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他氣息不穩,胸膛起伏漸漸加劇,下腹的亢奮隔著衣袍仍明顯地抵著她,手無聲探進她衣里,覆住一隻渾圓的蓓蕾,輕輕撫弄。
她細喘著,渾身顫慄,感覺心臟就在他手中一聲聲有力躍動,眼眶氤氳潮濕,蒙著水氣,更增艷色。胤禛低眉細細地看,目光竟有些痴了,起身抱著她,直走去榻邊,慢慢地解了她腰間衣帶,輕輕一拉,衣裳便悄無聲息地落下,今夜月色極好,透著雕花窗欞照進來,映著兩人臉含笑,眼含笑,唇含笑……
窗外,夜幕深沉,星月燦爛,這一夜,美得教人屏息,如何捨得入睡……
正文 第六十章
時已黃昏,天空上伸展著大片大片的火燒雲,灑落在皇城飛角重檐上,壓角的一排排蹲獸仰望天空無聲傾訴。
一銀頂四人大轎抬出皇門,轎夫們行了片刻一拐彎便上了長安街。此時已是卯時過半,長街上攤販如雲,車馬熙攘正是熱鬧。賣油炸餅的、爆花生的各家爐邊銅勺敲著鍋邊鐺鐺直響,提籃拎筐的小販們聲聲吆喝,各樣小地攤更是擺得一堆一堆。官轎前雖有侍從們鳴鑼開道,怎奈一路人多還是快不了。轎中隆科多倒也不催,索性靠著軟袱閉目養神,腦中思緒紛轉。
“落轎——”隨著一聲長長吆喝,轎夫們已動作熟練地將轎穩穩地停在了佟府的轎廳里。一年長隨從早候在一旁,伸手撩開轎簾,恭恭敬敬喊了聲:“老爺。”
隆科多下了轎來,即喚人去將舜安顏叫至藕香齋,話畢便徑直穿過庭道直往後園走去。
正是處暑時節天仍炎熱,可過庭正中的老槐樹茂密枝葉倒也帶來絲絲涼意。藕香齋中書童見隆科多神情肅嚴,忙小心伺候他卸去官服、官帽,換了件無領藍衫,送上茶水,便輕掩上門退去房外。
片刻,一位四十來歲中年男子匆匆走進了書齋。只見他中等身材,背雖有些微駝,但仍健碩,一雙眼炯炯有神,他便是舜安顏,隆科多之子。康熙三十九年迎娶了與四阿哥、十四阿哥同母的康熙第九女和碩溫憲公主,可惜公主下嫁二載便逝。四十八年間因黨附胤禩,舜安顏被削額駙,禁錮於家多年方釋免。
舜安顏入室見阿瑪神色峻嚴正端坐於紫檀木圖腿圓棖書案後,如有所思,他恭身請禮後垂手立於一旁。
隆科多示意他坐下,斜睨著一副不明所以模樣的舜安顏,頗為不耐道:“你近日很忙麼?”
聞言,舜安顏神色頗有些古怪,連聲否決便噤口不言。
隆科多緘默半響,方道:“我看你禁錮於府多年,還是沉不住氣。”
舜安顏按下心中忐忑迎著隆科多肅穆的目光,不解道:“阿瑪,恕兒子迂腐,不知做錯了什麼?”
隆科多無奈搖首,“我知道前些日子九阿哥、十四阿哥都遣人來過,可你怎仍未吸取教訓,糊塗啊。”他一聲長嘆,手指輕叩書案道:“你自己瞧瞧。”
舜安顏疑惑地走近書案,見案上擱置的是吏部調令,心下一驚,展開文書細看,須臾心便徹底沉下,徒然放下文書,半響不語。
他原想前次十四阿哥回京,讓他留意些合適人手,乘著西南大捷調動幾個武官無人會注意,便秘密潛手安排,卻不想早已有人棋高一著盯上了他。他才送上名單,部里發出調令,現就一個不漏地又讓人給調了回來。舜安顏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早已在他人掌控之中,不由一身後怕,卻又百思不解京中何人能有此能量,驚疑道:“阿瑪,是兒子魯莽了。可這人是——”
隆科多看向舜安顏詫異、難解目光,不置回答,卻掉轉話頭問道:“依你看如今這局面幾方會有勝算?”
舜安顏一愣轉念即明,坦言道:“若是早些年,那還難說些,可看這一、二年情形,這人也就在三阿哥、四阿哥、十四阿哥三者之間了,這其中又尤以十四阿哥最為重。”他見阿瑪並未接言,又道:“若單論行事手段倒是四阿哥又更勝一籌,可這兩年,他一改從前雷靂作風,潛心向佛,不問世事,清心寡欲。前些日子竟還舉薦孔譽珣,這若換從前他怕是斷不會為的。”
“清心寡欲?哼,你知道什麼,他明為不爭,實是要天下概莫能與之爭。”隆科多冷冷一笑,嘴角勾出抹諷痕,“僅從他四阿哥舉薦孔譽珣便可知其心並未真的放下,他這是非常時期做非常之事用非常之人,你懂嗎?孔譽珣有勇有謀,只是行事心狠手辣才惹人厭。可東南沿海賊盜已風演成叛民亂黨,定須如此狠辣手段之人方可一舉剿滅,皇上心裡也明白。再說自古對於君王而言,貪又算什麼問題?從前相國納蘭明珠如此巨貪,貪財納賄,賣官鬻爵,可最後呢,不過是革職,也還算是善終。安顏啊,你記住自古只有結黨營私方為歷朝歷代君王大忌。那十四阿哥為人行事雖講義氣,卻過於魯莽,亦不善於掩飾自己,值此風口與八阿哥、九阿哥仍如此過往頻密,只怕皇上不喜。前次西北回京,他整頓花園之費用開支均由九阿哥承擔,並不避忌與人知。我看其才固能堪當大將,卻斷無帝王之才。你想當今皇上,那是什麼樣的人,他能看不出來?”
“可皇上他為何屢屢接見蒙古王公大臣時刻意抬高十四阿哥個人威信?”舜安顏聞之雖覺有理,卻仍存疑慮。
“這一點原先也迷惑了我,尤其是五十八年間,在西南戰線全軍覆沒,十四阿哥被封為大將軍之後,皇上頻頻將一批年老立功之臣退閒,准其青年子弟承襲世職。其實皇上一直是有心實行新政,重整朝綱的。那時,我揣摩皇上可會是嫌三阿哥、四阿哥都偏年長了些?可自西南一戰大勝,我方才透悟,皇上的高瞻遠慮果然非你我所能及啊。”
舜安顏聽得一頭霧水,越加不解,一挺腰板,問道:“阿瑪,我越發糊塗了,為何這西南一戰勝了,倒說是看清了龍恩所眷並非是十四阿哥了呢?”
隆科多嘆息道:“要真是如滿京城風傳的那樣順利成章是十四阿哥的話,那為何還會有如今這三局鼎立的局面?又為何在西北大勝,十四阿哥得勝回朝後仍未能授與名號或晉封親王,卻還讓其重返西寧?京城要真有變故,那般遙遠之地,如何趕得及回來?皇上斷不會做出這樣的糊塗事。自四十九年首廢太子後,諸皇子爭儲即異常激烈,縱皇上三令五申也無人聽從,可他四阿哥卻從未陷於任何一方,只是遵照皇文諭旨秉公行事,怕是從這時起,他便已博得皇上好感。再看四十八年間,四阿哥與五阿哥都是從貝勒越過郡王,超升親王的,他們倆人的共同之處便是都未曾參與儲位之爭,可見皇上對他倆最為滿意。另你難道沒看出如今這局面,根本就是皇上刻意縱容的結果?!”
舜安顏沉思片刻,面色一黯,恍有些明白。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這不過是他愛新覺羅一家之天下罷了!五十七年遣的兵卻遲至五十九年才開打,未開戰前已頻頻有武將調回京師,當時我就琢磨其中定有京城中所不知的變故。他們鬥來鬥去都是自家人,真正要誰繼承家業,還不就是老爺子的一句話?看似甚為複雜的局,其實簡單無比。皇上是以西南戰事為棋盤,且看他們三人各自如何下。真正被耍弄的,不過是那愛新覺羅氏之外的無辜眾人罷了。”
她細喘著,渾身顫慄,感覺心臟就在他手中一聲聲有力躍動,眼眶氤氳潮濕,蒙著水氣,更增艷色。胤禛低眉細細地看,目光竟有些痴了,起身抱著她,直走去榻邊,慢慢地解了她腰間衣帶,輕輕一拉,衣裳便悄無聲息地落下,今夜月色極好,透著雕花窗欞照進來,映著兩人臉含笑,眼含笑,唇含笑……
窗外,夜幕深沉,星月燦爛,這一夜,美得教人屏息,如何捨得入睡……
正文 第六十章
時已黃昏,天空上伸展著大片大片的火燒雲,灑落在皇城飛角重檐上,壓角的一排排蹲獸仰望天空無聲傾訴。
一銀頂四人大轎抬出皇門,轎夫們行了片刻一拐彎便上了長安街。此時已是卯時過半,長街上攤販如雲,車馬熙攘正是熱鬧。賣油炸餅的、爆花生的各家爐邊銅勺敲著鍋邊鐺鐺直響,提籃拎筐的小販們聲聲吆喝,各樣小地攤更是擺得一堆一堆。官轎前雖有侍從們鳴鑼開道,怎奈一路人多還是快不了。轎中隆科多倒也不催,索性靠著軟袱閉目養神,腦中思緒紛轉。
“落轎——”隨著一聲長長吆喝,轎夫們已動作熟練地將轎穩穩地停在了佟府的轎廳里。一年長隨從早候在一旁,伸手撩開轎簾,恭恭敬敬喊了聲:“老爺。”
隆科多下了轎來,即喚人去將舜安顏叫至藕香齋,話畢便徑直穿過庭道直往後園走去。
正是處暑時節天仍炎熱,可過庭正中的老槐樹茂密枝葉倒也帶來絲絲涼意。藕香齋中書童見隆科多神情肅嚴,忙小心伺候他卸去官服、官帽,換了件無領藍衫,送上茶水,便輕掩上門退去房外。
片刻,一位四十來歲中年男子匆匆走進了書齋。只見他中等身材,背雖有些微駝,但仍健碩,一雙眼炯炯有神,他便是舜安顏,隆科多之子。康熙三十九年迎娶了與四阿哥、十四阿哥同母的康熙第九女和碩溫憲公主,可惜公主下嫁二載便逝。四十八年間因黨附胤禩,舜安顏被削額駙,禁錮於家多年方釋免。
舜安顏入室見阿瑪神色峻嚴正端坐於紫檀木圖腿圓棖書案後,如有所思,他恭身請禮後垂手立於一旁。
隆科多示意他坐下,斜睨著一副不明所以模樣的舜安顏,頗為不耐道:“你近日很忙麼?”
聞言,舜安顏神色頗有些古怪,連聲否決便噤口不言。
隆科多緘默半響,方道:“我看你禁錮於府多年,還是沉不住氣。”
舜安顏按下心中忐忑迎著隆科多肅穆的目光,不解道:“阿瑪,恕兒子迂腐,不知做錯了什麼?”
隆科多無奈搖首,“我知道前些日子九阿哥、十四阿哥都遣人來過,可你怎仍未吸取教訓,糊塗啊。”他一聲長嘆,手指輕叩書案道:“你自己瞧瞧。”
舜安顏疑惑地走近書案,見案上擱置的是吏部調令,心下一驚,展開文書細看,須臾心便徹底沉下,徒然放下文書,半響不語。
他原想前次十四阿哥回京,讓他留意些合適人手,乘著西南大捷調動幾個武官無人會注意,便秘密潛手安排,卻不想早已有人棋高一著盯上了他。他才送上名單,部里發出調令,現就一個不漏地又讓人給調了回來。舜安顏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早已在他人掌控之中,不由一身後怕,卻又百思不解京中何人能有此能量,驚疑道:“阿瑪,是兒子魯莽了。可這人是——”
隆科多看向舜安顏詫異、難解目光,不置回答,卻掉轉話頭問道:“依你看如今這局面幾方會有勝算?”
舜安顏一愣轉念即明,坦言道:“若是早些年,那還難說些,可看這一、二年情形,這人也就在三阿哥、四阿哥、十四阿哥三者之間了,這其中又尤以十四阿哥最為重。”他見阿瑪並未接言,又道:“若單論行事手段倒是四阿哥又更勝一籌,可這兩年,他一改從前雷靂作風,潛心向佛,不問世事,清心寡欲。前些日子竟還舉薦孔譽珣,這若換從前他怕是斷不會為的。”
“清心寡欲?哼,你知道什麼,他明為不爭,實是要天下概莫能與之爭。”隆科多冷冷一笑,嘴角勾出抹諷痕,“僅從他四阿哥舉薦孔譽珣便可知其心並未真的放下,他這是非常時期做非常之事用非常之人,你懂嗎?孔譽珣有勇有謀,只是行事心狠手辣才惹人厭。可東南沿海賊盜已風演成叛民亂黨,定須如此狠辣手段之人方可一舉剿滅,皇上心裡也明白。再說自古對於君王而言,貪又算什麼問題?從前相國納蘭明珠如此巨貪,貪財納賄,賣官鬻爵,可最後呢,不過是革職,也還算是善終。安顏啊,你記住自古只有結黨營私方為歷朝歷代君王大忌。那十四阿哥為人行事雖講義氣,卻過於魯莽,亦不善於掩飾自己,值此風口與八阿哥、九阿哥仍如此過往頻密,只怕皇上不喜。前次西北回京,他整頓花園之費用開支均由九阿哥承擔,並不避忌與人知。我看其才固能堪當大將,卻斷無帝王之才。你想當今皇上,那是什麼樣的人,他能看不出來?”
“可皇上他為何屢屢接見蒙古王公大臣時刻意抬高十四阿哥個人威信?”舜安顏聞之雖覺有理,卻仍存疑慮。
“這一點原先也迷惑了我,尤其是五十八年間,在西南戰線全軍覆沒,十四阿哥被封為大將軍之後,皇上頻頻將一批年老立功之臣退閒,准其青年子弟承襲世職。其實皇上一直是有心實行新政,重整朝綱的。那時,我揣摩皇上可會是嫌三阿哥、四阿哥都偏年長了些?可自西南一戰大勝,我方才透悟,皇上的高瞻遠慮果然非你我所能及啊。”
舜安顏聽得一頭霧水,越加不解,一挺腰板,問道:“阿瑪,我越發糊塗了,為何這西南一戰勝了,倒說是看清了龍恩所眷並非是十四阿哥了呢?”
隆科多嘆息道:“要真是如滿京城風傳的那樣順利成章是十四阿哥的話,那為何還會有如今這三局鼎立的局面?又為何在西北大勝,十四阿哥得勝回朝後仍未能授與名號或晉封親王,卻還讓其重返西寧?京城要真有變故,那般遙遠之地,如何趕得及回來?皇上斷不會做出這樣的糊塗事。自四十九年首廢太子後,諸皇子爭儲即異常激烈,縱皇上三令五申也無人聽從,可他四阿哥卻從未陷於任何一方,只是遵照皇文諭旨秉公行事,怕是從這時起,他便已博得皇上好感。再看四十八年間,四阿哥與五阿哥都是從貝勒越過郡王,超升親王的,他們倆人的共同之處便是都未曾參與儲位之爭,可見皇上對他倆最為滿意。另你難道沒看出如今這局面,根本就是皇上刻意縱容的結果?!”
舜安顏沉思片刻,面色一黯,恍有些明白。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這不過是他愛新覺羅一家之天下罷了!五十七年遣的兵卻遲至五十九年才開打,未開戰前已頻頻有武將調回京師,當時我就琢磨其中定有京城中所不知的變故。他們鬥來鬥去都是自家人,真正要誰繼承家業,還不就是老爺子的一句話?看似甚為複雜的局,其實簡單無比。皇上是以西南戰事為棋盤,且看他們三人各自如何下。真正被耍弄的,不過是那愛新覺羅氏之外的無辜眾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