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八杉恭子這個角色,簡直就是這種逃避心理的濃縮。即便八杉恭子本身也是時代的受害人。而日本警官的往事回憶、對當年作惡者的諒解。和美國警官被美國人捅死而理由是其幫助日本人,等等細節,都證明美國老大和日本小弟之間,曾經的怨怒和相互之間的憤恨,並沒有那麼容易化解。

  而八杉恭子對喬尼的刺殺。將其骨子中的狠厲決絕和自私表達的淋漓盡致。甚至她的崩潰和死亡,也有自私自利的味道。如果她溺愛的兒子恭平沒有事,她絕對不會去死。如果不是為了迴避這個現實,她也絕對不會開車跳崖而死。

  這種挑戰道德底線,母親刺殺親生兒子的事情,雖然表面看起來荒謬,但是在故事中卻極為合理。道德底線的碰撞,刺破人心。人心險惡和巨大的時代衝擊,讓人在毛骨悚然的同時,對故事欲罷不能。

  而這個故事也成為推理小說曾經的巔峰之一。在後世。以半年賣出三百萬冊的成績,成為日本的文壇奇蹟。

  故事雖好,但也太過慘烈。餘生認為,如果讓這部電影,這個故事提前面世幾十年,或許,生活在日本的混血兒的境遇會好許多。不過,為了能順利上映,故事的某些細節,還是要改動一下。

  而在餘生將《人證》的劇本寫出來。交給青小藝看的時候。青小藝看得連脖子上的寒毛都豎了起來。

  看完後,青小藝心有餘悸的對餘生道:“這世界上,怎麼可能會有這種故事!”

  餘生反問道:“那麼,如果按照如今的現狀發展下去。當二十年後,這些混血兒都長大了,這種事情有沒有可能發生呢?”

  青小藝默然,她知道餘生說的很有道理。按照現如今的情勢發展下去,二十年後,各種有關於混血兒的離合悲歡。怕是就要上演了。其故事的精彩程度,恐怕比餘生的劇本只強不弱。

  在餘生修改《人證》劇本的時候,麥克阿瑟又派人來請餘生。餘生有些驚訝,按理說,美國人在日本一家獨大,順風順水,應該沒有什麼必須要餘生解決的事情。麥克阿瑟的這次邀請,也不知道所為何來。

  不過,麥克阿瑟和餘生也算是熟人了。李香蘭和瑪麗蓮夢露在日本的巡迴演唱會極為成功。眼見得人心被逐漸安撫下去,麥克阿瑟也舒了一口氣。

  對餘生用和和緩熟悉的語氣道:“余,我希望你能幫我在日本辦一所學校。”

  這個要求完全出乎餘生意料之外。什麼時候美國人辦學還需要求人了?對於老美而言,攻略世界的方法一項是胡蘿蔔加大棒,給胡蘿蔔不要的後果,就是被其一棒打死。

  麥克阿瑟道:“雖然我們有許多人才,有哈弗、普林斯頓和常青藤各大學的高材生。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並不了解東方人的思路。這使得我們的計劃,對日本傳統軍國主義教育體制的瓦解,很難進行下去。”

  “而最受日本人歡迎的,還是余,你寫的歌。所以,我希望你能辦一所學校。或許,你辦的學校,能帶給我們驚喜。”

  原來如此。餘生聽得恍然。麥克阿瑟這是黔驢技窮了。美國人自二戰結束後,心氣高的無以復加。許多美國人相信,自己的國家和自己奉行的文明是最好的,對於日本人的文化,根本就瞧不上眼。

  哪怕是麥克阿瑟。也曾經在一九五一年五月五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外交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過一段其本人對日本文化的看法,這段話一直流傳到後世。

  ——“如果說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在科學、藝術、宗教、文化處於四十五歲的發展階段。那麼德意志人是相當成熟的。然而,日本人儘管有著很長的歷史,卻還處於需要指導的階段。從近代文明的基準來看,與美國的四十五歲相對,日本還是十二歲的少年。”

  這段話在真實歷史上。讓日本社會震驚不已。原本,麥克阿瑟釋放大量戰犯,幫助日本恢復經濟,重建家園,被日本人視為救世主。可是這段話一出,大量的日本民眾便覺得心裡陰影面積廣大無比。麥克阿瑟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驟降。

  而歐美文明,也確實小瞧了東方文明。

  在美國大兵進駐日本之時,麥克阿瑟就明確宣稱占領日本的終極目標是“確保日本今後不再成為美國的威脅,不再成為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威脅”,表明美國占領日本初期的對日政策是非軍國主義化和民主化的。

  隨後。美國人陸續採取了各種措施。

  根據美國制訂的《戰後初期對日政策》,美國人實施了剷除日本軍國主義的非軍事化政策。日本本土以及海外總共七百一十一萬日本軍隊的武裝被就地解除。大量的日本軍人復原回國。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三日,日本各軍事機構解散。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五日,日本元帥府、陸軍參謀本部、海軍司令部、教育總監部被美國人解散。到了一九四五年十一月,美國人又解散了日本軍事參議院、陸軍省和海軍省。

  與此同時,美國人廢除了日本戰時的《兵役法》、《義務兵役法》等軍事法令和《國家總動員法》等有關戰時體制的法令。

  為了徹底的消滅日本的軍隊,美國人也開始禁止日本生產武器、彈藥、軍艦、飛機和軍需物資,禁止研究原子能和航空技術。但凡與軍工產業沾邊的研究機構,都通通被解散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