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九四零年七月十七日,近衛文麿組閣,東條英機從日本陸軍次官,成為日本陸相。由於日本人身陷中國戰場,這個巨大的泥潭。日本國內供給根本上戰爭消耗,近衛文麿無力應對。並且,老謀深算的近衛文麿,也不看好日本偷襲美國,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結果。

  所以,近衛文麿臨陣退縮。於一九四一年十月十六日宣布內閣總辭職。十月十七日,日本重臣會議提名東條英機組閣獲得通過。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七日,裕仁召見東條英機。晉升東條英機為大將。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八日,日本東條內閣成立。

  東條英機一人兼陸相、內相、文部相、商工相、軍需相,集各種權柄於一身,成為日本天皇之下的第一人。

  而東條英機這一路走來,雖然算是軍部的人,是將軍銜,但是,卻很少上戰場。即便在中國戰場打過勝仗,也是憑藉先進的武器和訓練有素的日本軍隊一路碾壓,根本沒有遇到過什麼硬仗。

  並且,東條英機升職的關鍵,並不是他打的這些順風仗。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投機站隊。這才是東條英機的拿手好戲。

  但是,這種投機只能用在東條英機擅長的政治領域,而不適用於軍事領域。東條英機在軍事上,一向非常的激進和理想化。而事實證明,東條英機在軍事上的投機,根本沒有成功過。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東條以經濟在“陸軍管理事業主懇談會”上,宣稱日本要“對蘇、中兩國同時作戰,同時也準備同英、美、法開戰”。一時之間,輿論譁然,日本東京股票市場狂跌。

  隨後,在東條英機這個原日本關東軍參謀長的支持下,日本關東軍出兵諾門坎,結果慘敗。只不過,這一次慘敗自有其他的替罪羊頂上,東條英機安然無恙。

  在這次慘敗後日本人北進的計劃失敗,只能南下。而南下東南亞,就會與英法美產生衝突。此時的東條英機,堅持對美國開戰。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二日的御前會議上,在以東條英機為首的日本上層戰爭狂熱分子的推動下,日本最終確定了《適應形勢變化的帝國國策綱要》。

  為了南進,日本不惜與英美開戰。而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八日,東條英機內閣成立之後,日本人便偷襲了美國珍珠港。企圖以小博大,投機成功。

  然而,軍事領域,是比拼實力的。或許在局部戰場上,可以用計策以弱勝強,但是,整體比拼的仍舊是綜合實力。東條英機的投機,並不可能成功。

  正如被東條英機忌憚的政敵石原莞爾所說:“如果說這場戰爭需要一萬元的話,英美實際上有一百萬元,而日本只有一千元,這種差異只能用戰略來彌補,而不能用什麼‘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口號來彌補。”

  “在戰略上除了尋找敵方的弱點之外,還必須認識到我方所擁有的條件、戰法、戰士、特定兵器及其他戰爭手段的優點。只有依靠這些優點才能擴大敵人的弱點。軍當局在第一階段作戰計劃完成的現在提出下一階段的戰爭計劃,這個戰爭計劃必須包含必要的生產增強數量和實行的手段方法及其可能性。”

  而事實也如石原莞爾所預料的那樣,東條英機的投機最終失敗。美國人將日本人的海軍全滅,並且光明正大的占據了日本本土。而東條英機淪為階下囚。

  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性和狼性

  戰敗之後,東條英機也不是沒有想過自殺殉國。畢竟,像他這種身居高位的人,一旦淪為階下囚,被人審訊戲弄,簡直就是生不如死。並且,由於東條英機得罪美國人得罪的狠了,最終還是不免一死。還不如給自己來個痛快。

  所以,當東條英機在得知自己和希特勒與墨索里尼齊名,成為日本頭號戰犯,成為日本各甲級戰犯之首時,開槍自殺。開槍的位置是其事先讓私人醫生在心臟位置所畫的一個圓圈。

  不過,東條英機並未能得償所願。據後世記載,這貨的心臟畸形,俗稱心長歪了。並且,東條英機還是個多年沒有摸過槍的左撇子。這一槍便沒有打在心臟上。只是洞穿了肺葉而已。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東條英機的審判開始。東條英機入場,收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觀眾席和記者席最高的上座率。餘生在記者席上抱著碩大的攝像機攝錄不止。東條英機沒有幾根毛的腦袋,在眾多鎂光燈的照耀下,閃閃發亮。

  而日本律師團的律師首先發言。經過上一次的麵粉爆炸,日本律師團死傷大半。包括清瀨一郎和許多為了日本人鈔票賣命的美國律師在內,都非常不幸的以身殉職。登台的這個律師,在原本的歷史上並無名號。餘生也懶得去記。

  但聽這個律師說道:“首先,我代表我的當事人東條英機先生在此聲明,我的當事人東條英機先生,除了自己為自己作證之外,他將不請任何其他證人出庭作證,另外,他也將不出示任何證據聲明。完畢!”

  “下面,我的當事人將宣讀他的口供書。”

  東條英機出這一招,也是無奈之舉。他知道自己把中國人和美國人給得罪慘了,如果編一些似是而非的證據。很可能會被準備充足的中國檢察組和美國檢察組給利用。

  正所謂,言多必失。編證據都無腦的板垣征四郎,如今還在坑裡呆著。豬隊友的名聲,已經隨著媒體報導傳遍世界。連土肥原賢二都被他坑慘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