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哈哈,她進宮當差?她連皇阿瑪都回絕了,推舉了烏喇那拉蘭慧去,她還會答應進宮到我這小小的西五所?那我皇阿瑪豈不是沒了面子?”胤禛回想起玉徽那日跟他講他皇阿瑪讓她進宮在乾清宮當近身侍女的事情。
“皇上那裡也清楚地知道她在眾阿哥中就跟您走得最近,而且有時進宮來也只是來找您,連皇上那兒都沒去請安,不也沒有干涉什麼嗎?而且依奴才看,玉徽姑娘倒不一定不會答應來您這西五所呢……”
胤禛輕輕地嘆了口氣:“跟著我,怕會委屈了她……這天家的生活本來就是個樊籠,規矩又大,我實在是不忍心把她也拉進這裡,失了靈氣兒,把一個好好的梁玉徽給毀了……”
“這事兒,爺有沒有問過玉徽姑娘呢?她若是願意,您還擔心什麼?”
胤禛的臉微微一紅,連忙拿了茶杯作喝水狀掩飾。不過想想小六子說的也不無道理,乾脆一拍大腿,朗聲到:“好!就這麼著了,明兒你跟我出宮去找玉徽,先問問她,如果她願意,我就去求皇阿瑪讓她跟著我了。咦?小六子,平時只看你機靈,可沒想到你還懂得這麼多。”
“爺,奴才今年已經十六了,進宮也六年了,摸爬滾打地混個營生,也算是看了個半透。”
胤禛笑了笑,抬起手看中指上那個已經不太明顯了的小紅點,眼前又浮現出早上玉徽莫名其妙地闖進來用銀針扎他的情景。嗯,把她帶在身邊,他倒是會更放心些,省得她仗著皇阿瑪的玉牌,做出什麼無法挽回的出格的事情來。
而此時的乾清宮暖閣內,康熙正在披閱奏摺,李德全匆匆地走了進來,給皇上打了個千兒,輕輕地說:“皇上,您讓奴才打聽的事兒,有點眉目了。”
康熙聽了,把手中的奏摺放下,示意讓其他的當值宮女和太監們退到外面,然後讓李德全走近了回話。
“回皇上,玉徽姑娘確實是在襁褓中就被梁家抱養的。”
康熙的臉色一凜,然後給了李德全一個讓他繼續說下去的眼神。
“奴才派出去的可以信賴的人今兒下午才回來,告訴奴才找到了當時照顧玉徽姑娘的奶娘。梁家在玉徽姑娘斷奶後就把她打發回安徽老家了,所以找她費了些時候。那奶娘記得清楚,玉徽姑娘是十八年四月進的梁府,看起來是剛出生沒多久。梁家對外都宣稱她是梁家少夫人嫡出的小姐。”
康熙點了點頭,把身子後仰,靠到了明黃色的軟墊上。
“而且,奴才還打聽到了一件事。這梁家的少夫人,娘家姓就是姓朱,閨名寶釧……”
康熙聽到這個名字,身子猛地一顫,他閉上雙眼,喃喃道:“寶珊啊寶珊,今日今時,你又在哪裡啊?難道你要躲朕一輩子麼?……”
“皇上,您還要奴才查下去麼?”
“查!一定要找到她!朕要知道她在哪裡!現在過得怎麼樣!”
“嗻。”
*********************************************************************
玉徽正準備睡覺,突然連續打了兩個噴嚏,便嘟囔了一句:“這個時候了還有人想我麼?”正想著,小月突然抓著一堆紙沖了進來,急匆匆地對玉徽說:“小姐,你的功課還沒有做完,怎麼就睡了呢?明天夫子要檢查背書的啊~~”
“糟糕,今天光顧忙別的事情了。”本來都已經躺下了的玉徽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跳了下來。
與此同時,在廂房繡花的梁少夫人突然打了一個冷戰。她抬頭看了看窗外,烏雲慢慢遮住了月亮,一陣涼風從敞開的綾紗窗外吹進來。她放下手中的繡箍,慢步走到窗前。只一下子,月亮彷佛掙扎著從烏雲里又鑽了出來,可是不斷湧上來的雲朵還是在試圖遮住那一輪略微黯淡的月光。
想到這幾日玉徽總是心神不定的,而且又時常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她,梁少夫人多少心裡有點沒底。那日,見到皇上給玉徽的那塊玉牌,她的心就一下子墜入了深淵。難道隔了這麼多年,皇上竟然認出她是她的女兒了麼?那塊玉牌代表的意思是“持玉牌者為皇上所致信者”,是隨時都可以帶著去面聖的,她的妹妹寶珊,也曾拿過這塊同樣的玉牌給她看過,可是後來卻……
時間後退到康熙十七年。這年的九月,在赤城的湯泉,陪同太皇太后到此沐浴療養的當朝皇帝愛新覺羅炫燁,遇到了為了躲避世間煩擾隱居於此的前朝朱氏皇族後裔朱寶珊。
還是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曾告訴過她們這一雙家中唯一的女兒,他們的血脈是來自前朝正統的皇室血統。她們的祖父就是定王朱慈炯——崇禎帝與周皇后嫡出的第三個兒子。而如今她們的祖父隱匿於市井,改名換姓,漂泊不定,以教書為生,卻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反清復明,所以他把自己的兒子們也分散到了各處,不相往來,就是怕被當朝皇帝逮到。這些話當然是不能對外人講的,對外她們的父親也不過是個靠賣字畫和代人寫信為生的普通人。姐妹倆從小受到了父親的良好教育,雖然家境清貧,卻出落得楚楚動人,乖巧可人。姐姐朱寶釧性情恭順溫良,平日總是內斂少言;妹妹朱寶珊聰明伶俐,性格外向,是個典型的有什麼說什麼的人。比如父親在給她們講時事的時候,朱寶珊就特別欽佩這個智擒鰲拜,勇平藩王的年輕皇帝,甚至不惜跟父親爭執說改朝換代是天命,而現在的這位康熙皇帝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或許是上天給她了一個機遇,讓她在十五歲的時候偶然遇到了這位微服外出的康熙皇帝。
兩人私定了終身,卻為世俗不容。康熙想把她偷偷帶回京城,卻被太皇太后發現,寶珊在太皇太后以及隨行的後宮妃嬪面前據理力爭,直陳她對他的愛和崇拜,卻被斥為非分之想和魅惑天子,當場被掌嘴一百,然後被扔出了湯泉行宮。之後,太皇太后帶著皇帝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寶珊卻大病了一場,眼看活不過去了,家裡突然來了一位年輕的道人,說她有仙緣,若不化了去,怕是將不久於世。而更奇怪的是,那道士來後,寶珊的病竟然日漸好轉,只是不再象以前那樣活潑。父親沒有辦法,只得答應那道士帶了寶珊去。後來,寶釧偶遇前朝老臣梁清標之子,嫁入梁家,父母便也變賣了家產,從此不知了去向……
“夫人,你在想什麼呢?”梁稟秋從書房回來,看到愛妻消瘦的身影呆立窗前,不禁有點心疼。
“夫君,你還記得寶兒是何時被送入府的麼?”梁少夫人轉身,苦笑著問他。
“唉,好好的你怎麼會又想到這件事呢?是十八年的四月二十八,一位老婦匆匆抱來,只留下襁褓中的寶兒和一封寶珊的親筆書信,便走了。你今兒到底是怎麼了?”
“我總覺得,這事兒瞞不過這個夏天了……”
然而,事情並沒有向著梁少夫人悲觀的預測的這個方向發展。皇貴妃佟佳氏的身體越來越虛弱,胤禛日日請安,親自照料這位撫養他長大的母妃,所以並沒有稟明他皇阿瑪想要玉徽入宮作他的侍女的意願;李德全苦於再也找不到任何線索,就回稟了皇上斷了線索,暫時停止了調查;康熙皇帝因忙於調兵遣將、整頓大軍,準備親征蒙古準噶爾部,而顧不得調查玉徽真正身世這檔子事……
“皇上那裡也清楚地知道她在眾阿哥中就跟您走得最近,而且有時進宮來也只是來找您,連皇上那兒都沒去請安,不也沒有干涉什麼嗎?而且依奴才看,玉徽姑娘倒不一定不會答應來您這西五所呢……”
胤禛輕輕地嘆了口氣:“跟著我,怕會委屈了她……這天家的生活本來就是個樊籠,規矩又大,我實在是不忍心把她也拉進這裡,失了靈氣兒,把一個好好的梁玉徽給毀了……”
“這事兒,爺有沒有問過玉徽姑娘呢?她若是願意,您還擔心什麼?”
胤禛的臉微微一紅,連忙拿了茶杯作喝水狀掩飾。不過想想小六子說的也不無道理,乾脆一拍大腿,朗聲到:“好!就這麼著了,明兒你跟我出宮去找玉徽,先問問她,如果她願意,我就去求皇阿瑪讓她跟著我了。咦?小六子,平時只看你機靈,可沒想到你還懂得這麼多。”
“爺,奴才今年已經十六了,進宮也六年了,摸爬滾打地混個營生,也算是看了個半透。”
胤禛笑了笑,抬起手看中指上那個已經不太明顯了的小紅點,眼前又浮現出早上玉徽莫名其妙地闖進來用銀針扎他的情景。嗯,把她帶在身邊,他倒是會更放心些,省得她仗著皇阿瑪的玉牌,做出什麼無法挽回的出格的事情來。
而此時的乾清宮暖閣內,康熙正在披閱奏摺,李德全匆匆地走了進來,給皇上打了個千兒,輕輕地說:“皇上,您讓奴才打聽的事兒,有點眉目了。”
康熙聽了,把手中的奏摺放下,示意讓其他的當值宮女和太監們退到外面,然後讓李德全走近了回話。
“回皇上,玉徽姑娘確實是在襁褓中就被梁家抱養的。”
康熙的臉色一凜,然後給了李德全一個讓他繼續說下去的眼神。
“奴才派出去的可以信賴的人今兒下午才回來,告訴奴才找到了當時照顧玉徽姑娘的奶娘。梁家在玉徽姑娘斷奶後就把她打發回安徽老家了,所以找她費了些時候。那奶娘記得清楚,玉徽姑娘是十八年四月進的梁府,看起來是剛出生沒多久。梁家對外都宣稱她是梁家少夫人嫡出的小姐。”
康熙點了點頭,把身子後仰,靠到了明黃色的軟墊上。
“而且,奴才還打聽到了一件事。這梁家的少夫人,娘家姓就是姓朱,閨名寶釧……”
康熙聽到這個名字,身子猛地一顫,他閉上雙眼,喃喃道:“寶珊啊寶珊,今日今時,你又在哪裡啊?難道你要躲朕一輩子麼?……”
“皇上,您還要奴才查下去麼?”
“查!一定要找到她!朕要知道她在哪裡!現在過得怎麼樣!”
“嗻。”
*********************************************************************
玉徽正準備睡覺,突然連續打了兩個噴嚏,便嘟囔了一句:“這個時候了還有人想我麼?”正想著,小月突然抓著一堆紙沖了進來,急匆匆地對玉徽說:“小姐,你的功課還沒有做完,怎麼就睡了呢?明天夫子要檢查背書的啊~~”
“糟糕,今天光顧忙別的事情了。”本來都已經躺下了的玉徽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跳了下來。
與此同時,在廂房繡花的梁少夫人突然打了一個冷戰。她抬頭看了看窗外,烏雲慢慢遮住了月亮,一陣涼風從敞開的綾紗窗外吹進來。她放下手中的繡箍,慢步走到窗前。只一下子,月亮彷佛掙扎著從烏雲里又鑽了出來,可是不斷湧上來的雲朵還是在試圖遮住那一輪略微黯淡的月光。
想到這幾日玉徽總是心神不定的,而且又時常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她,梁少夫人多少心裡有點沒底。那日,見到皇上給玉徽的那塊玉牌,她的心就一下子墜入了深淵。難道隔了這麼多年,皇上竟然認出她是她的女兒了麼?那塊玉牌代表的意思是“持玉牌者為皇上所致信者”,是隨時都可以帶著去面聖的,她的妹妹寶珊,也曾拿過這塊同樣的玉牌給她看過,可是後來卻……
時間後退到康熙十七年。這年的九月,在赤城的湯泉,陪同太皇太后到此沐浴療養的當朝皇帝愛新覺羅炫燁,遇到了為了躲避世間煩擾隱居於此的前朝朱氏皇族後裔朱寶珊。
還是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曾告訴過她們這一雙家中唯一的女兒,他們的血脈是來自前朝正統的皇室血統。她們的祖父就是定王朱慈炯——崇禎帝與周皇后嫡出的第三個兒子。而如今她們的祖父隱匿於市井,改名換姓,漂泊不定,以教書為生,卻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反清復明,所以他把自己的兒子們也分散到了各處,不相往來,就是怕被當朝皇帝逮到。這些話當然是不能對外人講的,對外她們的父親也不過是個靠賣字畫和代人寫信為生的普通人。姐妹倆從小受到了父親的良好教育,雖然家境清貧,卻出落得楚楚動人,乖巧可人。姐姐朱寶釧性情恭順溫良,平日總是內斂少言;妹妹朱寶珊聰明伶俐,性格外向,是個典型的有什麼說什麼的人。比如父親在給她們講時事的時候,朱寶珊就特別欽佩這個智擒鰲拜,勇平藩王的年輕皇帝,甚至不惜跟父親爭執說改朝換代是天命,而現在的這位康熙皇帝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或許是上天給她了一個機遇,讓她在十五歲的時候偶然遇到了這位微服外出的康熙皇帝。
兩人私定了終身,卻為世俗不容。康熙想把她偷偷帶回京城,卻被太皇太后發現,寶珊在太皇太后以及隨行的後宮妃嬪面前據理力爭,直陳她對他的愛和崇拜,卻被斥為非分之想和魅惑天子,當場被掌嘴一百,然後被扔出了湯泉行宮。之後,太皇太后帶著皇帝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寶珊卻大病了一場,眼看活不過去了,家裡突然來了一位年輕的道人,說她有仙緣,若不化了去,怕是將不久於世。而更奇怪的是,那道士來後,寶珊的病竟然日漸好轉,只是不再象以前那樣活潑。父親沒有辦法,只得答應那道士帶了寶珊去。後來,寶釧偶遇前朝老臣梁清標之子,嫁入梁家,父母便也變賣了家產,從此不知了去向……
“夫人,你在想什麼呢?”梁稟秋從書房回來,看到愛妻消瘦的身影呆立窗前,不禁有點心疼。
“夫君,你還記得寶兒是何時被送入府的麼?”梁少夫人轉身,苦笑著問他。
“唉,好好的你怎麼會又想到這件事呢?是十八年的四月二十八,一位老婦匆匆抱來,只留下襁褓中的寶兒和一封寶珊的親筆書信,便走了。你今兒到底是怎麼了?”
“我總覺得,這事兒瞞不過這個夏天了……”
然而,事情並沒有向著梁少夫人悲觀的預測的這個方向發展。皇貴妃佟佳氏的身體越來越虛弱,胤禛日日請安,親自照料這位撫養他長大的母妃,所以並沒有稟明他皇阿瑪想要玉徽入宮作他的侍女的意願;李德全苦於再也找不到任何線索,就回稟了皇上斷了線索,暫時停止了調查;康熙皇帝因忙於調兵遣將、整頓大軍,準備親征蒙古準噶爾部,而顧不得調查玉徽真正身世這檔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