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李香蘭唱過《漫步人生路》之後,第三首歌,便直入主題。是餘生從後世帶來的“名曲”——《傷心太平洋》!

  這首歌其實在後世並沒有那麼刺骨,只不過是萬千流行歌曲中的一首而已,但是,無論是什麼文藝作品,無論是小說,音樂,電影,一旦在時代背景改變之後,便會擁有一個完全不同於作者敘述原意的解讀與韻意。正如一首女子思春的《夜來香》會被解讀成腐蝕心智的靡靡之音一樣,後世的這首《傷心太平洋》,在這個時代,在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失利時出現,簡直就是扇日本人的耳光!

  當然,這首歌在李香蘭和夜無光加入演唱曲目,並申請的時候,給歌詞做出的解讀,是“為了在太平洋戰場玉碎的英靈”!

  “離開真的殘酷嗎?或者溫柔才是可恥的!或者孤獨的人無所謂,無日無夜無條件!前面真的危險嗎?或者背叛才是體貼的?或者逃避比較容易吧!風言風語風吹沙!往前一步是黃昏,退後一步是人生。風不平,浪不靜,心還不安穩。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我等的船還不來,我等的人還不明白。寂寞默默沉沒沉入海,未來不在我還在!如果潮去心也去,如果潮來你還不來!浮浮沉沉往事浮上來,回憶回來你已不在!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茫茫人海狂風暴雨!一波還來不及、一波早就過去,一生一世如夢初醒!深深太平洋底深深傷心!深深太平洋底深深傷心!”

  雖然夜無光和李香蘭把這首歌的歌詞,在申請的時候,解讀的很完美,仿佛絲毫無害。但是。對於聽眾而言,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自然不會按照兩個人貌似完美的解讀去理解。自然而然的便解讀“偏”了。

  話說,“離開真的殘酷嗎?”無錯小說網不跳字。是什麼意思?如果不是人回不來,戰死沙場,有什麼可以被稱為殘酷的?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美國人擁有優勢兵力連連進擊,經過殘酷的島嶼爭奪戰後,日本士兵的死亡率可不是一般的高。而這些士兵,沒有一個不是牽連著日本國內的某個家庭的!雖然說是效忠天皇,雖然說是擁有信仰。但是,生死之事幾乎就是人的底線,哪有不悲傷怨懟的道理?

  所以,歌曲中的字眼,諸如“殘酷”、“孤獨”、“溫柔可恥”、“逃避容易”等等,無一不動人心。在聽眾看來,這簡直就是直斥日本軍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慘重傷亡。

  等李香蘭唱到“我等的船還不來,我等的人還不明白。寂寞默默沉沒沉入海,未來不在我還在!如果潮去心也去。如果潮來你還不來!浮浮沉沉往事浮上來,回憶回來你已不在!”之時,台下的聽眾們,幾乎就肯定了歌詞的敘述主角。是一個身在日本的女子,等待自己的戀人和丈夫。只是,丈夫已經戰死沙場,所以久等不來。其意境和唐詩中“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幾乎一模一樣。

  夢境柔婉與生死淒涼之中落差巨大,讓人心防崩潰。當這一曲《傷心太平洋》唱到結尾“深深太平洋底深深傷心”時,台下的聽眾。竟是有大半哭了出來!對於正常人而言,是不可能跑到太平洋底去傷心的,傷心的主人公,只能是戰死太平洋,隨船沉入海底的日本士兵!如此,這一首在後世只是口水歌的《傷心太平洋》,便成了《人鬼情未了》一般,生死之間,戀人的對話。

  在這些聽眾的耳中,自然是悽美絕倫,痛斷肝腸。

  而且,這首《傷心太平洋》的曲調,也特別的符合日本人的審美觀念。這首歌曲,原本便是後世的日本才女中島美雪所做,後來,由華人填詞,由任賢齊翻唱。才在中國流行開來。所以,這種悠揚而有些淒涼的曲調,特別符合此時日本人的審美觀。

  樂曲中的哀傷,首先是戀人之間的,一個人等另一個人,隨後延伸開去,由一個人,而至一群人。這一群人都在戰爭中喪失了至親之人。所以,在日本聽來,曲調也是哀轉久絕。

  一曲歌罷,掌聲稀落。看台之下儘是痛哭嗚咽之聲。即便是在戰爭中,沒有喪失親人的日本人,也會物傷其類,面容悲戚。而李香蘭早已在歌唱時,便淚流滿面。

  當然,作為一個專業的歌手,李香蘭還是能做到及時收斂心神遐思的。在一曲生死離別的悲涼歌曲後,李香蘭轉而唱起如今,已經與《夜來香》還要紅的《天空之城》。這首歌並沒有戰爭,也沒有離別,是純澈的少年夢幻,與黎明晨曦,最適宜安撫人心。

  所以,在台下聽眾,心防失守,痛苦哀傷之際,突然便聽到一絲空靈韻律,帶著他們隨風輕揚,直上毫無煩惱的九重雲霄——“あの地平線(ちへいせん)輝(かがや)くのは……”

  而這一聲空靈剔透的聲音,如同暮鼓晨鐘,古寺禪唱,在眾人心神失守的時候,直入心間。李香蘭只不過唱了幾句,台下聽眾便安靜了下來。而自此之後,但凡是今日來聽演唱會的日本人,看李香蘭的眼光再也不同。這個能理解他們的痛苦,並給他們帶來的平和的女子,遠比以信仰和忠誠要挾,需要其效忠的天皇來得可愛。在平靜之後,這些人無論原先如何看待李香蘭,此時幾乎都成了李香蘭的鐵桿粉絲。




章節目錄