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民對官僚系統失去最基本的信任,政府和人民開始處於對立狀態,社會抗議運動不斷。因為改革的困難,政府很難用改革的方式來化解政府和人民的對立,因此有關部門開始用強制性手段來統治和控制社會,例如“維穩”。更為嚴重的是,在行使高強度控制過程中,本應當由國家壟斷的暴力開始私有化。一些地方政府“外包”公權力,導致了類似“黑監獄”等新事物的產生。一些發展商在“拆遷”過程中雇凶打人甚至殺人。結果造成國家與社會、政府與人民之間進一步的對立。

  應當指出,在任何社會,社會抗議運動是一個常態,也並不是所有社會抗議都會導致革命。但是,具有政治意識的社會抗議,最終必然會導致革命。很多年裡,中國社會的很多群體性事件或者抗議運動,都是為了具體的經濟利益;但今天,中國社會各種意識形態紛紛崛起,在意識形態上分化社會的同時,也在給社會群體灌輸著政治意識。人們可以在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之間作選擇,發展出不同的政治意識。意識形態是行動的指南,各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必然具有政治後果。

  在這樣的情況下,既得利益集團也開始感覺到不安全。除了高強度的控制外,它們也需要在思想層面來論證其合法合理性。它們開始在各種思潮中尋找支持力量。不過,這些思想,無論是內生的還是外來的,對它們來說,都只具有工具性質。總體上說,既得利益集團處於一種集體無意識狀態。它們不思改革,害怕改革,恐懼於在改革中失去什麼。它們只知道不能做什麼,而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一些極端的甚至開始對改革進行“妖魔化”。

  很顯然,當既得利益的終極目標是維持自己的利益,並使之永恆化的時候,它們已經完全沒有能力來超越自己的利益。當它們不能超越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政治的開放性就必然消失。而體制的封閉性必然導致革命因素的發生和發展。原因很簡單,當不能從內部產生變革(改革)的時候,外部變革(革命)就成為選擇。

  經驗告訴人們,這些都是革命進程開始的早期現象,但是革命進程如何進行,還是要看是否存在有效的改革。如果在革命進程的早期實施有效的改革,那麼這個進程可以終止;但如果沒有,這個進程就會繼續,直至革命的最終爆發。歷史地看,當革命即將爆發之際,統治階級還會進行一次巨大的改革,可惜的是,屆時可能為時已晚。晚清的例子最為明顯。當光緒皇帝要改革的時候,慈禧太后等保守勢力殺了改革者,廢了皇帝。但後來,太后迫於形勢,為了生存,真的想改革了,並且改革的幅度和力度,甚至比當初光緒皇帝設想的還要大。不過,大勢已去,革命已經成為主動力,任何改革都已經難以挽回局勢了。

  那麼,革命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在理想的狀態下,革命是你死我活之舉,即零和遊戲。但革命也往往導致一種同歸於盡的結局。無論哪一種情況,犧牲最多的是社會大多數人尤其是中下層的利益。每一次革命,精英也有犧牲,但與社會的大多數相比,微不足道。對政治來說,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中,革命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沒有任何具有實質性意義的變化,革命往往是一個再生產的過程,也就是重新走一遍。中國社會真正的變化在於逐漸的改革。改革因此符合各方面的利益,既符合社會大眾的利益,也符合既得利益的利益。

  儘管革命很多情況下都以悲劇告終,但在既得利益集體無意識的情況下,這種悲劇往往是歷史的常態。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就很難解釋中國歷史上循環往復的革命了。

  很顯然,對目前的中國來說,改革絕對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改革屬於必需。

  原刊於《聯合早報》2011年6月28日

  中國共產黨最需要的是什麼?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的大會上,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警告中共正在面臨四大危險,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和“消極腐敗”。兩年前,在紀念中共執政六十年、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四個“不等於”,即“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很顯然,這次胡錦濤提出的四大“危險”既是四個“不等於”的繼續,也是四個“不等於”之後再次對中共黨政官員提出的最嚴厲的警告。

  很少會有人否認中共在過去取得的巨大成就。戰爭與革命,建設新型國家,改革與開放,中國從“東亞病夫”躍升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高居世界第二的世界強國,這些都被各界視為奇蹟。不過,這並不在任何意義上意味著執政黨可以一勞永逸地執政。相反,在新的環境下,執政黨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執政黨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對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之後進行改革,通過改革來解決問題。但很顯然,在改革方面要做到知行合一併不容易,從問題意識到改革得以執行下去,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鴻溝。

  實際上,對執政黨來說,這個鴻溝正在迅速擴大。無論黨內還是黨外,很少有人會否認問題的存在以及這些問題存在下去的危險性。但是,到了解決問題的執行面就沒有力度了。中共高層近來開始強調“重在執行”,這無疑表明高層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癥結。舉例來說,很多年來,執政黨領導層一直在呼籲實現基本社會公平和正義,建立“和諧社會”。這些宏大的社會政治目標,黨內有共識,社會有期待。然而,意在實現這些宏大目標的政策並沒能執行下去,或者執行不力。結果是問題積累得越來越多。無論從決策的角度還是政策執行的角度來看,執政黨的能力不足問題已經凸現出來。問題在累積,但執政能力在減低,這必然導致社會失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