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獅鼓隊的配合到了最俏皮的時候,張飛獅在樁上一靜一動,盼望著什麼。南獅有10種情緒,必須通過動作形式表現出來,少一種就扣分了。而這些情緒的表達,多在獅頭的功夫上。

  惟妙惟肖,像一頭大貓。嘴巴一張一合,觀眾又是一陣掌聲,神似度太高了,要不是知道這是兩個男孩子在表演,真想給這頭獅子投食。

  黑色的獅須隨著獅口的動作晃動。

  休息大概1分鐘,獅頭開始做小範圍的踩點,獅尾這時的動作比較少,全靠獅頭來提氣氛。伏城把自己想像成一隻大貓,時不時踩這裡一下、劃拉那邊一下,還垂下腿在空中晃。

  鼓聲都是輕快的,兩隻獅耳朵的活動頻率都不一樣,左右分開,不死板,考驗了獅頭的手指功夫。沒有幾年練習絕對練不成這個手速。

  突然,鼓聲節奏變了。蔣白休息得差不多,抱起伏城的腰,朝第三梯隊衝刺。舉著自己的師弟,踩19號,踩20號,全都是2米3的高度,最後踩到第四梯隊,2米5的21號。

  加上自己本身的身高,伏城在4米的地方。他空出地方讓伏城落下來,兩個人,連體嬰兒一樣,同時踩一個樁位。位置肯定不夠,於是蔣白向外撅屁股,伏城的身體持續前傾,讓兩個人的重心變成一個人的,用拉扯的力量保持平衡。

  再旋轉,獅頭上動不停,獅批光芒綻放。每人各踩一半樁面,信任對方不會擠掉自己,又知道對方肯定給自己留位置。

  節奏緊湊有條不紊,休息和套路穿插著進行,最後整頭獅子趴在高樁上,像睡著,像醉了。而這些精彩絕倫的表演,獅鼓隊的人是看不到的。他們離比賽場地最近,可眼睛盯緊的是醒獅鼓,從敲鼓人的手勢和動作推敲下一段。離比賽最近,反而一眼看不到。

  張飛獅在休息,伏城和蔣白的體力就剩下最後一點點,用完了就完了。

  「師哥……」伏城知道獅眼這時是閉著的,他也暫時閉了閉眼睛。沒法擦汗,汗水煞得眼睛快掙不開,全身濕透。

  蔣白輕輕掐了他的腰一下。「在呢。」

  「沒事。」伏城笑了笑,「我累了。」

  蔣白又掐了掐。「師哥也累。還有最後一段,你別低頭。」

  「我不怕。」伏城的腿也全是汗,南獅褲黏在皮膚上,「走吧。」

  「走吧。」蔣白做好最後的調整,抓緊師弟的腰帶。肩膀到達了最大耐痛力,再來幾次也不行了。

  最後一段,廖程明敲起鼓邊,看著兩個孩子從第二梯隊站起來。當蔣白再把伏城舉起來那一刻,他鼻子一酸,樁上的伏小子不見了,他看到的人是伏弘。那是伏弘,沒有離開,仍舊在樁上跳躍,笑著舉著心愛的獅子。

  手裡老舊的鼓槌發出一聲脆響,竟然斷了一根。

  太久沒用過的鼓槌,斷了。它舊了,因為這面鼓太久沒敲響,一直在落灰,許久不曾出戰,可鼓聲仍舊高亮,時時刻刻準備再次震動。廖程明沒準備備用的槌,就算準備了也來不及,右手攥拳當鼓槌用,用骨節,一下下擊響了伏家班的大鼓。

  伏家班的鼓,醒了。它還沒到沉寂的時候。

  張飛獅聽從鼓聲,在樁上醒來,動態緩慢,一步一探。再多的調皮動作和休息也掩飾不了它是武獅,它出現,就是挑釁,就是要壓場子。

  伏城提著氣,在半空中飛。師哥舉著他往前跑,把他舉成懸空,根本沒有坐頭。他的體重還是太重了,減不下去,加上獅頭的重量,壓在師哥受傷的肩膀上。

  連續推進,躍起,從第二梯隊跳到第三梯隊,只沾了一下樁面又起來,自己坐頭,在18號樁上轉身,兩個人一起調整方向,越過3個70厘米,師哥又一次踩上了13和14。

  廖程明咬著牙根,飽含熱淚。伏小子怕高啊,可是為了伏家班,他要吃這麼多苦。

  伏城直接從師哥頭上掉下來,豎直距離掉了將近兩米,就在所有人以為他要大頭朝下栽倒,伏城兩隻腳踩住了13和14的樁柱,用腰,用背,愣是生生把自己抬了起來。

  抬起來這兩秒,蔣白再一次舉著他往前跳躍,到第二梯隊上,舉著來到了邊緣。

  再一次往下栽倒,伏城的手開始打顫。不看,不看地下,後面的人是師哥,脖子上戴著師哥的小金佛,什麼都不想,可以顧前不顧後。他最有資格不顧後。

  再衝到第一梯隊,兩人快速交換位置,伏城一個墊步,跳成空中的弧線,再一次衝刺。踩住4和5,讓師哥凌空晃過1米8。

  蔣白的肩快不行了,自己的重量又加在肩上,他在空中盪過1米8接兩個70厘米,蹬9號樁位時伏城跨到6和7,他再踩伏城的位置。

  廖程明揮汗如雨,兩個孩子這是拼命了。

  位置調整好不到1秒,伏城再次身體前傾,讓師哥用他的腰當支柱,凌空大迴旋。蔣白伸直雙腿,獅批在空中展開。獅頭和獅尾除了配合默契更要相互信任,少一點都是雙人栽倒。

  兩個360度的迴旋。完成後雙人同步調整呼吸,朝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去了。

  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第四梯隊,1米7,1米7,1米9,1米9,2米2,2米3……高度一點點加上去,跨度由1米8,減到1米41,再一個1米41,再一個1米41……終於,落到了22和23上,第六梯隊,高度到達2米8,將近3米。

  一根樁一根樁踩過,伏城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他身上,是伏家班的獅頭,是太爺爺從佛山開始,是自己在佛山尋根。是一場曠世搏鬥,是伏家班4代人的希望。以武束人心,外束其形,老爸說武術有武魂,他找不到,在老爸出殯那天都沒找到。原來確實在自己身上,先仁義,後忠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