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畢竟,也這麼些年了,朝中有著三個莫名其妙就變成鐵桿的爵位只傳女不傳男的勢力,那就是在北海立下赫赫戰功的靜親王一系、在幫著高宗完成了整個八旗軍隊改制的廉親王一系,以及確立了大清海上領土範圍的高宗親妹宴親王一系,這三個勢力對於朝臣們來說就是搬不動的三座大山,偏偏人家幾代下來第一個孩子都是女孩,培養孩子還都培養的好,還都是姓愛新覺羅氏的。

  唉!

  對女性來說,科舉制度對她們的拒絕是赤裸裸的,隨著承爵制度的改變,女性對權勢掌控的覺醒,使得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成為一個軍人,軍隊可是有專屬幾位女性將軍的護衛隊的,這些女性將軍無一不是選擇了娶丈夫,而不是把自己嫁出去,這對這些想著要掙脫自己本來命運的絕對是有標杆性的作用。

  至少進了軍隊的那些女人,深受女性軍人的影響,無一不覺得自己的人生巔峰就是娶個丈夫,其實吧,要不是大清律令有規定,女子二十歲必須成親,女軍人三十歲必須成親,她們會不會找個對她們來說是麻煩的人回家都是個問題。

  再說了,不當女軍人,想要娶一個丈夫,那可是要交高額的稅收交三年的,這是對她們赤裸裸的歧視!

  這樣的結果就是,文武勢力形成了對抗,還是顛覆了歷朝歷代的所有人想法的男女分別掌權的對抗勢態。

  這位坐上了皇位的女皇帝可不覺得當皇帝是個好事,她深恨自己阿瑪早早的去了,留下可憐無辜弱小的她被兄長欺負,尤其是當此時這個大清風光獨好,其它地方風雨飄搖,歐洲各勢力接連起義的情況,比起做皇帝,她更想去研究怎麼讓人上天啊!這可是活了一百二十來歲覺得繼續活下去沒意思才自己選擇死亡的曾曾祖奶奶說的,中國一定要發展上天的技術。

  即使心中不滿,她的皇帝做的也還是不錯的,唯一算得上是出格的就是推行了一項數學的科考,讓這個成了唯一的不論男女只要會解題就能入朝為官的科舉途徑,雖然是個沒啥用的官,但是也是一個進階的方法了。

  把這個科考制度推行出去之後,這位女皇帝把兄長給騙了回來,直接下藥和皇嫂關在一起,讓他們生了個兒子出來。

  這孩子都有了,關係再不好,為了孩子也要緩和一下啊,太上皇那是捏著鼻子把孩子養到了三歲頭上——這可不是太上皇不想跑了,實在是祖訓,家中有幼兒,不能遠行!他能怎麼辦?祖訓這東西啊,有時候就是一座大山!

  女皇帝好不容易等到侄子三歲了,直接傳位,把太上皇又給封成了攝政王,自己帶著自己特別甄選的人馬繼續去做實驗去了。

  至於自己的三個孩子?老娘自己當了一把皇帝癮,把你們都給封成了親王了,還想怎麼著?

  不提跑去進行飛天工程的太上皇,攝政王那是深切的覺得這皇位對他就是個束縛,他們家那位曾曾祖奶奶可是說過,當你並不會因為每天都有人對你跪著,就讓你高人一等,甚至覺得是個煎熬的時候,那就是這個模式是錯的。

  出去浪了一圈的攝政王,苦惱的看著自己的兒子皇帝,那叫一個愁,愁來愁去,就看皇位不順眼了。

  他去翻了一遍自己家的那些長輩平輩小輩的工作地方,發現除了陸上、海上軍方的,就是跑去濟世救人到太醫院學醫去了,再要不就是跑到海外買了礦,守著礦等著收錢的,至於那些內外情報部門的,呵呵,一群對別人隱私窺探的傢伙們,他們的鼻子可是靈的很。

  在大清,並沒有特別的去發展各種高科技,除了發達的鐵路是為了讓軍隊便於調控,以及東西南北的學子趕考,其實依然保持著平安和樂的田園生活,唯一有所改變的,是軍方對於各種武學內功的扶持,可是這個也是來源於世宗最小的那個深受道家思想影響的寶親王傳下來的。

  對待習武很認真的寶親王是一個唯一把整個大清踏遍了的皇室子弟,他和自己那為了生意為了玩樂的叔叔不同,他是為了識遍天下武學高手,高手到底找到了沒,沒人知道,但是他創辦了個皇家武學院,皇子皇孫那是滿了五歲先到他那裡練幾年武再說,到了後來,就變成了,想要當皇帝,武力值不夠你還是別當了!

  歷朝歷代的皇帝想要做皇帝還要看武力值的,只此一家。

  總之,整個大清尚武風潮甚重,科技發展程度,略低,對外武器發展程度,略高,只看太上皇都想上天就可以知道科技發展的如何了。

  太太上皇攝政王查看了一遍之後,開始一個一個地去信問候,然後找大家回來開會,發起了一個提案,他不想在這個皇宮裡窩著了,有沒有願意接盤的?

  所有人的反應都是搖頭拒絕,太太上皇攝政王算是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個皇位沒人願意接,那就好,他就宣布,他管朝政太累了,既然大家都沒啥權勢欲,乾脆保留一下家產退位得了,也別保留一個面子活,直接選出一個丞相來管事,再把丞相的管理權限制定好,丞相怎麼選這個問題,太太上皇攝政王都想清楚了,直接就是文武兩個丞相,文丞相靠考,管內部事務,武丞相管打,就看戰功。

  至於皇室人員,太太上皇攝政王直接宣布,改姓,反正愛新覺羅就是個滿譯音,他們改成金還是改成龍還是其他都可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