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這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哪裡經得起這個,在這些氣質、樣貌和學識都較為出眾的同齡女子的攻勢下,紛紛繳械投降。因為常不已等在名義上,如今是香港人,按照《大清律例》可以多娶幾個,所以,這些少年幾乎每個人都按照自己口味,選了兩三個合意的女子,作為妻室。最後剩下一個沒法分配,就便宜了面相和善的常不已。

  甚至,連一些年齡不夠的小蘿莉,也被安排給了小三子這種雖然年齡不足,但有合法手續的機靈鬼當娃娃親。如此安排,被常不已等救起來的這一批人,很快便以他們這群中同齡女子和常不已等人的婚姻關係,確定了自己和常不已等人的親屬關係。這種中國式的聚攏,力量極強,並無一個人被遺漏在外。

  到了澳大利亞後,常不已等人按照手續把這些人留了下來,而這些人也已經身無分文,心懷感恩外加生存壓力,讓這些人心甘情願的成為常不已這些少年的臂助。而出身於富豪之家的女子,眼界極為寬廣,熟悉商業運營。並且,因為身處東南亞這個複雜之地,幾乎每個人都會兩三種不同的語言。在經歷生死大劫後,將眼光和經歷放在安身立命上,很快就幫剛剛到達澳大利亞的少年們拓展出一片天地。

  餘生以牧場的名義,購買的幾塊面積廣大的土地,如今都成了名符其實的牧場。雖然產出較少,但是,即便沒有地底的礦藏,也足以養活這些少年,和他們如今的家人了。

  這些往事細細說來,聽得陳天大笑不已。也替這些自少年起,便家破人亡,四處流離的舊友們開心。這一次常不已來,船上除了當年餘生收留的孩童們,還有已經成為一家人的這些東南亞華裔。常不已四個老婆之一,為了照顧常不已的起居,也跟著船來了。和陳天見面時,禮數周全自然,頗有大家閨秀的氣質。

  餘生當年收留的孩童們,如今也不只有專精於武藝的人才。有些頗有文氣,常不已他們便任由其根據自己的喜好發展。其中有兩個專門研究金石古玩的,這一次也一同隨船過來了。在常不已和陳天的閒聊中,正在翻檢清點這近萬件文物精品。

  ps:  才發現書友@下載遊戲幫忙投了張月票。非常感謝!

  第二百二十三章 散佚典籍

  翻檢這近萬件文物典籍之中,這兩個少年不時地驚呼道:“這是什麼?難道是魏晉時候的墨寶?”

  這三百四十二箱文物被拆箱後,根本沒有時間仔細處理,只是按照基本的歸類,將大體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書籍字畫,瓷器,玉器,在保證不受損傷的前提下,滿滿堆了兩三個船艙。

  這兩個少年先從書籍字畫,文字典籍一類開始整理。這一類,是這批古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如果餘生在此,很容易將一個少年懷疑是魏晉時期墨寶的東西給辨認出來,這一卷手抄的佛經,正是後世唯一留存的中國西魏時期的墨寶《菩薩處胎經》。是人間傳世最古老的寫經。此卷為西魏大統十六年陶仵虎寫造,字大如豆,書法為北碑一派,筆意自如,全無石刻字體的方拙之態,其超凡入聖之處,實有不可思議之妙。

  “不知道,還要等夜叔請人來掌掌眼。不過這個我很確定是《永樂大典》其中的一個零本單冊!”說話的這個少年一隻手中拿著一本遠比其他線裝書闊大的書卷。而他的另一隻手中,還有與其形制相同的基本書卷在。

  這一個少年手中拿著的幾本書卷。開本宏大,高五十厘米,寬三十厘米。氣度非常,明顯與其他的書卷有所區別。這一個單冊,有五十頁,每一頁都用的是厚實雪白的樹皮紙。數百年以降,除了書頁有些略微泛黃外,竟是毫無破損。顯然是傳世之物,珍藏許久。

  唯一有些破碎的,就是包裹在書籍外面的書衣,書衣這種東西,其實相當於後世書籍的封皮,因為《永樂大典》是皇帝專用的百科全書。所以,包背裝的《永樂大典》的書衣,是用多層宣紙硬裱,並有一層黃絹連腦包裹。極有皇家儀態。

  兩個少年仔細翻看一番後,基本上能確認這一冊《永樂大典》,屬於真品無疑。

  古玩這種東西,在後世造假容易,但是真正能高仿的卻不多。即便高仿的東西有時候太過於考究標準,如同一個每一門都能拿到一百分的學霸一般,看著就假。遇到半懂不懂的人還能矇混過關。一旦遇到行家裡手。從細節的缺陷和物件的氣韻中,很容易辨別出物件的真假。後世的古玩真假難辨,不僅僅是因為造假技術高了,更是因為行家裡手,真正的國學大師少了。

  如果連驗鈔機都是假的,又怎麼能檢驗出假鈔來!

  這部《永樂大典》,用硃筆手繪邊欄界行,並書寫引用書籍的著者和書名。用墨筆來書寫題名、卷數、韻目、書籍正文並繪製圖畫。用硃筆描繪的大典的邊欄四周都繪成雙邊。

  這些“朱絲欄”把每半葉隔成八行,版心間上、下各有一條粗粗的“象鼻”。中間還有一個“魚尾”,“魚尾”上方記載書名和卷數,下方記載葉數。行格的筆畫粗細均勻,畫得一絲不苟。如果仔細看看。還會發現朱絲欄線上、下都有針眼。這些針眼,便是朱絲欄線能畫得間距相等的奧妙所在。而這些手繪的朱絲欄線線條本身,也有包含筆墨氣質的柔和溫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