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中國人向日本移民的時代,正是日本歷史開端的時代。日本人的歷史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原始社會的繩文時代,此時,日本文化遠遠落後於中國。大約從公元前七千年至公元前三百年。

  第二個時代,便是日本文化飛躍式發展的彌生時代,從公元前三百年至公元三百年。這個時代正是秦代徐福出海,到達日本的時代。隨著秦朝人和漢朝人的不斷到達,這個時代的日本人,從中國人那裡,學到了水稻耕種技術,冶鐵和煉銅技術,並且,學會了高腳式樓房的建築方式。

  並且,這個時代,是日本人對於自己歷史記憶的開始。日本人在後世崇拜祭祀的神道教主神天照大神的人物原型卑彌呼。便生於這個時代。

  據《三國志·魏書·倭人傳》記載:“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事鬼道,能惑眾。年已長大,無夫婿,有男弟佐治國。自為王以來,少有見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

  據《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倭》,記載:“桓、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各曰卑彌呼,年長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眾。於是共立為王。侍婢千人,少有見者,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語。居處宮室、樓觀城柵,皆持兵守衛。法俗嚴峻。”

  而所謂的天照,雖然傳說中,是指伊奘諾尊的左眼。但實際上,在最初的神道教中,卻是用中國人賜予的銅鏡模擬的。景初二年十二月的《報倭女王詔》中記載,魏國曾經賜予卑彌呼銅鏡百枚。以及各種物品。

  在傳說中,天照大神的主要功績,就是在高天原開墾田地,傳授養蠶、織布技藝。使諸神過著安逸和平的生活。而八咫鏡則成為天照大神的神體。

  歷史真相與傳說的重疊,並不是巧合。當種種敷衍出來的細節被剔除後,事情的真相就是——卑彌呼因為創立了神道教,而成為後世供奉的天照大神。而其從中國學來,並傳授給日本人的技藝,則成為其被神化了的主要功績。甚至。中國人贈與卑彌呼的銅鏡,也成為其宗教儀式的重要工具。

  所以說,自日本文明起源開始,便有中國文明的印記。並且,不可磨滅。

  日本人的第三個時代,則是日本人的古墳時代,從這個時代開始,日本人自稱大和。但是由於這個時代仍舊沒有文字,所以記載模糊。這個時代的日本人,開始學習中國的禮教,開始如同中國人一般祭祀祖先,形成禮儀。

  不過,由於此時的中國,正處於魏晉南北朝的時期,五胡亂華,本身文明的承繼都成問題。自然沒有閒暇去管日本人的事情。除了一小部分移民成功逃到日本之外,大規模的文化交流,並沒有開始。

  日本人真正產生文字,並獲得發展的時代,還是在公元五三八年,飛鳥時代開始之後。按照正史記述,日本人借用漢字創造自己民族文字符號,書寫日語的時間,也可以考證到公元五世紀中葉。到了公元八世紀之後,將漢字作為日本語言書寫符號的文字,已經被推廣開來。

  此時,中國古代最強大的王朝唐朝,舉世臣服,萬國來朝。其中便包括日本人。而日本人對唐王朝和中國文化的學習,並不僅僅是以往民間的行為,而是自覺主動,由上而下的。

  在公元四世紀中葉,以大和為名的日本人已經基本上統一了日本各島嶼。公元五百八十九年,隋朝結束了中國自東漢以來的戰亂。此時,正是日本的聖德太子攝政,為了改變日本落後現狀,曾經四次派遣遣隋使。

  這是日本人和中國人,作為國家的正式建交。隨後,隋朝覆滅,唐朝建立。日本人又開始派遣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公元六百三十年,日本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

  而從公元六百三十年到公元八百九十五年,這二百六十多年中。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任命後因故中止者三次,實際成行的十六次。但是有一次僅抵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有兩次是作為送回唐朝專使的“送唐客使”,另有一次是因入唐日使久客末歸而特派使團前往迎接的“迎入唐使”。因此實際上名副其實的遣唐使是十二次。

  這十二次進入唐朝的日本人,總數上千。作為學習他國先進文化的人,自然要才智超卓才行。便如後世的公費留學生,哪一個不是從千軍萬馬中廝殺出來的,哪一個不是學霸中的學霸。

  當然在後世,入唐留學生姓名可考的只二十餘人,而隨遣唐使及商船入唐僧人,見於文獻的達九十餘人。其餘人的名字大都湮沒。只有山上憶良﹑小野篁﹑菅原道真、阿倍仲麻呂等人由此名留史冊。

  不過,學成歸來後,這些人在日本的地位立刻變為萬人之上。加官進爵,獲得賞賜都不是什麼問題。

  而這些遣唐使。從中國學到的文化,被迅速的傳播到日本。詩詞歌賦,經史子集,天文曆法。方方面面,無所不包。中國文化從此風靡日本,幾乎將日本原本的文化完全取代。而其原本的文化基礎中,也有大量中國文化的印記,所以這種取代自然而然。並無不適。

  公元八百一十八年,日本嵯峨天皇,聽從遣唐使菅啻原清公建議,大規模的改變日本禮儀制度。向唐朝學習,命令“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同時改變的還有曆法、節令、習俗、各種典章制度。所以,後世中國人所見的日本傳統服飾,大多是由中國唐朝時期的裝束,略加演化而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