小的籃子編織起來不耗費多少功夫,上了年紀的老漢基本都會弄,熟練的,一天可以編織一大堆,這些,都被會計記了下來,算入工分。
本來過年的時候是難得的農閒,現在也閒不起來了。
不會做魚鬆的,不會編竹籃子的,不會包裝的,還能不會砍竹子嗎?
等到年底一統計,到手的除了錢還有布、肥皂等等。
這是林青石帶人談下來的。
服裝廠最不缺的就是布料和衣服了。
他這邊給點折扣,對方也給點折扣,拿些不要布票的殘次品出來。
他們下地幹活不講究,紋路錯了,顏色混了,被勾壞了,都沒關係。
於是,這個年,林青石是在各聲讚譽中過的。
曉曉也是。
魚鬆這玩意兒,可是她最先弄出來的。
曉曉對比一致微笑以對。
她能說,她只是饞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 曉曉:吃貨的世界,你們不懂.jpg
我費了那麼多功夫,只是因為買不到,只能自己上。
第二十八章
大隊長是管理生產的, 大家都聽他的調配,尤其是林青石的威望在這裡, 他在開始製作魚鬆的時候說酸話、唱反調的人很少,現在結果出來了,大家都可以過一個肥年, 他的威望更上一層樓。
林青石的心情指數上升了,不熟悉的人可能看不出來,因為林青石那張臉上很少會出現笑容之類的表情,在他們看來, 大隊長還是跟往常一般, 淡定自若,是個幹大事的,只有熟悉的人能看得出來, 他嘴角的弧度, 眉眼的柔和, 還有,說話的句子都比之前長了不少,看的出來他的好心情。
有了今年的成績,大家都摩拳擦掌的表示,他們下一年要製作更多的魚鬆, 賺更多的錢, 過一個更肥的年。
林大海是林青石的父親,他做了值得豎起大拇指的事,自然有人到他面前湊趣和討好。
本來他就被人說他有福氣, 現在更多的人說他有福氣了。
他生了三個兒子,一個犧牲了,還有兩個在身邊,都是孝順的,不在一家住著,每年都準時準點的送糧食,衣服也是,不用自己發愁,還能幫扶著點不在的那個兒子一家,他的歲數也擺在這裡,要說起來,誰都要豎起大拇指誇他一句,這輩子過得值,現在說的更多了。
為此,林大海特意到了他們家,說了一個好字。
沒頭沒尾,曉曉和林華坤都有些摸不著頭腦,林青石已經習慣了,知道他在說什麼:“爸,我知道了。”
說起來就像在打啞迷。
……
知青院裡正在開會,知青是有探親假的,這個假期比較長,可以讓他們回去自己家小住一段時間,再回插隊的地方。
這一年,秦明珊,顧千景,余秋彤三個人都沒有回去,就在知青院裡面過年。
知青院的負責人是張恆,他是下鄉的老知青了,為人公允,很受知青的敬佩,他還是他們前進生產大隊小學的老師,大隊的人也很尊敬他。
他們現在在集思廣益。沒有回家過年的知青都聚在一起,慣例的先歌頌了一番,背了一些語錄,之後,他們就說到了正題。
本來他們也要拿一部分給外公外婆的,現在給他一些,抓到的多。
林華坤呵呵,他就知道會是這樣。
溫今堯沒有拒絕,喜滋滋的應了下來,有來有往嘛,今天她給他送了魚,下次他給她送別的東西就好了。
還能借這機會多來這裡一次。
……
這魚鬆是衛喜樂幾次調試過的,選了大家都覺得好的那種口味。
做好之後,由林青石帶著人送去給工廠。
衛喜樂擔心別人會反悔,林青石沒有這個擔心,他只擔心一個,那就是需求量減少。
畢竟他們的魚,一部分也是流轉到他們這些廠子,活魚和魚鬆,都是魚。
結果大受好評。
除了服裝廠,還有其他的廠子也想要購買魚鬆作為職工的過年福利。
就連服裝廠,都加大了購買量。
林青石聽從了女兒的意見,用處理過的芭蕉葉子包著,再用繩子結實的扎了起來,用竹籃子放在一起,看上去好看又體面。
過年的時候,拿著這個去,格外的合適。
樣子好看,價格比起活魚來,也格外的好看,而且魚鬆都是魚肉做的,魚頭魚骨都剔除了出來,這些加上幾塊豆腐,用來煲湯,味道鮮美的舌頭都能吞下去。
他們這裡有個湖,湖裡有魚,但是並不代表,只有葫蘆湖裡有魚。
他們這裡還有不少的沼澤地,這些都被林青石帶人開發了出來,變成魚塘。
眼看著魚鬆市場前景好,大家能賺一筆,這些魚除去交給公家的,其餘的,都做成了魚鬆。
大家分工合作。
你做魚鬆,他編竹籃子,然後一起送去公社,換取錢財。
私人不允許做生意,但是集體開設副業增收是被鼓勵的,之前他們村的副業是魚業,現在在魚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個。
魚的數量沒有增加太多,得到的錢卻翻了一倍不止。
什麼?竹籃子也算?
竹子滿山都是,這種小小的籃子編織起來不耗費多少功夫,上了年紀的老漢基本都會弄,熟練的,一天可以編織一大堆,這些,都被會計記了下來,算入工分。
本來過年的時候是難得的農閒,現在也閒不起來了。
不會做魚鬆的,不會編竹籃子的,不會包裝的,還能不會砍竹子嗎?
等到年底一統計,到手的除了錢還有布、肥皂等等。
這是林青石帶人談下來的。
服裝廠最不缺的就是布料和衣服了。
他這邊給點折扣,對方也給點折扣,拿些不要布票的殘次品出來。
他們下地幹活不講究,紋路錯了,顏色混了,被勾壞了,都沒關係。
於是,這個年,林青石是在各聲讚譽中過的。
曉曉也是。
魚鬆這玩意兒,可是她最先弄出來的。
曉曉對比一致微笑以對。
她能說,她只是饞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 曉曉:吃貨的世界,你們不懂.jpg
我費了那麼多功夫,只是因為買不到,只能自己上。
第二十八章
大隊長是管理生產的, 大家都聽他的調配,尤其是林青石的威望在這裡, 他在開始製作魚鬆的時候說酸話、唱反調的人很少,現在結果出來了,大家都可以過一個肥年, 他的威望更上一層樓。
林青石的心情指數上升了,不熟悉的人可能看不出來,因為林青石那張臉上很少會出現笑容之類的表情,在他們看來, 大隊長還是跟往常一般, 淡定自若,是個幹大事的,只有熟悉的人能看得出來, 他嘴角的弧度, 眉眼的柔和, 還有,說話的句子都比之前長了不少,看的出來他的好心情。
有了今年的成績,大家都摩拳擦掌的表示,他們下一年要製作更多的魚鬆, 賺更多的錢, 過一個更肥的年。
林大海是林青石的父親,他做了值得豎起大拇指的事,自然有人到他面前湊趣和討好。
本來他就被人說他有福氣, 現在更多的人說他有福氣了。
他生了三個兒子,一個犧牲了,還有兩個在身邊,都是孝順的,不在一家住著,每年都準時準點的送糧食,衣服也是,不用自己發愁,還能幫扶著點不在的那個兒子一家,他的歲數也擺在這裡,要說起來,誰都要豎起大拇指誇他一句,這輩子過得值,現在說的更多了。
為此,林大海特意到了他們家,說了一個好字。
沒頭沒尾,曉曉和林華坤都有些摸不著頭腦,林青石已經習慣了,知道他在說什麼:“爸,我知道了。”
說起來就像在打啞迷。
……
知青院裡正在開會,知青是有探親假的,這個假期比較長,可以讓他們回去自己家小住一段時間,再回插隊的地方。
這一年,秦明珊,顧千景,余秋彤三個人都沒有回去,就在知青院裡面過年。
知青院的負責人是張恆,他是下鄉的老知青了,為人公允,很受知青的敬佩,他還是他們前進生產大隊小學的老師,大隊的人也很尊敬他。
他們現在在集思廣益。沒有回家過年的知青都聚在一起,慣例的先歌頌了一番,背了一些語錄,之後,他們就說到了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