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德國人不製造大屠殺,只是發動戰爭,擴張領土的話,那麼後世對這場戰爭的詬病會少很多。如果德國人只是占據了歐洲就心滿意足,鞏固戰果,不西進英格蘭,不東進蘇聯的話。那麼,以德國人對教育的重視、人才的眾多,和碾壓整個歐洲的軍事力量,恐怕後世的世界格局就要改了。

  畢竟,德國人和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不但血緣上有些關係,文化上也密不可分。同化起來很是容易。如果希特勒不冒進,那麼,德國人仔細經營數十年後,另一種形式的歐盟便會出現。後世的美蘇爭霸,怕會變成三足鼎立。侵略也會變成所謂的統一。

  而第四條,“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資格;凡屬德意志民族血統,不管其職業如何,方能為德意志國民。因此猶太人不能為德意志國民。”和第十八條,“我們要求嚴厲鎮壓那些危害公共利益的人;對於危險的高利貸者、投機者等,不管其信仰及種族如何,必須處以死刑。”

  更是針對猶太人所發。因為,那個時代的德國,大部分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掌控者,都是猶太人。而金融遊戲,則是最容易吞沒資產,最容易以強勝弱,最容易不勞而獲卻又洋洋得意的。在金融業出現後,這個行業便成為凌駕諸多需要資金的行業之上的一個行業。

  掌控了一個國家的金融命脈,基本上就約等於掌握了一個國家。這自然讓非猶太人的德國人不爽,以至於仇視。所以,《辛德勒的名單》中,才會有這樣一個鏡頭——當一個個猶太家庭在德國軍人的監視下,默默的收拾細軟,乘車離開時。街道上非猶太種族的孩子們用石塊向猶太人扔去,一個本該天真的小姑娘眼裡充滿了仇恨與輕蔑,嘴裡大聲的喊叫著:“再見,猶太人!”

  阿蒙接受的教育,便是以這二十四條為主。當其中絕大多數條款,可以被視為是為了國家振興而努力的正義時,阿蒙自然而然不會認為其中某些條款是錯誤的。十足十的遵從,也是理所當然。

  PS:抱歉,更晚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人物原型

  這些在教育中灌輸給人的觀念力量極大。在後世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在一九六八年,馬丁路德金被暗殺後,janeelliott被美國社會中,關於白色人種和有色人種相互之間的誤解和歧視震驚。她在自己教導的小學班級中進行了一項有關人與人之間歧視的實驗。

  她把眼睛是藍色的學生和眼睛是其他顏色的學生分離開,然後告訴學生們,科學家已經證明,擁有藍色眼睛的人比擁有其他顏色眼睛的人要聰明許多。

  僅僅過了一天的時間,所有擁有藍色眼睛的學生便開始自恃高人一等。即便是原本害羞內向的學生,也不例外!不但對眼睛是其他顏色的學生頤指氣使,還開始抱團欺壓眼睛是其他顏色的學生。

  而眼睛是其他顏色的學生,則很惶恐不安,甚至連一些已經學會的東西,都在其惶恐不安中被遺忘了。

  直到第二天,janeelliott重新劃分了班裡學生的優劣制度,說眼睛並非藍色的學生更聰明。將這些學生調到教室前排舒服的位置上。而將藍色眼睛的學生,分配到教室後面擁擠的位置上。

  然後,原本那些惶恐不安的眼睛是其他顏色的學生,立刻滿血復活。在課業上表現的更好了。只不過,沒有抱團欺負藍眼睛的學生而已。

  實驗結束後,所有學生抱頭痛哭。

  阿蒙和其他德國人所接受的反猶教育,可遠不止一天。所以,積重難返。

  而且,阿蒙深受教育而體現出來的個人素質,還可以體現在某些細節,比如說,他挑選女傭時的發問,直接可以區分苟且偷生與誠實善良,比如說,他捂著鼻子對海倫道:“我不想把感冒傳染給你。”在這個時候。阿蒙將海倫視之為人。

  不過,正因為如此,在大多數時候,阿蒙是遵從其自小而來的教育的。他並不將猶太人視之為人。所以。對其肆無忌憚的屠殺毫無罪孽感。所以,阿蒙和那些德**官會如此交談——“那些猶太人奴性真強”、“他們一點概念都沒有,簡直是把那個勳章,當成榮譽勳章來戴”、“他們的文化背景就是如此,數千年來猶如過街老鼠”、“他們總是逆來順受。以為有天會苦盡甘來”。

  直到遇見了海倫,阿蒙才開始掙扎。被灌輸已久的觀念開始出現裂縫,在地下室中,阿蒙開始撫摸海倫的臉和頭髮,他質疑地說:“你說的很有道理,難道這是鼠輩的臉,這是鼠輩的眼睛嗎?難道猶太人就不應該有眼睛嗎?”

  在地下室中,阿蒙終於承認——“我喜歡你,海倫!”並把嘴唇挨近海倫。然而,原本固有的觀念將其驚醒。阿蒙他的臉,對自己和海倫否認道:“不,你休想這樣輕易迷惑我,你這個猶太目狗!”

  這種掙扎痛苦至極,阿蒙無法發泄,他開始憤怒的毆打海倫,並將架子推倒在海倫身上。同時發出一聲源自於內心掙扎的憤怒和痛楚的嚎叫!

  可是,阿蒙並沒有辛德勒掙脫原本觀念束縛的力量。他仍舊不把海倫之外的猶太人視之為人。該殺就殺,毫無憐憫之心。心中關於人性固有的善念最終沒有成長起來。雖然在遇到海倫後,他的眼睛裡有那麼一絲溫柔閃過。但也只是對海倫一人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