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仿佛一個動因結出了無數惡果。日本人發動的戰爭,最終讓日本人自食苦果。看到此處,聽著《傷心太平洋》,日本人傷心不已,但凡聽歌的日本人,無不痛哭流涕,嗚咽不已。演唱會上儘是一片哀聲。

  連歌唱者李香蘭,也在唱完後,被台下一片痛哭的眾人感染,掉下淚來。只有美國大兵們,在看紀錄片時,情緒由最初的憤怒,到後來的痛快無比。仿佛看斗之力三段的網絡小說般爽快。看著眼前哭得稀里嘩啦的日本人,毫無代入感,心裡很是不待見。

  無形之中,美國人和日本人便對立了起來。和餘生事前預計的效果差不了太多。

  不過,這種挑撥只能在人不可察覺的細微處進行。畢竟演唱會的主題是反戰愛和平,而不是美日趕快打起來。所以,在李香蘭留著眼淚下台後。瑪麗蓮夢露緊接著登台唱的歌,便是一首在情感上不偏不倚的反戰歌曲——《healtheworld》

  這首歌的原唱,是後世世界級的流行天王麥可傑克遜。由於詞曲質量俱佳,又是名人演唱。並且是質疑後世美國在伊拉克的各種行徑的,所以,風靡全世界。即便不是麥可傑克遜的粉絲,也大多聽過這首歌。

  “there’saplaceinyourheart,andiknowthatitislove。andthisplacecouldbe,muchbrighterthantomorrowandifyoureallytry,you’llfindthere’snoneedtocry,inthisplaceyou’llfeel,there’snohurtorsorrow,therearewaystogetthere,ifyoucareenoughfortheliving,makealittlespace,makeabetterplace...”

  “healtheworld,makeitabetterplace。foryouandformeandtheentirehumanrace,therearepeopledying,ifyoucareenoughfortheliving,makeabetterplaceforyouandforme,ifyouwanttoknowwhy,there’salovethatcannotlie,loveisstrong,itonlycaresofjoyfulgiving,ifwetry,weshallsee。inthisbliss,wecannotfeelfearordread,westopexisting,andstartliving。thenitfeelsthatalways,love’senoughforusgrowing,somakeabetterworld,makeabetterworld...”

  “在你心中有個地方,我知道那裡充滿了愛。這個地方會比明天更燦爛。如果你真的努力過,你會發覺不必哭泣。在這個地方。你感覺不到傷痛或煩憂。到那個地方的方法很多,如果你真心關懷生者,營造一些空間。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拯救這世界,讓它變得更好,為你、為我,為了全人類。不斷有人死去,如果你真心關懷生者,為你,為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如果你想知道緣由,因為愛不會說謊。愛是堅強的,愛就是心甘情願的奉獻。若我們用心去嘗試,我們就會明白,只要心裡有愛,我們就感受不到恐懼與憂慮。我們不再只是活著,而是真正開始生活。那愛的感覺將持續下去。愛讓我們不斷成長,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雖然麥可傑克遜這個後世的天王巨星,要等到一九五八年才會出生,但是,其天生的音樂才賦,使他的歌完全可以跨越時間和國界的束縛。這首《healtheworld》如果只從歌詞看,絕對是一派高大上。並不是後世流行歌壇泛濫到讓人作嘔的情歌題材。視野極為宏大。

  一般而言,這種題材的歌,雖然會被經常播放,但是和流行,卻是八竿子都打不著。流行、好聽、並且題材屬於高大上的歌,在後世都沒有幾首。這首《healtheworld》算是其中之一。

  而且,麥可傑克遜屬於歌舞俱佳的明星,並不是主打唱歌卻想要在公眾面前展示舞蹈才藝,或者主打舞蹈,卻想跨界的唱歌的那種明星,是真正的歌舞專精。別的不說,他自己獨創的太空步,便必然在舞蹈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世之人紛紛模仿,卻無一人能再現其神韻。

  如果不是瑪麗蓮夢露真的不適合跳太空步。餘生都想讓瑪麗蓮夢露邊唱邊跳了。

  不過,歌雖然好聽,還是沒有撓中台下日本人的癢處。在哭了一鼻子後,眾多日本人分外盼望李香蘭再次上台。觀眾席中。只有眾多美國大兵在聽過《healtheworld》後,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掌聲。日本觀眾的掌聲雖不是那麼激烈,但是由於人數在演唱會中屬於少數,也不那麼顯眼。

  在餘生的安排下,李香蘭和瑪麗蓮夢露是交替上場的。畢竟。每一首歌之中的意韻,都會有差別,如果想獲得一個比較好的表現效果,就必須根據每一首歌的不同,調整歌唱者的服裝和背後銀屏上所閃過的影像。

  在日本聽眾期待已久中,李香蘭再次上台。她的第二首歌是《曉之車》。因為戰爭的原因,李香蘭在上海灘舉辦的夜來香演唱會雖然極為成功,但是,許多新歌根本沒有來得及灌製成唱片發行。比如說這首反戰意味,非常濃厚的《曉之車》。

  在這個世界。這首歌是第二次唱響。如同在第一次的感覺一般,一股無以言述的蒼涼從曲調中逐漸散逸開,第一句,便讓台下的聽眾覺得頭皮一炸,渾身的激靈靈一顫,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戰慄——“風(かぜ)さそう木陰(こかげ)に俯(うつぶ)せて泣(な)いてる……”

  而後歌聲便如同浩大的朝陽,或者落日,將每一個能聽得見歌聲的人淹沒——“俯臥在隨風起舞的樹蔭下哭泣著,望著那個素不相識的自己。吉他為失去的人而彈奏,流星因不歸之人而隕落。不要離我而去。即使是這樣懇求,也只是換來橙色花瓣的靜靜搖曳。遺留在稚嫩臉龐上的手掌中的記憶,已漸遠去。指尖彈奏出別離的旋律,依靠在你溫柔翅膀上那稚嫩的心。被呼嘯的車輪無情的拋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