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龍獅協會和賽方都是業內行家,一瞧便知這頭張飛獅來路不小,必定出自專家之手。大而沉穩,卻能做成上樁的重量,外眼角帶兩條血線。這何止是武獅,這是一頭斗獅,用流血的決心來死斗。

  舞獅競賽場地已經為這支隊伍準備好了。正方形的平整訓練場,邊線寬5毫米,內沿是比賽場地,無障礙區,等待著今年4強誕生新獅王。

  蔣白和伏城穿著獅子張親手做的南獅褲,褲腰勒著黑色的束帶,勒的位置比普通腰帶要高,卡著肋骨最下端。黑色閃片莊嚴,配上白色的毛須,仿佛張飛再現,驚濤駭浪當前奮勇搏殺。

  蔣白最後一次檢查師弟的鞋帶、腰帶、手腕護帶。李叢在樁陣下方檢查底盆接口是否平整,用改錐,把固定螺絲再次加固,再跳上去檢查防滑膠墊,似乎要用自己驗證廖程明那句話,學武術的沒有壞孩子。

  國際比賽規定最高樁不能超過3米,這是23根的樁陣,最高兩根2米8高。

  等到一切準備就緒,李叢從樁上跳下來,回歸獅鼓隊。

  伏城是獅頭,帶領蔣白跑步上場,向裁判台、觀眾席舉手示意,得到參賽允許手勢後再次行禮。場內的空氣仿佛凝固,只留下伏城和蔣白的呼吸聲。

  扛起獅頭、披上獅批,兩個人不見了,他們變成了一頭四腳獸,醒獅。

  廖程明扎著馬步,沉沉地呼了一口氣,落槌生根,敲響了醒獅的大鼓,旋律由慢轉快,是最標準、最古老的七星節奏,學的人不多了。

  鼓、鈸、鑼相互配合,拍打明確,輕重快慢轉瞬轉換。

  場內的張飛獅,烏壓壓的眼皮抬了起來,睜了眼。

  噔噔噔,三聲急擊鼓,南獅起跳坐頭,伏城被師哥舉至最高處,上抬右腿,膝蓋頂成直角,上動又不停,一個喜開場。

  黑色的閃料變成了鱗片,在獅尾穩定的加持下吸了場內的燈光。鑼、鈸聲加重,蔣白舉著師弟向前快跨3步,伏城落地,做上樁的預備姿勢。

  正當大家做好看上樁的準備時,黑獅快速穿過1米2的1號、2號樁位,穿過了1米5的3號樁位,在第二梯隊的4、5號樁前,起跳了。

  觀眾席一片倒吸氣的聲音。只見獅頭原地起跳1米7,輕踩4、5號,在獅尾起跳的瞬間向前一步,落在同樣1米2的6、7號樁上。待獅尾上樁後,兩人同時落穩。

  廖程明用手面按鼓面,控制鼓聲的餘音。第一次掌聲就在這時爆發,這是外行人看不出的技巧,四爪踩四樁。以前自己和伏弘做,現在伏小子和他師哥也可以了。

  普通上樁方式是獅頭落穩再落獅尾,四爪踩四樁嚴格要求同時性,兩人完全同步,考驗舞獅人的彈跳力和配合度。而要做這個上樁方式,必須從1米7的第二梯隊中開始,只有4、5、6、7是平行同等高的樁子,換別的不行。

  別人從1米2上樁,伏家班上來就是1米7。

  上樁後是高位托舉迴旋,兩人快速交換位置,像一陣旋風,獅批被空氣撐滿,猛獸上山。

  舉了這樣幾秒手臂已經疼了,蔣白快速帶伏城走過8、9號,兩個高度是1米9的樁子,蹬腿起跳,帶著伏城飛過1米8的跨度,衝到了第三梯隊。

  1米8,多少人原地跳遠都跳不出這個數字,可是在舞獅比賽中這只是門檻。沒有這點基礎,大寬度的距離就是一道鴻溝。

  腳下的樁因為動作猛烈開始輕顫。到了第三梯隊,蔣白兩隻腳落10、11,伏城兩隻腳落12這一個樁,高度已經超過了2米。第三梯隊的樁最矮也是1米9,呈中間低的陣型,每兩根中間的寬度,都是70厘米。感受到腰部的推力,伏城往前一步,跨一個70厘米,雙腳落13和14,高度降到2米1,就在這一秒,他繃起了腿。

  要把腿繃成鐵一樣硬,他再往前走,到15號,第三梯隊裡最矮的那一根,腰上的力量陡然加大,師哥抓住他的腰,做空中擺盪。

  蔣白的起跳點,仍舊在10和11,他的目標,卻是踩中伏城腳下那根,跨度2米1,體重全靠伏城撐住。隨著伏城往前他也往前,最後脫離樁面,用慣性踹樁,再用反推的力量回來,落穩13和14。

  樁體劇烈晃動著,伏城控制獅頭動耳朵,身子卻明顯前傾,用自己的體重保師哥不掉。

  而這一連串的動作,發生在幾秒之間。不熟悉舞獅的人根本反應不過來,只覺得眨眼之間,獅子就上樁,就開始飛了。

  蔣白快速轉身再次把伏城舉起,倒退著,從最低的樁往後走,上了2米3的18號。倒退步在樁上也是極度危險的動作,先不說樁子高低不平,單單是這幾個樁位,必須牢牢記在腦袋裡。

  蔣白忘了他自己,記得伏城,記得他們一起跳過的樁陣,記得接住他和舉高高,記得舞獅。

  廖程明此刻把鼓聲加快,蔣白又一次舉起師弟,朝前方推進,連續跨越一直衝到別人上樁的第一梯隊,兩個來回已經出了汗。獅批是獅子的皮,也是一道屏障,觀眾看不到獅尾的付出,只看到獅頭的喜悅。

  可伏城卻知道,舞過獅子的人卻知道,一個穩定的獅尾才是基礎。在這一套路的結束時他左擺獅頭,心裡說不出的酸楚。從獅批的震動幅度來感覺,師哥在扭屁股。

  表面是一頭興奮的南獅,底下卻是兩個精疲力盡的舞獅少年。

  休息,半分鐘的休息,伏城用獅頭做好奇、尋覓狀,手指靈巧地操縱獅頭的機關。獅子張的獅頭很好用,連機關的位置都是按照自己的肩膀改的,一摸就能摸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