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容貌艷麗的甄氏在聽完這些話後當即就白了臉色:「姐姐她前幾日不還說,這錢承君在長寧殿活的好好的嘛。」

  「是啊,前幾天還活的好好地,為什麼這兩日就死了呢?」霍宗冷笑,「這霍政果然是個殺伐無情的人,那錢承君好歹是伺候了他這麼久的枕邊人,說殺就殺,簡直毫不留情啊。」

  甄氏忙道:「是啊,真是因為知道那位是這樣的人,所以才不配做一國之君,如此兇殘暴虐,對待百姓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霍宗道:「是啊,他竟然是如此心狠手辣,孤為了天下百姓,自然不會讓他得意笑意,不然,母后的冤屈,百姓的危機又該由何人來解。」

  「只不過這件事宮裡瞞的密不透風,顯然是知道這位承君被陛下所殺會引起軒然大波,」甄氏略加思索後才道,「恰逢殿下在京城,萬一他再做出德行有失的事,那朝臣們勢必會逼著他退位,所以他才只能說是被幽禁了,後來又不讓人去探視,顯然是有鬼的。」

  霍宗側首看著身邊的王妃,伸手緊握著她的雙手道:「愛妃,孤,孤何不將這件事捅出去呢,讓天下百姓知道他們母子是什麼樣的人。」

  「不……不能王爺。」甄氏連忙將他安撫住,「此事現在不宜聲張,也不知這件事百姓們知道多少,不妨咱們再推波助瀾一把,等著京城裡的流言形成了氣候,那麼再向霍政出手。」

  霍宗垂眸凝思半晌,隨後才道:「是啊,是啊,九月二十四是父皇的忌辰,那日會在太廟祭祀外祭台外還會又百姓圍觀,咱們不妨定在那一日,向霍政發難。」

  甄氏笑著點頭應承,霍宗倒是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總覺得眼下就連老天爺都在幫他。

  太后在坊間的聲譽因為一本《鶯鶯傳》被毀,即便是有後來的《探西廂》挽救,可到底是還是對太后及霍政的身世之謎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若霍政不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先皇血脈的話,霍宗便可以攜宗室以他是冒充皇室血脈唯有拉他下馬,尤其是此前他在百姓中的聲望已經有損,即便是討伐他,逼他退位,百姓們也只會覺得是理所應當。

  只要霍宗即位後對百姓好一些,減免些賦稅徭役,自然就能奪得百姓的擁戴。

  霍宗如是想著,自然也是如此做的,當即便化妝收拾悄悄地出了華陽宮,與他在京城裡的一些舊臣見面,商討先皇的祭祀大典上,要如何逼霍政退位。

  反倒是在鎮國公府的錢宴植,刷著系統上對最近京城的一個話題走向統計,心裡也才算安定了下來。

  眼下那位錢承君已死的消息已經在坊間不脛而走了,這條話題的討論度最高,直接蓋過了《鶯鶯傳》原型是太后的流言。

  錢宴植眼下才明白程亮說的那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只有這把刀握在自己手上,才能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

  眼下能夠打擊到霍政的,就是錢承君得知他的秘密被滅口這一件事,可這一件事是假的。

  他們在談論關於霍政所做的事裡面,只要最大的那一件事是假的,是謊言,那麼其他的流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

  所以錢宴植現在就十分期待先皇的忌辰到來的那天,他真是迫不及待的想看到自己一手策劃的這個局被破時,霍宗他們那些人的臉色是什麼樣的。

  第74章

  作者有話要說:昨晚因為手臂突然從骨頭裡開始疼,今天去檢查了一下拿了點藥,所以替換的有點晚,抱歉抱歉。

  京城中的流言四起,皆說這宮裡的錢承君被害了,只是一直秘而不宣。

  這流言甚至在坊間傳的有鼻子有眼的,死前受過什麼刑,身上有幾處傷,都傳的好像自己親眼見過似的。

  自從錢宴植去神廟見過關德寬做的樣品後,他現在心裡也就有底了,所以乾脆就坐在鎮國公府的後花園裡,嗑著瓜子兒喝著茶,還橫著小曲兒,十分逍遙自在。

  加上又有錢宴植在裡面推波助瀾,這京城中流言四起,更有朝臣向霍政上報,為了平複流言,讓他將錢宴植復位,並且昭告天下。

  錢宴植出了宮,不再宮裡,霍政自然是不會答應朝臣們的請求。

  如此一來二去,惹的朝臣們勃然大怒,幾個直言上諫的朝臣紛紛要求霍政下旨徹查當年成王霍宗被冤出京一事。

  霍政道:「此案為先皇所判之案,大理寺中皆有檔案留存,若你們只聽信流言,便要朕為成王翻案,是對先皇的不忠,不孝,若還有疑,直接去大理寺。」

  不管朝臣們如何逼迫霍政重查當年霍宗一事,霍政皆不鬆口。

  朝野動盪,霍宗更是趁虛而入,吐露當年先皇后因何被廢,廢后發現了太后楊氏與他人有私情,甚至找到了霍政非先帝親子的證據,所以是太后為了保全自己,所以對廢后下了手。

  霍宗當年更是深知廢后冤屈,才會聯合朝臣,卻不料先皇只聽太后楊氏的一面之詞,故而他才受冤被廢。

  至於問起當年有何證據時,霍宗便也說當年雲清觀的道士能夠作證,眼下他也已經將老道士接到了京城。

  秋分過後,便是晝短夜長,酉時沒過多久,天色就暗了下來,晚風略微有些蕭瑟。

  錢宴植站在迴廊下吹著風,想著連日來的輿論造勢,終於可以在明日公布,他的內心就十分激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