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本甲乙丙各級戰犯,大都誕生於這個學校內。而在二戰開始,日本人發動七七事變,正式入侵中國,並謀劃東南亞和太平洋時,此處便成為日本陸軍軍部和參謀本部。日本人在戰時發出的指令,便是由此處傳向世界各地。

  美國人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常設地址選在此處,為的就是一個反諷的意味,和對日本人加以警告。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大廳。則是原本日本士官學校的大禮堂。據說最多時,可容納兩千人。

  在麥克阿瑟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選址於此處後,盟軍便開始將大禮堂按照紐倫堡國際法庭審判大廳的樣式,進行翻新改造。而僅僅是翻修的工程。便幹了三個月。翻修後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大廳,遠勝紐倫堡的原版。

  歷史的走向和細節,仍舊是那麼固執。不出餘生的記憶之外。在遠東國家軍事法庭開庭之前,一場關於法官排排坐,吃果果的爭執,還是爆發了。在國際事務中。很多時候處理和爭執的,都是一些看似無關緊要,但實際上影響極大的細節。

  坐席次序的排列便是其中之一。在任何國際場合,都會產生有關坐席次序的爭執與暗鬥,因為這件事情關乎於一個國家的地位、榮譽、表現出來的態度,以及各種牽連到的影響,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也不例外。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庭長與首席法官,是澳大利亞的威伯爵士,曾經擔任過澳大利亞政府任命的“日軍暴行調查委員會”的委員長,雖然對日本人沒有好感,不會徇私。但是,由於其出身,對澳大利亞名義上的老大英國人和實際上的老大美國人很是親近。

  所以,在一開始十一位**官開會,宣布坐席次序的時候,很自然的將坐席次序排為——美國、英國、中國、蘇聯、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印度、紐西蘭、菲律賓。

  即便餘生不預先提醒,梅汝璈也會爭執一番,此時更是早有準備。在澳大利亞法官威伯爵士宣讀完坐席次序後,梅汝璈當即表示反對:“我不同意!”

  威伯爵士問道:“梅先生,為什麼呢?”

  梅汝璈道:“我認為應該按照《日本受降書》簽字的順序,安排法官的座次。中國在《日本受降書》簽字儀式上排在第二位,那麼,也就是說,在美國之後,應該是中國。”

  威伯爵士道:“這是法庭,並不是重演受降儀式。”眾人鬨笑不已。

  梅汝璈也笑道:“那麼,威伯爵士,你又為什麼要按照這個順序排座次呢?”

  威伯爵士非常自然的解釋道:“梅先生,這是慣例。”這確實是慣例,在日不落帝國衰落,一戰結束後,英國人便無法在國際事務上獨占鰲頭。所以,原本毫無疑問的座次第一,變得不那麼理所當然。

  而在二戰中,英國人雖然扛住了德國人的轟炸,但仍舊損失慘重。國力衰弱至極。反倒是美國人,因為戰爭而來的訂單,經濟迅速的發展起來。成了除蘇聯之外,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座次也提了上來。

  不過,英國人的餘威還在,也沒有下降太多,所以排在了第二。成為慣例。

  梅汝璈卻故作驚奇道:“慣例?這是誰家的慣例?《日本受降書》的簽字順序不是慣例麼?”

  話說,《日本受降書》的簽字順序,也是美國人排的。梅汝璈這是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威伯爵士回答不了,只能避左右而言他,道:“梅先生,我們是來審判戰爭罪犯的,為什麼要對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揪住不放呢?”

  梅汝璈反駁道:“這個問題可不是小小細節!更何況,按照英美法系,真理只有深淺正誤之分,並沒有大小之分!”

  威伯爵士無奈道:“那麼,梅先生提議一個公平的辦法吧!”

  梅汝璈詼諧反擊道:“如果庭長和大家不依照日本投降書上受降簽字的次序,那麼,我提議一個公平的方法——我們不妨找一個體重測量器來,看看各人的體重是多少,然後按照它來安排席次,體重者居中,體輕者居旁。這樣,我們便可以有一個最公平最客觀的標準。”

  一眾法官,除了威伯爵士之外,鬨笑不已。威伯爵士略顯尷尬。只能圓場道:“梅先生,你提議的方法確實很公平,但是這種方法只適用於拳擊比賽,而我們是國際法庭並不是拳擊場。”

  第二百四十章 交鋒

  梅汝璈乘勝追擊道:“如果不按照體重排座次,那麼我認為,唯一公平的排座次方式,就是按照《日本受降書》的簽字順序。我一點都不希望我們的國際法庭真的變成拳擊場。”

  拳擊場這個比喻,反諷意味極重。每個法官都能聽懂。威伯爵士無奈,只能避而不談。暫時擱置了這個爭議。

  澳大利亞的法官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庭長威伯爵士,雖然在審判中對中國保持了足夠的尊重,但是從各種細節可以看出來,身為澳大利亞人的威伯,對中國人的感官一般。

  原因多種多樣。但有一個重要因素,卻很明確。澳大利亞,也曾經有過排斥華人的行動。並且,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

  華人進入澳大利亞,最初還是在清朝中後期。大約在一八三零年左右,澳大利亞的牧羊業開始發展,但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並沒有太多的勞動力。歐洲人仍舊視澳大利亞為尚未開化的蠻荒之地,而土著人被殖民者該驅逐的驅逐,該殺戮的殺戮,沒剩多少,也難以同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