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四)靈活、果斷處置情況:行軍中,指揮員應注意觀察,及時發現和靈活果斷處置各種情況。當臨時改變行軍路線時,指揮員應迅速命令分隊停止前進,向各分隊簡要明確新的行軍路線。當前方有迂迴路線能進入新的行軍路線時,可仍按原行軍序列從迂迴路線進入新的行軍路線;當已超過插向新路線的路口,前方又無新的迂迴路線,或迂迴路線較遠時,應選擇較寬闊的路段或空地作為調頭點,組織依次調頭進入新的行軍路線。此時,通常應變後方尖兵為前方尖兵、前方尖兵為後方尖兵。

  當遭受敵空襲時,應迅速離開道路,利用地形地物隱蔽偽裝。夜行軍時應嚴格燈火管制。根據命令,組織對空射擊。如任務緊急,可增大各分隊間隔、車距加速行駛,快速通過。

  當遭敵火力封鎖時,力求繞行,或者利用敵火力間隙分批躍進通過。

  當遭敵核、化學武器襲擊時,應迅速就近利用地形防護,人員迅速穿戴防護衣罩,下車就近隱蔽防護。警報解除後,應迅速查明人員傷亡和車輛損壞情況並報告上級,搶救傷員,搶修車輛,恢復行軍序列。遇有受染地段,應迅速查明情況,選擇遷迴路線繞過或沿開闢的道路通過。如任務緊急、不允許繞過而短時間內又不能開闢通路時,應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選擇受染輕、距離短的地段直接通過。當遭敵兵力襲擊時,指揮員應沉著、冷靜,立即判明敵情,迅速組織反擊。如敵兵力較小,應展開必要兵力殲滅或驅逐之,主力繼續前進,並將情況報告上級;如敵兵力較大,應迅速搶占就近有利地形,掩護上級主力展開殲滅之;如誤入敵伏擊區,應迅速展開,搶占有利地形,抗擊敵人衝擊,並迅速將情況報告上級,伺機向敵薄弱方向突圍,或根據上級指示,協同主力殲敵。當道路、橋樑遭敵破壞或者遇到難以通行的地段時,應當繞行。無法繞行時,及時組織搶修,並報告上級。

  第二節輸送

  輸送,是使用運輸工具把部隊由一地運送到另一地的行動,是提高戰術單位遠距離移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形式,適用於長時間、遠距離的移動。輸送可減少人員體力消耗和作戰車輛磨損,對於步兵適時轉移、奪取和保持主動、達成戰鬥目的,具有重要意義。

  輸送是伴隨著輸送工具的發展而發展的,輸送方式的多少,取決於輸送工具的種類。在輸送工具已經相當發達的當代,火車、汽車、輪船、飛機是主要輸送工具,因而鐵路輸送、公路輸送、水路輸送和空中輸送便成為軍隊輸進的基本方式。步兵通常在上級編成內採用一種方式輸送,也可採用數種方式接力輸送。

  高技術條件下,戰場空間範圍擴大,透明度提高,前後方界線淡化,戰鬥節奏加快,輸進時受敵火威脅增大,對步兵組織與實施輸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步兵必須遵守上級和軍事交通部門的有關規定,周密計劃,充分準備;統一指揮,分工管理;保持建制.按序裝卸;加強觀察,注意防護,保證迅速、隱蔽、安全、準時地運送到指定地區。

  一、輸送方式

  (一)鐵路輸送:鐵路輸送,是指使用鐵路列車實施的輸送。是部(分)隊實施遠距離地面機動的重要方式。鐵路輸送產生於1863年美國國內戰爭時期,後來在普法戰爭和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得到了廣泛運用。特別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地面部隊主要依靠鐵路輸送,其他輸送方式只起了輔助和補充的作用。在我軍步兵戰史上,鐵路輸送也曾發揮重要作用。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支援遼瀋戰役,在敵機不斷騷擾下,38天就輸送部隊、物資637列(19500餘車)。第四野戰軍南下遂行渡江戰役,在一個半月內,鐵路輸送人員、物資1萬多車皮,保障了渡江戰役的勝利。三年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主要作戰物資和人員,基本靠鐵路運往前方,共輸送人員、物資達3000多列(113000餘車皮),對奪取戰爭勝利起了重大作用。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戰場空前廣闊,破壞性日益增強,物資消耗巨大,部隊、物資等作戰力量的遠距離快速移動將更加頻繁和重要。鐵路輸送較之其他輸送方式具有許多明顯的優點:一是運力大,距離遠,續行力強,一般不受天候季節的影響;二是經濟、耐用、可靠,能節約大量戰略物資,如火車與汽車相比,用同樣數量的燃料,火車貨運量是汽車的4-6倍,飛機與內燃機車運輸同樣的貨物(人員),飛機的耗油量是內燃機車的30倍;三是可以使都(分)隊的車輛、火炮等裝備保持完好的技術狀態,減少摩托小時和儲備里程的消耗,保持戰鬥力。由此看出,雖然我軍步兵的裝備有了很大發展,機動能力大大提高。但對鐵路輸送的依賴性不僅沒有減小,而且越來越大。當然,鐵路輸送也有其固有的不足,如線路固定,目標集中,易遭破壞,修復困難,涉及部門多,專業技術性強,組織協調工作複雜等。在未來戰爭中,我軍鐵路輸送將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時間緊,對輸送的準確性、快速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是運力低、運量大的矛盾突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鐵路有了很大發展,但運輸能力與未來戰爭的要求仍然不很適應。再加上戰時敵空襲破壞的影響,鐵路運力將有明顯下降。這對鐵路輸送的組織和計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對敵鬥爭激烈。未來戰爭雙方都把破壞對方交通運輸線作為空襲的主要目標,以破壞對方部隊的機動和後方供應。可以預料,未來戰爭中,敵必將以占優勢的各種高技術空襲兵器,對我鐵路實施瘋狂破壞,並可能以空降和地面兵力實施破壞,困此鐵路輸送中空襲與反空襲、破壞與反破壞的鬥爭將相當激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