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傳言李常郡性子冷酷,睚眥必報。所以當他拎著滴血劍出現在宋如君面前時,宋如君以為自己死定了,畢竟前兩本書的原型都是他。
然而李常郡卻說:「我要看你新寫的話本。」
宋如君:?
說罷,摘下面具,露出一張她無比熟悉的臉。這不是三年前說好要來提親,卻再也沒有出現的前未婚夫阿竹麼?
宋如君:??不了,請讓我獨自美麗,我只想著書立作,揚名立萬。
***
李常郡是將門之後。明明該鮮衣怒馬看盡長安花,卻因生母是西域娼妓的緣故,生得高鼻深目,備受嘲笑。他從小外出必戴羅剎面具,久而久之,謠言四起,都道他是閻羅轉世,天煞孤星。
但世人不知道的是,李常郡有個少女心的愛好——愛看公子佳人的傳奇本子。他最喜歡的就是如君先生的書,每每看到動人處,情難自已,潸然淚下。
李常郡傾慕下筆如有神的如君先生,幽州破城之時,千方百計將她尋了出來,卻發現如君先生不是男兒身,是個身世同樣曲折卻寬容豁達的美人。
他頓生心心相惜之感。不過有這個感覺的,在如君先生身邊還有不少:有位高權重的豪橫世子,有每天都在裝柔弱的神算子義弟,還有一個名喚「阿竹」的白月光。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李常郡握緊了手中的劍
狗血甜文 追妻火葬場+戀愛修羅場
第2章 強搶民女
隔了旬日,眼瞅那繡棚上水靈靈的並蒂蓮漸漸繡出了眉目,宋姨娘那邊不見動靜,葉妙安每日讀的書也換成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1]
她默念,靜心,靜氣,靜神。如此方才把在油鍋里熬煎似的的心漸漸定了下來,人倒是瘦了一圈,在衣服裡面都咣當。
轉天一大早,天剛擦擦亮,涼氣還沒散去。
葉妙安坐在鏡前,由著春蘭給她梳頭。簪子還沒戴上,後面卻沒了動靜。她從鏡子裡一錯眼,發現春蘭捂著臉抽泣。
「大清早的,哭什麼,多不吉利。」
「沒,沒什麼。」春蘭擦了擦臉,抽了抽鼻子,努力止住哽咽,「我就是想,姑娘進了宮,連個體己人都沒有,要是夜裡餓了怎麼辦……夫人好狠的心。」
「唉你聽,」葉妙安不知道怎麼安慰,只能截斷了她的話頭,「外面是什麼在叫,這節氣還有黃鸝鳥麼?」
側耳細聽,遠處確實有些嘰嘰喳喳、歡天喜地的叫聲。
「聽這叫聲不像,隔壁院三爺媳婦倒是新養了八哥。」
葉妙安笑了笑,從春蘭手裡接過簪子,對她說:「這聲兒怪好聽的。剩下的我自己來弄,你替我看看去。」
春蘭應聲去了。
過了半晌,纏線軟簾一動,掀起一陣微風,輕飄飄,軟絨絨。
「看清是什麼鳥了嗎?」葉妙安以為是春蘭回來了,回頭問,卻聽見啪嗒一聲,一個小石塊從門外投了進來。
她一愣,掀了帘子往外望了一望,四下無人,像是連粗使婆子都去偷懶了。她有些狐疑的撿起那個石塊,才看到上面綁著一封信,封著火漆。
葉妙安撕了封,展開一看,上面是一片詞的上闕: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麼弦撥,怨極弦能說。[2]
一筆字寫的是宛若游龍,力透紙背,筆鋒遒勁。
信在落款的地方,卻是一個小小的「安」字。似是有情郎在喚她閨名,也像是在許諾她的平安。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葉妙安心中默念,把那下闕補了上去。一時間心潮澎湃,整個世間都褪了顏色,只有手中的紙熱的快要燒起來,燙到她心裡去。
妙安活到這麼大,也沒幹過私授手信這麼出格的事情。她握著這信,放進首飾匣子裡,又慌慌張張地取出來,最後還是疊的小小的,塞進隨身香囊,這才踏實坐下。
左等右等,春蘭始終沒有回來。院裡空空蕩蕩,只有樹葉被吹動的沙沙聲。葉妙安有些奇怪,又怕過了給田夫人請早安的時候,於是一個人出了門。
剛轉過廊下不遠,卻遠遠見田夫人帶著大姑娘葉妙婉,合著五六個丫鬟,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走了過來。
葉妙安一愣,沒想到會在這遇上他們,急急地行禮:「我正要去給母親請安,不知母親是要去何處?」
田夫人笑得一團和氣:「且跟我來。」
葉妙安一頭霧水地跟著走,越走,這路越是朝向後門。不多時,就看見一個頭戴平巾身穿交領袍的小火者,正垂手站在門房邊上。
見著田夫人領著葉妙安來了,那小火者笑道:「這可是二姑娘?真真和韓尚宮說的一樣,出落的水蔥兒似的。接姑娘的車已來了,這就隨雜家進宮吧。」
葉妙安惶惶然,怎麼這樣突然?竟連個招呼都不打。
丫鬟玉娟從後面輕輕一推,道:「姑娘可是高興壞了?愣著幹嘛,還不上車。」
「我要見父親。」葉妙安扭頭,四下環顧,似乎想抓住什麼,可身邊一個替她說話的人都沒有,「我衣物還沒收……春蘭呢?」
大姑娘葉妙婉掩嘴笑道:「宮裡頭什麼沒有,那綾羅綢緞比咱家只多不少,還能短了妹妹的不成。」
然而李常郡卻說:「我要看你新寫的話本。」
宋如君:?
說罷,摘下面具,露出一張她無比熟悉的臉。這不是三年前說好要來提親,卻再也沒有出現的前未婚夫阿竹麼?
宋如君:??不了,請讓我獨自美麗,我只想著書立作,揚名立萬。
***
李常郡是將門之後。明明該鮮衣怒馬看盡長安花,卻因生母是西域娼妓的緣故,生得高鼻深目,備受嘲笑。他從小外出必戴羅剎面具,久而久之,謠言四起,都道他是閻羅轉世,天煞孤星。
但世人不知道的是,李常郡有個少女心的愛好——愛看公子佳人的傳奇本子。他最喜歡的就是如君先生的書,每每看到動人處,情難自已,潸然淚下。
李常郡傾慕下筆如有神的如君先生,幽州破城之時,千方百計將她尋了出來,卻發現如君先生不是男兒身,是個身世同樣曲折卻寬容豁達的美人。
他頓生心心相惜之感。不過有這個感覺的,在如君先生身邊還有不少:有位高權重的豪橫世子,有每天都在裝柔弱的神算子義弟,還有一個名喚「阿竹」的白月光。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李常郡握緊了手中的劍
狗血甜文 追妻火葬場+戀愛修羅場
第2章 強搶民女
隔了旬日,眼瞅那繡棚上水靈靈的並蒂蓮漸漸繡出了眉目,宋姨娘那邊不見動靜,葉妙安每日讀的書也換成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1]
她默念,靜心,靜氣,靜神。如此方才把在油鍋里熬煎似的的心漸漸定了下來,人倒是瘦了一圈,在衣服裡面都咣當。
轉天一大早,天剛擦擦亮,涼氣還沒散去。
葉妙安坐在鏡前,由著春蘭給她梳頭。簪子還沒戴上,後面卻沒了動靜。她從鏡子裡一錯眼,發現春蘭捂著臉抽泣。
「大清早的,哭什麼,多不吉利。」
「沒,沒什麼。」春蘭擦了擦臉,抽了抽鼻子,努力止住哽咽,「我就是想,姑娘進了宮,連個體己人都沒有,要是夜裡餓了怎麼辦……夫人好狠的心。」
「唉你聽,」葉妙安不知道怎麼安慰,只能截斷了她的話頭,「外面是什麼在叫,這節氣還有黃鸝鳥麼?」
側耳細聽,遠處確實有些嘰嘰喳喳、歡天喜地的叫聲。
「聽這叫聲不像,隔壁院三爺媳婦倒是新養了八哥。」
葉妙安笑了笑,從春蘭手裡接過簪子,對她說:「這聲兒怪好聽的。剩下的我自己來弄,你替我看看去。」
春蘭應聲去了。
過了半晌,纏線軟簾一動,掀起一陣微風,輕飄飄,軟絨絨。
「看清是什麼鳥了嗎?」葉妙安以為是春蘭回來了,回頭問,卻聽見啪嗒一聲,一個小石塊從門外投了進來。
她一愣,掀了帘子往外望了一望,四下無人,像是連粗使婆子都去偷懶了。她有些狐疑的撿起那個石塊,才看到上面綁著一封信,封著火漆。
葉妙安撕了封,展開一看,上面是一片詞的上闕: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麼弦撥,怨極弦能說。[2]
一筆字寫的是宛若游龍,力透紙背,筆鋒遒勁。
信在落款的地方,卻是一個小小的「安」字。似是有情郎在喚她閨名,也像是在許諾她的平安。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葉妙安心中默念,把那下闕補了上去。一時間心潮澎湃,整個世間都褪了顏色,只有手中的紙熱的快要燒起來,燙到她心裡去。
妙安活到這麼大,也沒幹過私授手信這麼出格的事情。她握著這信,放進首飾匣子裡,又慌慌張張地取出來,最後還是疊的小小的,塞進隨身香囊,這才踏實坐下。
左等右等,春蘭始終沒有回來。院裡空空蕩蕩,只有樹葉被吹動的沙沙聲。葉妙安有些奇怪,又怕過了給田夫人請早安的時候,於是一個人出了門。
剛轉過廊下不遠,卻遠遠見田夫人帶著大姑娘葉妙婉,合著五六個丫鬟,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走了過來。
葉妙安一愣,沒想到會在這遇上他們,急急地行禮:「我正要去給母親請安,不知母親是要去何處?」
田夫人笑得一團和氣:「且跟我來。」
葉妙安一頭霧水地跟著走,越走,這路越是朝向後門。不多時,就看見一個頭戴平巾身穿交領袍的小火者,正垂手站在門房邊上。
見著田夫人領著葉妙安來了,那小火者笑道:「這可是二姑娘?真真和韓尚宮說的一樣,出落的水蔥兒似的。接姑娘的車已來了,這就隨雜家進宮吧。」
葉妙安惶惶然,怎麼這樣突然?竟連個招呼都不打。
丫鬟玉娟從後面輕輕一推,道:「姑娘可是高興壞了?愣著幹嘛,還不上車。」
「我要見父親。」葉妙安扭頭,四下環顧,似乎想抓住什麼,可身邊一個替她說話的人都沒有,「我衣物還沒收……春蘭呢?」
大姑娘葉妙婉掩嘴笑道:「宮裡頭什麼沒有,那綾羅綢緞比咱家只多不少,還能短了妹妹的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