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難怪開春了還會刮北風!難怪氣象如此反常!

  魏晉南北朝時期,遊牧民族南下導致五胡亂華正處於小冰期,後晉滅亡也是一次小冰期,此外還有宋朝末年、晚明時期都出現了小冰河時期。

  上課的時候老師分析過原因,一般來說都是火山噴發,造成空氣中懸浮顆粒密度增加,削弱了太陽光輻射力度,這一時期整個地球的溫度都下降了2-3度。

  可怕的不是全球氣溫下降,而是氣溫下降對農耕文明造成的巨大打擊,和小冰期隨之而來的乾旱!洪澇!蝗災!天花!瘟疫!

  想到這些天災,顧勵頭皮都要炸了。

  有不少人分析過晚明滅亡的原因,顧勵自己看書也總結過,黨爭和言官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一個是氣候,另外一個是白銀問題。晚明時期正處於全球性經濟衰退,西班牙從美洲開採的銀礦產量下降,經過全球貿易輸送到晚明的總量大幅度下跌,中國又不是白銀的主要出產地,整個國家都缺錢,軍餉發不出來,百姓買不起米,整個國家的經濟秩序都崩潰了。

  剛穿過來太驚詫,都沒仔細想,顧勵不免鬱卒起來,屁股都坐不住了,難不成他這亡國之君是當定了嗎?

  顧勵唉聲嘆氣,愁眉苦臉,在屋內團團轉了片刻,最後還是慢慢鎮定下來。他畢竟有著三年公考都沒能上岸的挫折經歷,心臟已足夠堅韌,再加上他涉獵甚廣,兼且過目不忘,未嘗沒有絕地反擊的機會。畢竟,既然來都來了,那就擼起袖子干吧!

  雖然顧勵足夠樂觀,情勢卻沒那麼樂觀。

  當天晚上,顧勵寄託了深切期望的宣府、昌平援軍終於來了,然後被張慈兒打成了狗。

  第5章

  顧勵很快反應過來,張慈兒這是瞧准了他們不敢開城迎敵,圍點打援,援兵來一個打一個,來兩個打一雙。

  顧勵只能趕緊召集朝臣們開會想對策。

  之前顧勵路過官署時只有十來個京官跟他上城頭,之後陸陸續續又有些官員上城牆支援。仗打完了,剩下那些躲著的也都出來了,於是顧勵的小小臨時辦公場所被擠了個水泄不通。

  人一多就開始吵。

  有指責楊鴻見之前不聽顧勵的話錯失良機的——言官從收集青茅得知了顧勵關於天氣的預言。

  有指責楊鴻見沒有抓住時機開城出擊裡應外合的。

  也有幫楊鴻見指責對方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反正顧勵算是看出來了,朝廷大致分成兩派,一派以吏部尚書左世爵為首,人數不多,楊鴻見在這撥裡頭,一派以督察院左都御史夏星騁為首,聽左世爵派罵他們跟大太監王正蛇鼠一窩,看來這撥人肖似晚明時期依附魏忠賢的閹黨,顧勵便索性在心裡管他們叫閹黨。

  兩撥人吵得臉紅脖子粗,幾乎要打架。

  顧勵坐著看戲,臉上一副凝重模樣,內心已興奮地怒吼:打起來!打起來!

  畢竟這可是一幫平均年齡五十有餘的老男人打架,不多見哪!快快快!夏大人!扯他丫的鬍子!左大人!掏他丫的襠!

  然而這齣戲沒有按照顧勵預想的方向發展,穆丞相屁用沒有,和稀泥的水平一流,適時地使出萬能金句:「好了好了,不好打了嘛!這大過年的……」

  年已經過了,但還在正月,按照中華人民的美好傳統,正月裡來還是新年。

  兩撥人順著台階下了,顧勵失望了。

  顧勵沒得趣,只能打起精神來處理朝政。

  據顧勵推斷,朝中現有兩撥黨派,一撥是以太監王正為首的閹黨,人數挺多,夏星騁乃是監察院都御史,朝廷二品大員,王正一倒,他便是閹黨中的執牛耳者,另一撥則是以左世爵等人為代表,與閹黨對立,人數不多。

  顧勵不喜歡宦官干政,更不想看到朝中大臣結黨營私,黨爭亂國,想要天下太平,就得先把這幫人都收拾服帖。至於怎麼收拾,他還得再琢磨。

  他微笑著請這幫吵吵鬧鬧的士大夫們滾蛋,留下穆丞相,六部九卿等人一起商議對策。

  最終議定先下詔書讓兵部侍郎李燮文任總兵,張慈兒要圍點打援,李燮文就帶人馬殺出城,與宣府、昌平兩路軍裡應外合。

  李燮文又跟顧勵要了個人,他說是國子監里的監生,叫謝蓮的,前天帶了國子監里一百多號人來幫忙,頗有將帥之才,李燮文想把這人帶上。

  「國子監的監生?」顧勵似乎聽人提了一耳朵,他當時也沒留心。

  「是蔭生,他父親是前遼東經略謝馳星,戰死沙場,為國捐軀,他便入國子監讀書了。」

  顧勵點點頭,讓李燮文要什麼人,都自己去點下便是。

  李燮文便點出一萬人,帶隊在城北操練,就等宣府、昌平軍集結來援,李燮文便可帶兵出城裡應外合。這一招乃是險兆,李燮文一出了城,便要立即關了城門,不能再開,他在城外是究竟能裡應外合,還是被叛軍包餃子,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張慈兒在城外卻也沒幹坐著,打聽得又有地方軍前來援京,便帶兵主動出擊,幾天內又打了幾場,各有勝負。

  京城內的情勢卻是越發緊張了。

  順天府尹向他回報,坊市間百姓口耳相傳,都說如今國將不國,西北大旱,起義四起,都是因為天子昏聵荒唐,大肆滅佛,觸怒菩薩,要讓他亡國,換個人來做皇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