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宗紀皺眉,「慢點,你手脫臼了。」

  「不妨事。」

  「是嗎?」

  宗紀駐足看她,微微冷笑。

  姜妤扯了扯嘴角,尷尬的說:「是有點疼,世子你以後能不能憐香惜玉一點啊,我這手都被你打脫臼了。」

  「放心,待出了宮,你吃了藥,我自會憐香惜妤。」

  姜妤:「......你字念錯了。」

  宗紀:「沒念錯。」

  姜妤:「......」行吧,他說什麼就是什麼。

  第67章

  姜妤和宗紀趕回泰安殿的時候, 剛好趕上好戲開鑼,酒過三巡,太后帶著眾女眷開始閒聊, 也不知是誰起的頭, 聊起了家中晚輩婚配的事,太后便提起了太子的婚事,半真半假的責怪寧熙帝整日忙於政務, 對太子的婚事都不上心。

  太子都到了大婚的年紀, 太子妃的人選到現在都沒訂下來。

  眾人紛紛附議希望太子早日選妃,為皇家綿延後嗣。

  其實關於太子大婚的事不止太后隔三差五的在寧熙帝跟前暗示, 前朝不少大臣也經常請奏要早讓太子大婚,畢竟後宮多年沒有子嗣出生,再讓寧熙帝弄出一個皇子來的可能性不大, 太子又實在沒有治國之能,早些成婚為皇家生下皇孫, 趁著寧熙帝身子骨還算硬朗,精心培養, 這是太子能為大宏做的最大的貢獻了。

  寧熙帝當然知道他們每一道請奏早立太子妃奏摺背後的用意, 但太子妃之位遲遲未定, 一來是太子一直鬧著要讓姜妤做太子妃, 二來所有人都覺得太子擔不起天下萬民的責任, 只指望他能多綿延幾位皇孫。

  但寧熙帝這個做父親的並不想放棄自己的兒子, 一旦把大宏的希望壓在皇孫身上,將來太子必會受到忽視, 屆時皇孫母家勢大,太子不得臣心,處境必會艱難, 太子那個樣子,讓他如何自保。

  所以當太后提出想讓孫家的姑娘做太子妃的時候,他心裡也是贊同的,孫家是由他一手提拔,族中皆是平庸之輩,空有榮耀並無實權,比起皇城其他根基深厚的世家大族,孫家對太子造成威脅的可能性小很多,又不會太辱沒太子的身份。

  他一番苦心並不能得到太子的理解,太子嫌棄孫家門第低微,覺得他只是為了彰顯他對太后的孝心,讓天下人稱讚他仁孝才要選孫家的姑娘為太子妃,對他的這個想法非常牴觸。

  寧熙帝本就為這事發愁,他雖也覺得選孫家姑娘為太子妃比較穩妥,但太子那裡還未說通,這些日子一直在鬧,太后仗著壽辰自己不好駁她面子當眾提出此事把他架在這裡的行為讓他心生不愉。

  太后見寧熙帝不接話,正準備煽動大臣繼續對寧熙帝施壓,下首的貴妃突然驚呼一聲,打翻了面前的酒杯,眾人視線被貴妃吸引過去,貴妃自知失態,捏著手指勉力維持鎮定,她突然之間像是中了邪一樣,渾身發癢,連腳底都開始發麻。

  她不顧眾人的異色,扶著宮人的手站起來,朝著寧熙帝和太后道:「臣妾身體有些不適,想先行告退。」

  她沒忍住動了動後背,是真一刻都待不住了,只想早些回宮把衣服脫掉撓痒痒,而太后卻覺得她這是誠心不想讓自己的侄孫女做太子妃,故意鬧了這麼一出讓自己難堪。

  皇后去世後便沒有再立新後,貴妃身為後宮之首,操持壽宴大小事宜,太子今日只露了個臉便回去了,現在宴席尚未結束,貴妃就要走,還剛好是在她想提立侄孫女為太子妃的時候,分明就是仗著自己是太子生母,不把自己這個太后放在眼裡。

  太后氣急,也顧不得王公女眷都在,冷笑一聲,「看來是哀家這個太后面子不夠大,請不動貴妃為哀家操辦壽宴了。」

  貴妃真有苦說不出,她再不滿太后要把孫家的姑娘塞給她兒子也不會在自己操辦的宴席上半路離席,何況皇上和太后都還沒走,任誰看了剛剛那個情形都會覺得她輕狂。

  她身上癢得難受,像著了火一樣,眾目睽睽之下又不敢拉開衣袖去看,她覺得自己的臉也燒了起來,左右兩側的人都看著她,個個瞧好戲的樣子讓她不確定自己的臉是不是出什麼問題了。

  坐在上首的寧熙帝見狀打圓場,「貴妃不勝酒力,許是酒喝多了——」

  貴妃抬起胳膊,用寬大的衣袖遮住臉,耳朵嗡嗡的,疑神疑鬼的想是不是下在姜妤杯子裡的「牽情」弄錯了,被自己喝了才會渾身不適,她心慌意亂,連寧熙帝打圓場的話也聽不進去了,沒等寧熙帝說完便福了下身,說道:「臣妾告退。」

  她轉過身,匆匆向殿外走去。

  寧熙帝愣了下,臉色也不太好看,眾人垂著頭,也鬧不明白是不是太后想讓自己娘家人做太子妃,貴妃不滿,私底下已經鬧得很是不快,太后沒跟貴妃商量好便在這種場合提起此事,貴妃當場翻了臉,總歸有點腦子的都不敢再接著剛剛的話題提選太子妃的事。

  太后氣得血氣不暢,站起身對著寧熙帝道:「哀家身子也乏了,就先回去了。」

  寧熙帝孤零零一個人坐在上首,鬧不快的兩個女人都走了,他一個帝王,走哪不得被巴結著,好端端喜慶日子弄成這樣,歸根結底還是他這個做皇帝的沒有平衡好家事,讓養母和側室撂了臉子,這不是讓臣子們笑話他這個皇帝無能嗎。

  他悲從中來,一手攥住酒杯,仰頭悶了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